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雪莉 《辽宁教育》2012,(15):71-72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习作评改要从"真"开始,要让习作评改的"真"主体回归,还学生的习作评改权;习作评改要基于学生的"真"生活,让学生真观察、真体验、真感受;习作评改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真"指导,让学生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习作是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尽情张扬。生活是铸就学生习作个性的熔炉,生活化的习作是彰显学生个性的窗口。因此,习作就是让学生反映生活本色,要让学生亲近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见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习作个性激扬。  相似文献   

5.
宗伟 《教育现代化》2005,(10):50-50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个理念凸现了一个"真"字。小学生作文要从"真实"起步,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做到"用我心写我事,用我手写我意"。  相似文献   

7.
"真情境"来源于生活,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创设"真情境"需要遵循生活性、问题性、开放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意义上说,写作文就是一种体验。如果学生能对生活有一种独特的体验,那么他就能写出好习作。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因此,生活体验应该作为小学生作文的题材,将多姿多彩的生活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出具有独特体验、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习作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怎样诱发呢?一、贴近生活实际,拓展生活体验当学生对生活有了切身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体验写话是指通过开展各类开放而有活力的活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写身边的人,记身边的事,存自己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窦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陪感体验,实现习作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王爱国 《同学少年》2008,(11):11-11
"为什么拿起笔来总找不到话说?"许多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其实,写作就是将生活体验用恰当的文字写出来,以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文章。怎样写"真"文章?简单地说,就是用心去感受生活,写出自己的真生活、真性情、真体验。  相似文献   

11.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伯棠说:"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首先要抓源,把作文训练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写。"小学生的校园和家庭生活,真可谓是丰富多彩。身边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信手拈来,都是习作的好素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此却熟视无睹,言之无物。不少学生在习作时,往往不知写啥,要写也多写一些"送盲人过马路"等干巴巴、空洞的模式作文。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体验,忽视平常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相似文献   

13.
习作是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外显形式。通过对豫东南地区高年级小学生习作的观课与对任课教师的课后访谈发现,学生习作存在着兴趣不高、语言情感失真、表达技能匮乏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不善观察、缺乏生活体验、缺乏阅读积累、缺乏良好习惯,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真实是习作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为文求真"。一、对接生活,觅真源让习作走进生活。习作走进生活,"源头之水"就充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观形、察色、品味、闻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实践,可以搭建学生与作文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情感,那么他们的习作就能够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真正是"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相似文献   

16.
学生习作中的"无我"现象产生于习作教学和家庭教育割断了学生"发现"的触角,造成学生习作与生活的分离。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是解决"真我"习作的必然的生命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做的是:放归儿童,唤醒"真我"发现;群体学习,激励"真我"发现;师生互动,引导"真我"发现,最终实现学生"真我"与"真习作"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是为作文打基础的工程。为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和良好的文风,习作教学要从"真"字上下功夫,摒弃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陋习,即培养学生说真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要人云亦云。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和批改时,要因人而异,认可学生的差异,认可学生的不同感受。多鼓励,少指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亲切体验。"张扬个性,写出"真"文,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只有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才会感人心。然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学生作文中的纯真感情是根植于生活土壤中的。欲想"真"文呼之欲出,关键是学生要认识生活,观察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着眼细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浩瀚的生活之海中撷取"真"文之源。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习作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为文求真。一、对接生活,觅真源让习作走进生活。习作走进生活,源头之水就充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观形、察色、品味、闻  相似文献   

20.
黄巍松 《成才之路》2012,(29):13-I0008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故此,农村学校应该因地制宜,重视挖掘、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快乐习作,从而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