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既要训练学生的语言理解感悟能力,又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课堂教学要紧抓重点字词以及课文的留白处进行读写训练,完成对文本的二度开发与利用。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引导学生扎实地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会阅读、爱阅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浅谈品味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品味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要求.为什么要品味语言文字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地说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文章是"身体",那么语句就是文章最丰富细致的"血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目标的实施需要以"赏析语言"为核心。语言的赏析,包括对词语的赏析、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就包含着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语文中考阅读部分的必考题型。为了使同学们能准确地咀嚼出记叙文中关键语句的真味,  相似文献   

5.
高考的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能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方法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能力总的要求,其题型设置一般有两种:客观的选择题,主观的表达题。多数人也会认同这一观点:语言运用题特别是主观的表达题,基本是高考命题的一块试验田,常考常新的题目总在这个板块出现,且层出不穷。正是这样,一方面,命题者在遵循考纲和课标精神的前提下,不懈地探索能真正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好题";另一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泰斗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无疑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使他们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妙处?我采用的是"以读开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收到了良好成效。一、切实注重课内阅读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  相似文献   

7.
正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首先应该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一、精准设点,领悟表达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多维的,但在确定多维目标的同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这一训练点的确定,可以从四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课标"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学生语文水平实际  相似文献   

8.
陈彩芹 《新疆教育》2012,(13):114-114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语感的培养,可以把抽象的思维和形象的思维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感悟水平;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以使语文课的课文文本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启迪得以进一步提升,因为语文课的思想启迪特点就是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下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学生阅读时,能够在感知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产生语感,才能受到感染。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语言有真切而敏锐的感受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地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在学生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揣摩、感悟中形成。因此,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语言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帮助学生找到和找准需要品味、值得推敲的语言也就成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著名语言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郭沫若也曾指出:"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的感受力,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培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这显然告诉我们要依据语言表达的规律和学生言语学习的特点,构建相对完整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个整体把握语言、重点理解语言、选择积累语言,到运用表达语言的过程,最大  相似文献   

12.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概括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文章由厚读薄,把长文章读短的能力。语文阅读中的概括指的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文章、文段某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精要的“再表达”。能对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简洁准确的概括.是阅读能力较强的表现。阅读测试中的概括题,就是用精要的“再表达”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4.
尹格利 《成才之路》2013,(29):28-29
美术绘画中的“留白”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他能启发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把画画得更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运用留白的艺术。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中有空白的地方进行想象性地补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的理解不同,补白也不同,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这种补白是一种创造性的思考。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在补白中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5.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它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感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语言大师吕淑湘曾经说过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我国现行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 :“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 ,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 ,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那么 ,我们应如何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 ,借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据笔者平时的教学与实践 ,认为应做到…  相似文献   

16.
王永林 《学子》2014,(4):27-28
正"语用"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语用"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因此,从特级教师到普通教师,从展示课到竞赛课,不约而同地把对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作为教师表达对"语用"理念的理解的脚注。但是最近笔者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四节同课异构的听课中发现,同样的语言训练点,由于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然而,在信息技术被引入教学以来,一些教师把初中语文课上成视频展示课或"文学鉴赏"课,完全脱离了语文课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的原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具有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我们把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高低年级学生词语运用能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的是文本的语言形式,我们的问题设计也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而不单单是针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更不应该为了理解文章的内容而设计繁琐的问题,让学生在文章的内容上兜兜转转,最后没有留下丝毫"语文"的痕迹。课标中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解读《难忘的一天》(人教版二年  相似文献   

20.
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文章的留白之处,对文章留白处的挖掘能够真正使学生读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品出文章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