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表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可见,在新课标教材编制之后,逐步实现上述“四个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四项具体任务。因为它将最终影响到课改目标能否实现,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造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势在必行。其中,“备课”方式的变革率先引起了教师们的极大关注,成为了大家研究与探讨的热门话题。在多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长军 《化学教学》2007,(12):63-66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习题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热点。习题和评价改革更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革命”。在这场变革面前,政治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角色的变化。面对“课程改革”,政治教师要做到“三个更新”,即教育理念要更新、知识结构要更新和教学方式、方法要更新。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是要实现“教”与“学”的行为和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这种变革,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要求教师必须实现角色上的三个转变:从课程的执行者、使用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转变;从实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从知识的传授向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转变。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等对课程改革过程以及对将课程改革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都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李俊丽 《教育探索》2005,(10):39-40
目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从试点转向全面推广的新阶段“课程改革理念和试点地区的实践都证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其前提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研究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新概念。校本研究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的,并以学校教帅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需要我们教师冷静地思考,大胆地尝试。我们在进行现代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地进行继承与发展、批判与舍弃,又如何地进行吐故纳新?21世纪已经是个信息化的世纪,教育的信息化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师管理机制的弊病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显现:重权力主导,轻民主意识;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重竞争激励,轻团结协作;重无私奉献。轻身心健康。为凸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管理有必要在刚性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者应从确认教师“主人”身份、保障教师民主权利、变革教师激励策略、营造良好学校文化等四个方面入手,改革传统的教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位西方教育哲学家曾经说过“改革未必带来进步,但是进步终究需要变革”!经过近5年的努力,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应该看到,改革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很多问题,并不是用“非此即彼”的方式就能妥善解决的。这样,一线教师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陷入了“困境”。一线教师作为改革的实践主体,也应当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想者。本文试图通过“寻找中间地带”,来探索走出课改“困境”的“解径”。“困境”一,学与教的内容,如何选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观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