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材的文本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很注重阅读教学,但却鲜有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文本的真谛,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一、通过个性品读,理解文本语言当前,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的优质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本是教学的根基,也是阅读的载体。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教师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个性化品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在意蕴,而且能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使学生这一主体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的真正内涵,如:“个性化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多大空间?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对于中学生而言,其主要取向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处理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应怎样把握个性化理解和理解的随意性之间的区别?等等,以致我们的教学出现了偏差。下面这一组文章.从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能够有所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活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应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以此作为激发其阅读兴趣的突破口,努力建构一个真正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正>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对阅读教学强调个性化。在"基本理念"里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相似文献   

7.
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鲜活的生命个体,关注他们的生命律动,是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关注个体,着眼发展,让生命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一、引导自主感悟——塑造个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每个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文本,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张田若说过: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  相似文献   

9.
纵观当今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王崧舟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诗意的课堂”;窦桂梅老师让学生用语言的直觉来触摸多彩的人文世界;孙双金老师着力采撷个性解读的艳丽花朵;于永正老师倡导为学生留下解读的空间;勒家彦老师鼓励学生品味缤纷而鲜活的语文生活。在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中都突出了品读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品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只有品读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着力通过不同层次的品读,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还有感悟和思考。”然而,在现今的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教教材”的现象,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差异当做资源,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相似文献   

13.
张勇 《考试周刊》2013,(7):32-33
<正>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教学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地被动接受,失去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论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很多教师接受了这种教学理念,但只是在教学形式上进行了革新,在教学观念上仍存在传统教学的主宰意识和霸权行为,很多看似井然有序的阅读教学流程,总晃动着教师的影子——阅读的内容是教师指定,思考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所指挥,合作探究的民主也只是教师划定的框框范围内的民主,学生所谓的自主性始终没有逃出教师的手掌心,学生的精神很难进入自由状态,阻碍了学生心智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迫切需要落实的,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即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5.
吴燕 《教师》2014,(1):90-90
正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个性的禀赋、素养,时代文化的差异会在阅读过程中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打开一本语文书,犹如打开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富有童真童趣的诗歌、散文、童话、寓言……鲜艳美丽的插图,面对这样的一本语文书,许多学生却说没有兴趣学。原因何在?是他们对阅读天生没有兴趣?错!实际上,如果你走进阅  相似文献   

16.
吴达丽 《新疆教育》2012,(15):188-18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清晰地指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是必要的。下面就如何打造个性化阅读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堍,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还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吻合。教师正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探求文本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但是,现在一些教师依然存在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说话课的现象,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培养学生语感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进行品味式的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的方式去体会文本词、句、段蕴含的内涵与情感,让语文课堂散发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