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高校人才培养的过度专业化导致通识教育发展困难。通识教育的课程空间严重不足、高质量通识课程不多、创新性通识教育方式有限,以及通识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较低等,是制约通识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不改变高校刚性课程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化综合教学改革,提升通识课程质量,释放通识教育非学时空间和创新通识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通识教育发展路径,可有效促进通识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历史悠久,其早年时期通识教育、《红皮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改革以及近年来通识教育的新举措是一个渐进的、完善的过程。纵观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演进,对我国的通识教育有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但高师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在通识课程理念认知、通识课程体系规划、通识课程管理机制、通识课程师资素养、通识课程评价考核等方面仍存在困境,制约了通识课程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不利于我国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下高素质教师培养战略的实现。为此,提出应从三个方面对高师院校通识课程建设进行价值定位,即科学定位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地位与关系、突出强调通识课程体系的师范性以及积极回应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师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高职高专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全新通识教育理念、确保通识教育应有地位、强化通识课程科学设置、创新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测评体系、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开发能力较弱、课程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课程资源短缺、通识课程资源结构有待优化、通识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和通识课程资源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地方高校应准确定位通识课程的目标,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资源结构,鼓励院系和教师参与通识课程建设,丰富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加大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6.
以边界理论的视角研究通识教育,可还原出一个清晰的通识教育样态,能够更为明确地指导通识教育实践,并有效提升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独立地位。根据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可抽象出知识边界、价值边界、国家边界、学校边界等四种边界类型。通识教育边界的维持,应做到明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依据大学实际情况开展通识教育实践,以及把握通识教育内涵的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依托。台湾是为数不多的较早开展通识教育的地区,经历了萌芽、发展、普及与深化4个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文章从通识教育课程模式、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及通识教育课程评鉴4个方面,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素质的责任,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当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有效性与其预期目标有很大偏差,主要源于通识教育目标模糊、评价制度不健全、应试教育的惯性以及师资队伍素质薄弱。提高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有效性的措施有:构建高职通识教育目标体系,构建通识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立通识教育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构筑医学生的人文底蕴,注重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很多医学院校都开展了通识教育,虽然现在的通识教育还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但是通过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改进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等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探讨大学从文雅教育开始、历经共同科目、而后发展至当前通识教育的演进历程,并说明文雅教育系针对职业教育、共同科目系针对选修科目、通识教育系针对专门教育。文中强调专门教育加上通识教育才是专业教育,析论通识“教育”、通识“课程”、通识“科目”、通识“教学”、通识“评量”之间的逻辑序列及其内涵与相关。其中特别对通识课程的规划和通识教学的理念,提出基础性和补救性、广博性和多元性、进阶性和统整性的层次,以达成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综合统整的判断能力、多元整合的全人教育为通识教育之目标。最后以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规划、学分比例以及教学评量等印证:要成为一流的卓越大学,必须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开展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进行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设置通识课程,能够达到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者阐述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的关系,针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开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体系,必须完善通识课程的教育目标、构建良好的通识课程模块、强化通识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扩大学生的选课自主权等。  相似文献   

12.
台湾中原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课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台湾中原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通识课程的理念、内容、实施途径与特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两所大学的正式通识课程、非正式通识课程、潜在通识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比较,提出了制约内地大学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发展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3.
从期望理论出发,探讨通识教育师资建设,一是要提高通识教育改革的目标价值,包括对通识教育自身的价值发现及通识教育对教师而言的价值塑造;二是要提高教师参与通识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即要明确通识教育师资标准、提供多种学习机会、营造通识教育氛围以及加强监督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在国内外实施了多年,教育部也一直推动人文素质教育,但国内对此认识不一致。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实践着通识教育,而且还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国外常青藤高校有成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地方高校是否也可以实施通识教育?由于认识不一致,国内地方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时在如何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对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科学设计适合地方高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和管理体系,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合诸多相关研究文献,从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等不同侧面介绍美国通识教育基本理论,以期让人们对通识教育理论有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为计划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院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知识的通融以及开放灵活的思维精神与方式"为要旨的通识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现实中,"专门化"的通识教育已将这种精神遮蔽。唯有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的处置、整体教学过程的改革中彰显通识精神,注重提高教师的通识底蕴,并以通识精神指导学生的发展评价,才是通识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大学通识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和性质、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晓莉 《教育与职业》2012,(14):177-178
大学通识教育在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识教育评价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文章指出,大学通识教育评价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理念制约、制度制约、资源制约、行为制约四个方面。了解通识教育评价的现状,实事求是地分析制约通识教育评价的因素,是通识教育实施工程中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识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通识教育研究尚未成熟,通识教育缺乏成型的制度规范和可推广的实践模式,我国通识教育在理论上存在名实之争、通专之争。在实践上,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方法设计亦面临着困境。推进通识教育纵深发展的出路在于:深化并统一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内涵认识;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体系化、模块化和个性化建设;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水平卓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创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通识教育实施的管理评价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与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在目标内涵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价值耦合与精神相契,但与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还刚刚起步,存在理念、制度、课程、教学等方面障碍。开展合乎新时代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应理念践行,体制破题,名校协同,加快通识教育"进度";通过课程推进,名师塑课,"三教"改革,提升通识课堂"效度";通过通识转型,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深化通识育人"精度";通过环境优置,价值引领,浓郁文化,保持通识育人"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