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名家信箱     
我想向崔仲三老师请教在太极拳里如何去理解“腰”这个问题。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谈到腰的问题时说,“在走拳架时,四肢动度为最大,躯体为次,腰最小。腰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微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真动”,并强调,不要在“教习时‘转腰’两字不离口,不能有强化转腰的想法和念头”。这和我平常习拳时教课老师要求的正相反。教拳老师总要求我们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强调太极拳的“力源”在腰脊,主张由腰脊带动四肢运作。那么应该如何去理解“微动不如不动”?在习拳中如何体验“不动之动才是真动”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练习水平大学生以不同动作幅度进行42式太极拳演练时,运动强度变化对心率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采用Polar心率遥测仪全程记录运动中的心率变化,采用意大利氧自由基生化分析仪测定练习者运动前后血液氧自由基的水平.结果:武术队员练习42式太极拳时较武术专选学生动作幅度大,练习过程中心率起伏大,练习前后血液氧自由基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需要长期坚持练习42式太极拳,熟练演练,尽量加大动作幅度,才能取得较理想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许亚文 《武当》2013,(5):25-25
我们在用手去抖动纱巾时会明显地看到,你所抖动的纱巾会随着你的手来回抖动而有规律有节奏地飘动。这时,我们如果对飘动的纱巾进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纱巾在空中大致分成三个部分,即前端、中段和尾端。前端是主宰,是领动纱巾来回飘动的动力部分;中段是躯干,是带动梢节飘动的主体部分;尾端就是末梢,是跟随躯干行走的部分。打太极拳与"抖纱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腰是纱巾抖动的前端。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无一不是由腰牵动起来的。以腰为主宰,就能带动全身。抖纱巾的原理也是这样,用手握住纱巾的地方,就是我们身体的腰部,手握纱巾来回摇摆,纱巾就会随着手的活动而不停地运动。我们打太极拳,就好比抖动纱巾,把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教学中的内心演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永明 《中华武术》2002,(12):29-29
近几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太极拳运动的开展更加广泛,现在许多高校都把太极拳列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但由于绝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太极拳,因此,在太极拳教学中,学生在看完教师的示范动作后会感到眼花缭乱,练习时常常出现手脚不协调,动作路线、方向弄错等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太极拳教学经验,采用内心演练法与实际练习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论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珍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101-102
太极拳运动中的呼吸方式与动作的配合,对于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和技击技巧以及健身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太极拳运动深入发展的课题.文章运用综合论述法对太极拳运动中的几种呼吸方式进行阐述与分析,着重论述了不同的呼吸方式在太极拳运动中的运用,以及在练习太极拳时常见的几种影响呼吸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初学太极拳往往感觉这也学不好,那也学不好,真是伤透脑筋.其实,掌握关键部位的练习,锻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腰 腰在太极拳中十分重要,拳谱说:"主宰于腰".又说:"千变万化,单凭腰一转",即身体各种姿势完全靠腰一转,可见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程元江 《武当》2016,(4):33
在太极拳习练中,以腰为轴,胸的含展,身手的运转,是为练习的根基,如何习练出功夫,要看习练者对太极拳这些要素吃透多少,运作如何。《十三势歌诀》起首即曰:"命意源头在腰隙"。就可知道腰隙在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性。然而,大多数太极拳习练者不解腰隙何指,问至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有些偏,没有更多地关注和挖掘太极拳防身技击的功用。太极拳必须要动静有序,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否则就不是太极拳了。太极拳可以很好地锻炼腿部力量,但是上肢和躯干的力量训练就相对有所欠缺。所以在习练套路的同时可以配合一些小的力量练习,比如一些针对上身腰腹肌的训练。现在太极拳在技术动作方面有些人为的复杂化,让人觉得难学难练。  相似文献   

9.
<正> 太极拳对防病治病有良好的作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太极拳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太极拳的动作比较复杂,初学者练习时常常是顾了手顾不了脚,顾了四肢又顾不了躯干。为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太极拳,我们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师先介绍练习太极拳的作用、特点及目的,让学生了解练习太极拳的价值与意义,然后随太极  相似文献   

10.
<正> 实心球练习能有效地提高标枪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在训练中有着其它器械不可替代的优点和作用.实心球练习,不仅能改进、提高运动员的各阶段的投掷技术,而且能不断发展运动员的躯干、腰和上下肢肌肉力量,以及腰、胸、肩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如何才能提高腰部力量和腰部的柔韧性以及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用腰、练腰,从而为太极拳爱好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及理论指导,同时也加深太极拳练习者对“腰”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并为练好太极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话说太极腰     
宛生 《中华武术》2001,(4):34-35
太极拳特别注重腰部活动。经典著作中讲得很多,如“腰为主宰”“腰为驱使”“源动腰脊转股肱”“刻刻留心在腰间”等,都是说腰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性。但据观察,不少练拳者,特别是初学者对此还不够明确。有的立身不正,歪歪斜斜:有的不知松腰松胯:也有的只知旋臂而不知转腰,动作显得别扭、僵硬。分析原因,主要是对腰部活动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基本要领认识不清所致。正是:练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笔者愿以自己的体会和浅识拙见,向拳友们讨教。  相似文献   

13.
“身法”指练习武术时身体躯干活动的方法。躯干是四肢运动的枢纽,是力量传导的媒介,是整体运动的关键。拳谚中讲“主宰于腰”就是老一辈武术家对身法在演练中重要的概括。正确地掌握身法要领,巧妙地运用身法技巧可以使动作协调完整、劲力饱满、方法突出,还能更好地表现出武术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腰在太极学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白了此问题,就能自觉地在练学中用腰,达到提高技2和位勇祛病的目的。一、旺发回珍河什么回用回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因为太极拳运动尾以腰力轴带动肢体螺旋缠绕地作划圈运动,这是太极拳运动的独特布式。R有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运动,万能形成螺旋缠绕的划圈运动。以腰为轴,肢体就是轮,太极拳的动作是随着腰轴转动而运动的,这就展轮随轴转,以轴带把伪造理。以腰为怕,上套轮的半径是从腰到手指;下留轮的半径是从腰到脚趾。这两条半径上有许舍夫妇,夫节都是轮。从腰到手指,…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体成分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对27名参加太极拳运动的50-65岁的中老年女子在练习前、练习6个月后体成分、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指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的体成分能得到有效改善,表现于体成分指标中体重、身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率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安静状态下心率、血压呈显著性下降,说明太极拳能够提高中老年女性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推迟心脏衰退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太极拳技术动作普遍存在同侧手脚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现象,即顺拐现象,这是太极拳演练、技击和身体健康需要的综合体现。根据手脚所处位置的不同,太极拳技术动作顺拐又有着不同的分类:单侧顺拐和双侧顺拐两种。其中,单侧顺拐又可分为前侧顺拐后侧非顺拐和前侧非顺拐后侧顺拐两种。  相似文献   

17.
周英南 《武当》2014,(8):16-18
关于太极拳,杨澄甫宗师有一句简明扼要的论述,他说:“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见《郑子太极拳十三篇》,1947年版)。又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谓手必要相随,不可自动。”  相似文献   

18.
高东祥 《中华武术》2007,(10):55-55
太极拳很简单,也很难练。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老师,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再有自己的勤奋苦练,一定能达到登堂入室之境界。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做到"三个明白"。第一谓之"心明";何谓"心明"?就是心里要"明白"。不管初学者还是练习数年、数十年的太极拳练习者,都要做到"心明",要明白太极拳的理论和她的运动规律,明白自身练习中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19.
经典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由此可见,走步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杨式太极拳先师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练习谈"说"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走步的脚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时脚步走弧形,忌直来直去、走直线步。弧形步由曲而伸,缓缓踏出,足尖由下垂渐渐变动上翘,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脚尖落地,全面落实(左右横行须先落脚尖,然后脚掌、脚跟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武当》2006,(4):43-43
我练习太极拳多年,对太极运动略有心得。在一次登山运动中运用太极法得到启发,经多次练习感到很有效果,即用太极步登山,能起到煅炼身体的特殊功效。通常,众多的登山运动煅炼爱好者,上山都是弯着腰,下山直着腰,无论上山下山身体都是呈直线型(行)运动的。这样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