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社会进步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经过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劳动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被弱化,导致学生劳动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缺乏劳动意识,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善于劳动、轻视劳动。中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阶段,学校要注重开展家校共育模式,以此完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3.
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历程便是建设基础教育,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在智力培养这一个层面之中的,其中所包含的范围更为广泛,更有深度,特别是实际劳动教育。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之中,乡村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全方面多元化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也是未来社会之中不能缺少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于和建 《家长》2021,(1):103-104
构建家校社共育链条,合力落实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战略方向.这一过程中,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是最主要的基本原则.具体操作方面,学校应采取项目化推进、课程化落实;家庭应积极参与、多种手段实施;同时,社会各界应链条式布局、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简单介绍了家校共育的基本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教学案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以家校共育为基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升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参与度,以家校共育为手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创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资源的协调性相比较传统而言有着较大的改善,但是家庭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沟通存在薄弱环节,所以家校合作现状差强人意,出现教育失衡现象。所以在新教育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与家庭中接受到多元化教育,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讨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具体方法,希冀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指引学生形成与强化核心素养,如生命观念、社会责任感、科学思维等,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教学环境利于教师渗透核心素养,学生的学习感受与教学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学生能在乐观、积极的心理助力下完成学习任务,才能优化学习感受并学知识、强素养。如何优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成为教师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析家校共育视域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初中语文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程,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核心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推进实施当中,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常常是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还需要得到家长的合作与协调配合,在家校合作和家校共育当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特别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弥补农村语文教学在条件与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必须走家校共育的教学道路,才能够真正支持语文教学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颖 《江苏教育》2022,(87):64-66
作为一种沟通过程、一种情怀、一种能力,共情普遍存在于家庭、学校环境中,对家校共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相理解和接纳是共情的前提,形成情感共鸣是共情的基础,真诚与信任是共情的桥梁。教师和家长要充分理解对方的立场,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共同促进教育对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校共育是有效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的重要教育理念,既能在家庭中延伸补充学校教育,也能让家长在和教师的互相配合下提高德育效果。因此,小学教师应该以家校共育为视角开展德育,在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家校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升家庭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在此前提下,中小学应明确并具体分析家校共育机制构建面临的问题,从合作双方的定位和能力到合作形式与内容及相配套的评估体系,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为主旨,坚持新型的教育理念、追求实际应用效果、接轨...  相似文献   

14.
魏波 《宁夏教育》2023,(12):77-78
文章简述了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结合实际论述了家校共育视域下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将孩子培养成长,家庭要和学校做到紧密配合、携手合作,共同肩负起教育好学生的使命。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共育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途径,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和家校共育成为教育的整体趋势。面对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和推进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6.
周强 《学苑教育》2024,(8):10-12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要认识到劳动除了是一种习惯外,更是一种精神,或者说劳动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本能。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除了要对课堂教学高效运用外,也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将该项教育向家庭、社会方向延展,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也能在小学阶段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文章主要对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重要意义、现存问题以及实施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代发展要求、学生成长需求、学校文化理念和区域教育实践,扬州市邗江区从理念、组织、资源、课程、活动、队伍等六个方面系统构建以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营造互通、互动、互惠的家校关系,形成同心、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主要指两者在学生教育中的权利和责任。因现实中经常发生两者的缺位、越位、错位和退位现象,为确保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统一,首先必须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内部关系、教育功能、教育水平、表现方式和教育过程的区别。为实现家校共育中学校和家庭权责统一,应做到:以"太极型"家校关系为理念引领;实现学校指导家长和家长参与学校相辅相成;协商确定学校和家庭的权利与职责;明确学校和家庭各自地位,积极协作;厘清学校和家庭各自角色,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成了现代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而在教育现代化的支持下,农村学校也积极开展了家校共育模式,本文通过对家校共育的深入研究,明确了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能否全面发展关乎着国家的兴旺发达与"中国梦"的实现,对其进行全面和谐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实施家校共育.然而对于大学生的家校共育还存在很多障碍,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在教育方向上很难达到一致,难以形成合力来提升教育效果.鉴于此,应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强化家校共育建设,以期在各方面统筹合力构建宽广的沟通平台,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