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校管理的重要方式是形成校长价值领导力。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不是在校长个体内部生成的,而是在引导师生建构学校教育哲学这一价值追求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可以通过引领教师建构校本教育哲学形成价值领导力,促进教师更好成长。让师生在明晰学校教育哲学的教育意义中成长,在探究学校教育哲学的建构路径中成长,在实践学校教育哲学的价值意义中成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命本质的立场,重新思考深度教学之“深度”。教师深度教学是指向学生生命本质的教学,它强调回归生命本真、激发生命活力和关切生命价值,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深度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创造性生成。亨利·柏格森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所构建的生命哲学理论体系,一方面为我们重新审视深度教学所具有的生命价值提供了新的探察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当中践行基于生命本源的深度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生命的发展是一种持续向上的冲动,生命哲学视域下教师的深度教学应当遵循生命发展的偶然性、体验性和运动性等特征,去实施深度教学、激发学生天性、展现学生生命自我和创造学生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提倡的是一种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要求教师能在预设中留下足够可生成的空间。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研究教学中的细节,使课堂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教案的线性过程,而是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解读生成、尊重生成、引导生成、拓展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柏格森"生命哲学"以时间为突破口来探析生命的本质,并认为只有生命时间才能体现其本质。儿童是有着自身的生命时间的个体,其生长过程也是按照其独特的时间发展阶段来进行。从柏格森时间观方面来探析现代儿童的时间观可知,儿童心理的发展和成熟应遵循其特有的生命时间,应在其相应的发展阶段上,尊重儿童特有的"真正时间",让儿童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教案的线性过程,而是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解读生成、尊重生成、引导生成、拓展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融入教师生命的实践,离不开时间的绵延与经历的承载.在技术至上、效率至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往往被"科学时间"所裹挟,这使教师生活沦为"无我化""制度化""平庸化"的存在,从而造成教师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的分离,导致意义感与自由的阙如.通过对科学时间局限的反思,发现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时间观给予教师发展以新的启示.基于对柏格森"真正时间"的理解,教师时间的重建与自我生命的发展需要从主体层面使教师拥有"反思的时间",唤醒自我觉知;从制度层面使教师获得"连续的时间",突破制度阻隔;从意义层面使教师享有"自由的时间",获得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实践本体论认为,人类世界的本体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它不是恒定的、预成的,而是动态的、生成的,自然界、社会和人就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生成的。生存论的实践本体论内蕴着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以联系和发展为总特征的辩证法理论的本体论基础就在于人的生活实践之中。辩证法既不是单纯的主观辩证法,也不是单纯的客观辩证法,而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20世纪上半期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柏格森,以其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创造进化论》阐明了他最根本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以"生命冲动"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作为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一战后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那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中,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为主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成为了玄学派人生观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的阅读,从中挖掘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思想,并进一步探讨以生命哲学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对中国人生观的影响并对其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宜用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发展的“存在”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师发展观持“实体论”的观点,将教师发展理解为各项能力领域的构成,如学科知识、教育技能、教学反思等,它关注的是教师发展的结果,而非教师发展本身。“存在论”转向的教师发展观则认为,教师发展不是割裂、单一能力的简单相加,相反,它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自我超越。教师的“存在”之路是实践“人文伦理”之路,感悟“个人境遇”之路,摆脱“常人束缚”之路,走向“精神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杨玲  黄坤  黄技 《高教论坛》2004,(6):126-130
本文对参加教师资格培训的教师进行了调研,认为教师教育,应通过“专业支持”来推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职业资格认定,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个体成长充满了浓厚的个性色彩;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职业任职条件,更是一个观念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过程,“主体性参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职业要求,更是教师生存的一种生活状态,强烈的人文关怀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个人教学哲学是教师对教学基本问题的个体性认识。教师个人教学哲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迷恋和教学思想的混乱。教师对个人教学哲学的追求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应转变对哲学的态度,重视哲学之思,对身体力行和外部倡导的教学理论及其哲学根基进行持续地反思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身对教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哲学素养对教师自身生命质量、个体发展、精神世界的构建及其专业智能、专业伦理、专业信念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正确地认识哲学、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和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哲学素养生成的主观条件,良好的社会和工作环境及教师教育是教师哲学素养生成的客观条件。教师哲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坚持不懈地修为涵养。  相似文献   

15.
身体哲学是继意识哲学之后的又一重要哲学道路。在身体哲学的视野中,教师身体具有表现性与储积性、建构性与受约性、本体性与区分性等多重文化特性。教师身体是文化的生产者、符号、装置与演员。通过身体来思考,教师文化的运作由教育意象的构成与译解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The goal of our project was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ections among emotional episodes and emerging professional teacher identities of first year teachers. We interviewed eight first year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ers. We asked them to reflect on emotional episodes and talk about how those emotions informed their teaching identities. Our data yielded a model of ‘identity-work’ that reflected the teachers’ engagement in a reflectiv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mselves as it related to those emotional episodes. Our model includes four key processes: (1) Teacher incoming identity beliefs; (2) Teacher identity emotional episodes; (3) Teacher attributions and (4)Identity adjustment. All of our teachers exhibited a form of this process with some teachers elaborating on the ways in which pleasant emotional experiences confirmed their identities and others elaborating on the ways in which unpleasant emotional experiences caused them to confront and/or adjust their emergent identitie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teac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化:传统智慧与现代实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传燧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1):16-20,26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两方面内容,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从结果看,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结构应由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素养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行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几方面知识所组成。从过程看,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个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和职前教育、上岗培训、在职训练、职后进修四个环节以及脱产和不脱产两种形式的终身一体化过程。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丰富的教师专业化思想。当前,必须借鉴传统教师智慧,进行理论和制度双重创新,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  相似文献   

18.
促进教师自由、自主发展,是当前国际上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自由理论为基础的教师发展观认为,自由理念与自主精神是教师发展的内在本质,必须充分关注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在发展阶段上,教师的自由经历着从"在场""入场"到"出场"三个阶段;在构成型态上,教师的自由体现为拒绝权自由、选择权自由和创造权自由;在形成状态上,教师的自由则表现为摆脱"常人束缚",走向"内在自足"。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教师法》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对于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法》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也越来越显现出来,亟需要进行修订。本文通过将我国《教师法》与台湾地区《教师法》从法律体例结构、立法宗旨及教师地位、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教师的待遇、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两法之间的相同点及区别。借鉴台湾地区《教师法》对我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有一些有意义的启示,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十条具体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生活世界中,教师文化是教师参与教育生活的样式。教师个体文化是教师在教育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的生活风格和独特“面孔”,教师群体文化是教师个体间在共存、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家族相似”特征的文化样态。教师发展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它是在教师的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间的互依互动关系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