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后"自话自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80后”图书策划 人):“80后”这个概念 是和“青少年”或者“老年”等差 不多的一个概念,足按出生年份划 分的,没有必要讨论这是不是一个 科学的文学概念,但文学绝对不是 按照年代来划分的。“80后”的概 念一出现,就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标 签,所以好多人以为“80后”是“肮 脏”的。商业炒作是媒体和出版社 的一种变相的宣传手段,没有“80 后”这个概念,他们还是一样会用 别的概念炒作。尽管“80后”自身 无所谓“肮脏”不“肮脏”,但商业 炒作和负面宣传已经给“80后”带 来不良声誉。 “80后”厌恶“80后”的某些 现象,或者厌恶“80后”这个概念, 这又是“80后”自身的问题。于是 我们在拒绝商业炒作的同时也是 在对自己的反思和否定,但我们已 经无法面对媒体说我们不是“80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主流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主流媒体"的初期讨论,存在官方和民间、计划和市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较大分歧.本文指出,"主流媒体"是一个包含着不同层面内涵的复杂概念,它具有多重功能:首先,"主流媒体"是一个框架性概念;其次,它是一个理想性概念;最后,它还是一个有特定具体内涵的概念.在此认识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现在形成了"传统主流媒体"和"新主流媒体"两种"主流媒体"并存的张力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3.
作为阐释主体对客体对象加以重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命名从来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它因指向实践行动和影响权力主体知识话语的生产与复制,而具有历史的、因果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事业大多以"人民"的名义命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就至少出现了四种以"人民画报"命名的刊物,并历史地、内在地建构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人民本位"的图像象征体系:以"人民"的名义从事视觉实践的价值立场,"为工农兵服务"的"人民本位"观,"书写工农兵"和"工农兵书写"的"人民主体性"意识.这套体系在维护人民政权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人民画报"不是一个纯粹的报刊概念,而是一个政治范畴和政治性的概念,其图像实践也是创造新的政治主体的过程,是一种将视觉宣传与日常生活、视觉文化与视觉政治结合在一起的有机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4.
"80后"这一概念从一出现就被贴上了标签,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认知有一定的偏颇,媒体的报道当然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关于"80后"报道的分析来探讨其报道特色,以及报道中是否存在对"80后"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5.
在报刊主办的文学比赛中崭露头角,接着登上文坛成为专业作家,这是文学青年较常走的一条成长路径.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文坛的少年作家阵容日渐扩大--比如"80后"作家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受惠于"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是由改版后的上海<萌芽>杂志主办的文学赛事.分析<萌芽>这一个案,可以清晰见出青年作家的成长离不开文学期刊的托举,而文学期刊的成功也离不开写作者的积极参与,在二者互为资源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生态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今要想探究谁是第一个喊出"80后"词汇的人恐怕还有些枉然,这个词汇的始作佣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80后"如今成全了包装"80后"作家的某些出版社、某些书商、制造"80后"花边新闻、八卦新闻的某些报刊、网站.  相似文献   

7.
自《我们,我们——80后 的盛宴》出版以来, “80后”的作品选集日见其多。但 何谓“80后”?这是一个很不确定 而显得宽泛模糊的概念。从文学 的角度来看,“80后”应当是出生 在1980年以后的文学青年的集合 体。但并非所有的出生于1980年 以后的文学青年都承认自己是 “80后”,何况一向被称作“80 后”的代表人物最近也纷纷倒 戈,要退出这个群体。这是一个很 有趣的现象。如果说“80后”的出 现不是文学现象,而是文化现象, 那么“80后”纷纷拒绝“80后”这 个“肮脏的标签”,倒是发生在 “80后”内部的一个文学现象,如 同“80后”内部出现偶像派、实力 派之争一样同属文学现象。这两 个文学现象,是“80后”群体发育 到一定阶段后的重新整合,这也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17日,澎湃2.0安卓版正式上线。自今年7月22日第一次正式推出,随着这个名为"澎湃新闻"的客户端澎湃起来的还有无数传统媒体人。作为重组后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的一项大动作,"澎湃新闻"无疑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进行的一次尝试,被寄予厚望。同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一大批传统媒体正在媒体融合浪潮中摸索前进。2014年10月25日,《光明日报》的"融媒体"版推出,"融媒体"概念被提出,光明日报成立起  相似文献   

9.
"80后"文学一方面在内容上尽情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成长过程,一方面过多的依赖于网络媒介进行传播.这也就使得80后文学的受众群体也局限于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80后、90后的特定群体区域,"窄众化"趋势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0.
"80后作家"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他们的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许佳等.进入本世纪后,新作层出不穷,新人不断涌现,尤其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连续数年举办,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写手,使"80后"文学群体愈来愈壮观,在文坛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和谐媒体"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慎界定“和谐媒体” 最近以来。在人们论及和谐社会构建中新闻传媒的作用时。“和谐媒体”的概念被频繁使用。要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需要新闻传媒发挥积极作用、做出切实努力。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新闻传媒,如果本身并不和谐.那是不可思议的。但“和谐媒体”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因此笔者不主张在学术研究的语境中太多地使用这样一个缺乏审慎界定的概念。而如果缺乏审慎的界定,它就很可能被误读。  相似文献   

12.
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于1967年首次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且不断更新的概念。在传统三大媒体的基础上提出的"第四媒体"概念,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因特网的"新媒体"性质。于是,因特网就成了一个媒体的媒体,它使传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像博客、搜索引擎、电子邮箱、移动多媒体等,都是"新媒体"的"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13.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7,(19):76-76
必须让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不发生……近期,一个自称在报社实习过的年轻同志,以《导演新闻,病态媒体的麻木和尴尬》为题在网上发了个比较情绪化的帖子,对济南三家媒体进行了所谓的"批判"。帖子引用了一个概念,把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新闻策划如《华西都市报》创刊初期的"孩子回家行动"等斥之为"传媒假事件"。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如果失去了公信力,可以说一天也办不下去! 公信力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一项事业甚至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核心力,媒体也不例外.如果媒体失去了公信力,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我们对读者、听众的拥有量.一个不被读者、听众信任和喜欢的媒体,是无法在世界上立住脚的,更谈不上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颠倒"这一认知性装置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著名批评家柄谷行人先生在《风景之发现》里提出的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文学概念。由此切入不仅能从根本上批判日本现代文学中的起源问题,与民族主义和现代国家的政治关系,而且解构了日本现代文学的"神话"。可以说它是深入解读这一内容的一把钥匙,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日本现代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另一番风貌,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鸳鸯蝴蝶派”是我国文坛自民国初年至解放前夕,绵延三四十年,并曾大显其辉煌的一个文学流派,但在过去一直受文学界、评论界的漠视。蔑视、非议乃至排斥,说它“驱青年于妇女醇酒之中’,“堕落于男女兽窟”(守常<晨钟>之使命》,把它完全等同于“色情“垃圾。建国后,所有现代文学史著作,包括一些高校中文系的讲授稿,仍然对它弃而不顾,偶一触及也都是严厉抨击,全盘否定,这实在很不公允。高尔基说:文学是一扇窗户,它能让人们看到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时至今日,我们该对“鸳鸯蝴蝶派”有个客观的、理智的、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7.
传播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速,有目共睹;但其中隐含的诸多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传播教育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个.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播学被引入我国,而"传播教育"这个概念大概最早出现在1986年.该年第1期的<国际新闻界>摘译发表了美国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主任理查德·科尔的<美国新闻、大众传播教育的现状>一文.1983年厦门大学广告专业改为传播系,这可能是国内最早以"传播"命名的系科.此后,新成立的新闻类院系大多冠上"传播"二字.  相似文献   

18.
石屹 《编辑之友》2011,(6):98-101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类有了一个新的信息交流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消灭了"受众"这个概念,人们的信息交往更迅速、更平等、更方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第四媒体的概念1998年5月,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存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格局"是近年来较为流行,但没有明确定义的一个概念.广义和开放性的"新媒体",包括了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①因此,在这一指称下的"新媒体格局",一是指与"旧媒体格局"相对的,以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与融合为特征的格局;二是强调"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与舆论引导中的变革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三位“80后”写手推出一套号称“告别80后”的文 丛,公开表示要撕掉“80后”这一标签,还原少年作家的文学本 色。自此,轰轰烈烈地告别“80后”的活动进入公众视听,数十 位知名“80后”写手集体签名要告别“80后”这个群体。 针对“80后”写作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发展,本刊 今年第一期采访过文学评论家白烨,发表了一组文章进行过讨 论,而这次的“告别”宣言究竟意味着“80后”的集体告别还是 又一次商业炒作?本刊再次走访白烨请他对此发表看法,并发 表眉睫的文章及“80后”作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