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同时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2.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语文教育在重视语文能力开发的同时,注重人的发展,防止语文教育的失衡和异化,这是世界语文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辞海》(1999年版)未收"教育家"一词,读者通常将"教育家"分解成"教育"与"家",分别寻找解释后再合成。教育,指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也指一种行业、职业;家,指经营某种行业,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技能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如商家、行家、专家、科学家等。合起来,"教育家"就是从事教育行业并且掌握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人。然而这一定义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因为教育家除了职业、知识、技能、经验方面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育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文化熏陶人,以文化养人,以文化培育人"的文化教育内涵是知识、思维、方法、原与精神的凝聚。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语教育密不可分,语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通过授业传授知识,教给方法;通过解惑以活跃思想,发展思维;通传道以认识原则,升华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引导健康个性,形成爱国情怀,奠定民族文化基础,语文教  相似文献   

5.
刘丹 《中国教师》2013,(2):40-42
<正>一、探析通识教育的宗旨,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9世纪的欧美学者鉴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体系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了"通识教育"这一概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便能够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72):57-5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故叶老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不断地完善自己,促进专业化发展。一、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8.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语文教育在重视语文能力开发的同时,注重人的发展,防止语文教育的失衡和异化,这是世界语文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再者,从语文学科自身来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其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教育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人"的教育的职责。新课程重申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吴青云 《教育》2013,(22):48-49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心智,使其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人。教师要卓有成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学科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乔新 《江苏教育研究》2015,(Z1):110-112
现行语文教学的符号化倾向日益突出,导致学生蜕变成缺乏人文精神的"器具人"和缺乏生活体验的"理性人"。提倡实施"兼容式教学":不光要传授概念性知识,而且要注重生活体验的积累。通过采取"冰山潜藏"、"子宫孕育"、"嫁接移植"、"灌桩升高"、"日后反刍"等策略,培养知行合一的和谐人,逐步使语文教育走上以价值理性为取向、以服务社会为轴心的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针对高中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与调节室,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一、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是人们对教师教育的一种期望,《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中明确指出:"教学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并指出教学是一种公共的业务,它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从而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中  相似文献   

14.
王莉敏 《江西教育》2012,(Z3):19-20
在典型的后工业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知识不再是某种专门的知识,而是能够接受知识的知识,能够创造知识的知识,是看似无用而实则有大用的知识。"假如我们葬送了人文教育的薪火相传,一切将覆水难收。"大学教育贵在影响,塑造学生的灵魂。大学教育是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是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基础和凭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在课程改革中不仅不能贬低语文知识传授的作用和价值,而且应该在加强和改革知识传授上下大功夫.对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语文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仍停留在低层次上,缺乏对"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得极端一点,就是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语文知识的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静态知识范畴里,一提语文知识人们的头脑中立即就是"字、词、句、篇"这些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场上来回奔跑的超龄运动员,而对语文知识的攻击也停留在对这些陈旧的语文知识上.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课程的思想性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心智解放和成长,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思考、判断、与他人对话、协作的能力、了解人的价值与自身弱点、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是普通人而不是精英的教育。因此,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没有专门的领域知识,而是有自己的主要特点。人文教育的重点是基于独立思考、判断、价值认可、尊严意识的,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说理和对话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人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它强调的是以思考、理智、判断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智识,不是某种领域知识;二是它要求于学生进行以"常识"和"普通知识"为本,以亲近智慧为目标的知识活动,不以积累和提高专门知识为目的;三是它的"知识"产生于"对话",而不是"传授",在运用知识时重在说服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这一点决定了身为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语文学习能力,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后,我们更加重视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利用正确的教育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老师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这是教育技术上的革新,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把教室还给学生"的理论。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自由思考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涤。传统观念里老师是高于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学生做该做的笔记,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学生被提问回答问题,老师一直在给予知识方面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了思维的宽度与广度,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袁敏 《生活教育》2011,(16):22-23
196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曾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这样,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便顺应着要求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论绿色语文     
"绿色语文"是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首先提出的语文教育理念。"绿色语文"是树立学生的绿色意识,开发利用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主张和教学模式。"绿色语文"具有人文性、体验性和开放性特点。实施"绿色语文",首先要确立绿色教学目标,第二要选择绿色教学内容,第三要组织绿色教学活动,第四要使用绿色教学方法,第五要进行绿色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