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其庆、刘雯二位老师《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的设计虽教学过程、方法有别,但都致力于达成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得意)和揣摩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老人言行以及海鸥的动作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得言)这两个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即  相似文献   

2.
雷秋带 《广西教育》2010,(28):36-37
"独具匠心巧设计,人鸥情深撼心扉。"这是我聆听了鱼利明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后的深切感受。鱼老师巧妙地重组教材,紧紧围绕"读—品-读"的设计展开阅读教学:先把文末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的情景通过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地转化成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再回首老人与海鸥交往中的生动细节,把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及海鸥对老人的亲人般的爱,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悄然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老人与海鸥》。描写了老人生前喂食海鸥、死后海鸥"瞻仰"老人遗像,"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等动人情景。这些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相似文献   

4.
【文本细读】这篇课文结构清楚,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相似文献   

5.
<正>《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脉络清晰,可以分成两个画面,即:老人喂海鸥、海鸥悼老人。其中,后一个场景让人有种"意想不到"的感觉,是非常好的教学生发点,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感悟。备课伊始,我就感觉应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的着重点。然而随着对文本的细读,我觉得只有对前一部分的深入理解,对一些语句和细节的深入感悟,学生对文中情感的体验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情感朗读才不会  相似文献   

6.
人鸥情缘     
《老人与海鸥》讲述一位老人对翠湖红嘴鸥非同寻常的感情:老人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给红嘴鸥喂食,他还给这些小家伙起了名字,什么"公主""独脚""灰头"……老人去世后,红嘴鸥像亲人一样守着老人的遗像不肯离去。我与红嘴鸥的故事便发生在欣赏了《老人与海鸥》这篇  相似文献   

7.
案例叙述《老人与海鸥》主要讲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步行二十余里来翠湖给海鸥送餐,陪伴海鸥,与海鸥相依为命,老人死后,海鸥为老人守灵送行的故事。老人和海鸥共同呵护了一段人与动物的"不了情",共同创造了一场人与动物平等、和谐的精神对话。故事很感人,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言语和言语携  相似文献   

8.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本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视海鸥为儿女的老人,他给海鸥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十多年如一日。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友好。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生前喂鸥、唤鸥、谈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老人去世后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鸥》(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一文,讲述了一位退休老人与海鸥结下不解之缘的故事。每年当冬季来临时,老人每天都要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照顾伤病的海鸥,风雨无阻,坚持十年。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呜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心离开自己的亲人。那么老人与海鸥之间是怎样结下这不解之缘的?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之间的不解之缘呢?作者在文中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1.
魏琴 《辽宁教育》2007,(7):90-92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相似文献   

12.
<正>《老人与海鸥》讲述了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细读课文我发现文中共六处用了省略号,作用有所不同,但无一不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阅读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第一处省略号出现在第四自然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相似文献   

13.
招聘(剧本)     
人物:地球老人、海鸥、乌鸦、屎壳郎、大榆树地点:森林体育馆门外[幕启。地球老人把一块写有“地球清洁师报名处”的牌子挂在大榆树上。]地球老人今天,我在这里招聘“地球清洁师”,欢迎大家踊跃报名。[一群动物拥上,围着地球老人七嘴八舌,争着作自我介绍。]地球老人别急,别急,大家一个一个地讲。海鸥(着急地)我第一个报名的,我先讲!我能把海面上漂着的死鱼,人们从船上倒下来的剩饭、剩菜都吃掉,让海面变得干净起来。所以我是当之无愧的地球清洁师。地球老人(点点头)对,你是地球清洁师。乌鸦(扑棱着翅膀)听我说,听我说。别看我长得丑,我专吃…  相似文献   

14.
磨课,是教师"化蛹成蝶"的过程。我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为例,谈谈自己磨课的经历。缘起:感动后教什么的困惑作为教材中的选文,有些文本价值侧重于选文内容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有些文本侧重于所蕴含的表达价值,有些是提供作为某种(如阅读)操练的材料价值,这三者的功能的教  相似文献   

15.
有幸参加全县开展的“生本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体验到了生本课堂带来的教学幸福.现撷取小学《语文》人教版《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一个片断以飨读者.师: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体会.生:“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呜叫.”这一镜头我很感动.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生:“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这个场景很感人.生: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生:“瞻仰、纷纷、肃立不动”等词真切地表现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爱戴.生:“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这个镜头太传神了!那“白色漩涡”体现了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一位老人与一群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呜叫,久久不愿离去。  相似文献   

17.
刘澜蛟 《教育文汇》2014,(13):30-31
对执教《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一直怀着一份期待:其一,这个真实的故事太具震撼力了;其二,这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我是第一次执教;其三,太多优秀的老师都以公开课的方式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教学设计一直在我心里酝酿,在什么地方能有所突破呢?  相似文献   

18.
刘旭  卢美 《山东教育》2011,(28):31-32
教材解读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真挚感人的故事,在我们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与海鸥》应该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应该抓住关键语段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走进"海鸥送别图";应该通过音乐渲染等手段,引领孩子们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那种血肉相连的信赖。不断地在看似寻常的地方营造浓浓的情境化氛围,并在其中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是语文教学的要义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课改方向。  相似文献   

20.
《老人与海鸥》一课讲述了老人生前像对待儿女一般关爱海鸥,去世后,富于灵性的海鸥又如儿女一般面对遗像为老人送行的感人故事。文中既描绘了老人与海鸥相处时温馨和谐的画面,又描述了海鸥为逝世老人送行时悲壮感人的情景,读来既令人感到一份幸福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