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诗小趣     
一个调皮的小逗(dou)号,从我的小诗中逃走了。 它变成一只小小的蟋蟀(xi shuai),在一片绿叶上叫着。  相似文献   

2.
3.
读诗小札     
阅读古代诗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饶有兴味的现象,就是在脍炙人口的诗歌中,往往有“风×”两字。这两字一入诗中,顿使全诗意境深邃,诗味浓郁。请看: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中的“风雪”两字,呈现雪因风旋,满天飞舞的景象,极写环境之凄寒恶劣。在这孤寂严寒的风雪夜,“夜归人”顶风冒雪独行,好容易找到投宿地,岂不欢欣若狂?足见,风雪交加之景,深刻地表现出旅途的艰苦,浓化了找到宿地的喜悦情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呼呼的风声,哗哗的水声,一只捕鱼的小船,在这风起水涌、波浪怒拍的江中颠簸。这个捕鱼的镜头,确乎给人以备尝艰辛和危险之感。显然,其问正寄寓着诗人对“渔者”的诚挚深情。寓情意于形象,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4.
读诗小札     
(一)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名作。古代谱为歌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其所以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深,依依惜别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委婉细腻。起头两句写景,景中含情:晨雨过后,风不扬尘,空气新鲜,柳色青绿,一派清新之气,为旅人增添了可喜的行色。元二此番前去,是游宦安西,“送”当然是“贺送”。但毕竟好友分别在即,难免依依不舍。古人送别,常折柳枝相赠,诗人在这里虽未  相似文献   

5.
读诗     
  相似文献   

6.
读诗     
一天,表弟神秘兮兮地对我说:“老哥,我刚才灵感突发,赋诗一首。你帮我看看,斧正斧正。”说着递过一张纸。我拿起来看了一遍,心想:可有机会展示一下我的朗诵才能了。我清了清嗓子,学着老学究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8.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脍灸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很多。本文举其三则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脍灸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很多.本文举其三则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0.
小棒趣题     
  相似文献   

11.
今年暑假,我到了英国伦敦游学,期间,我住在一个叫阿曼尼的阿姨家。亲身感受了这个温馨家庭的乐趣。刚到英国,很不习惯。生疏的语言、陌生的环境、不曾相识的面孔。这些与我熟悉的一切差距太大,想着,眼泪便不知不觉流了出来,我想回家……这时,阿曼尼一岁的小儿子用他那大得出奇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我,小脸蛋白皙白皙的,他就像我表弟一样可爱,我不自觉地抱起他,他咿咿呀呀地说着不成句的话语,我听不懂,他的大眼睛表达着天真无邪的亲和与友善。阿曼尼的丈夫每天出去工作。休息日,他爱去花园采花或摘果子。有一次,我同阿曼尼的大儿子在花园里散步,…  相似文献   

12.
小编趣问答     
柯怡君 《新作文》2014,(10):19-19
<正>你会填这些含有鸟名的诗句吗?1.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________洲。——崔颢《黄鹤楼》2.故人西辞_______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千里_______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4.独怜幽草涧(jiàn)边生,上有_______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相似文献   

13.
14.
读诗札记     
《国殇》 《国殇》是屈原《九歌》里的一篇,诗的开头两句:“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彀兮短兵接。”对这两句诗中“吴戈”一词的注释流行最广的当是朱东润先生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注了。朱先生的注曰:“吴戈,吴国所产的戈,以锋利著名。戈,武器名。”中学语文课本一直沿用这个注释。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每次讲这个词时总是心存疑惑:下文写的是“短兵接”,而戈又是一种长兵器,甲骨文中的戈是个象形字,写作“(?)”,上部为锋利的刃,下部为  相似文献   

15.
读诗札记     
杜甫那首眺望泰山的《望岳》诗,是他早期的作品。末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于中表示了诗人怀着登上山巅的愿望,寄托着神往之情,从而流露出壮阔的胸怀,与他立志要做稷契是相称的。语本之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仅仅是借用而已。有的论者却说反映出诗人“受儒家思想的束缚很深”,并加以推阐,指出他的这种思想日益发展,竟成了“一个中毒甚深的典型”(见傅庚生所著《杜诗析疑》。以下凡引傅先生的话,均见此书,不再标出)。我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近于深文周内了。  相似文献   

16.
读诗漫笔     
读诗歌,如果能从中咂摸出一点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滋味来,这诗就是比较好的。所说的这种滋味并非指生理上的快感如酸甜之类,而是一种心理上的美感,精神上的愉悦,也就是说有风格,有韵味。  相似文献   

17.
闭上眼睛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两位老师讲授了当代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位老师在一堂课中花了大量时间重点讲这首诗的结构、立意、语句、词语、情感、主旨等,之后还再三地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地方不懂,直到所有学生似乎都理解了,他才放心地在下课的铃声中走出课堂.另一位老师却在读诗方面花了一番心思,充分让学生朗读后,简要地介绍了这首诗的特色,对于诗中的情感和具体内容并没有展开讲述,而是让学生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跟着录音轻声朗读诗歌,读完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讨论并把它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18.
陈震《读诗识小录》阐诗之表现手法,笔墨集中,匠心独运。陈震阐诗也许并不全部切合实际,但他从传统赋比兴的语境中走出来,拓宽了《诗经》的研究视野,对推进《诗经》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读诗随笔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曾受到学界和唐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但辑考者忽略了整理敦煌诗歌最基础的文字要求,在录校文字时或审慎不周,或曲解诗意,抑或未加考辨,使某些明白易懂的诗句被录校得面目全非,如“李陵台”写作“高□台”,“汗马”写成“汀马”,“平原客”写作“平桌茖”,“诸佛”写为“论佛”,“奉佛”为“来佛”等等。  相似文献   

20.
读诗解千愁     
近来,生活的不如意,突如其来的挫折,学习的烦恼,使我总觉得黑云盖顶,连月不开。于是,我忧愁地进入梦乡,寻找智慧老人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