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能源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传统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有限的,不能满足人们长期的需求.不断寻找、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太阳能第一楼试运行的成功是我国对传统能源消费结构开始变革的标志: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的能源资源品种齐全,除了丰富的水力能资源外,煤炭、天然气、泥炭等常规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都有一定数量.但长期以来四川一直以煤炭能源消费占主导,使本来应该发挥优势的水能和天然气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第一楼自给性清洁能源选择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充分结合区域资源优势、高效利用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3.
优化能源结构、注重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不仅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围绕可再生能源问题,在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是一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消费在持续增长,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会越来越少,且利用这类能源会带来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能源,在现代生活中,能源是生活水平高低的显示器.对一个国家而言,能源充足和使用能源的档次越高,这个国家的经济就越发达.但是,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特别是不合理地过多地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能源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杨欢 《华章》2012,(28)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离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内外能源的消费结构中,中国是能源的消费大国,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左右.国内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活,环境污染、能源利用率低下、能源消耗量大等问题纷至沓来,使得能源开发与利用成为国内能源战略核心的重点难题.本文将在对比分析国内外能源消费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国内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从侧面上反映新能源开发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能源安全与中国节能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问题事关经济与国家安全.中国经济规模的迅猛扩张拉动能源消费强劲增长,经济增长的成本因能源价格因素大幅提高.本文使用完全分解技术分析了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四大因素: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经济规模.探究了实现中国节能安全的现实路径:经济结构调整和适度工业化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降低火电比例,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是我国节能的重要举措;推动技术水平提高,降低能源强度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保障.总之,加大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力度,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采取适度工业化政策,逐渐引导经济向第三产业纵深、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拓展,是实现国家经济与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新华网》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针对能源方面的教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为什么是这样?怎样去解决?通过分析能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思考如何妥善解决问题,引导、激励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一、让学生了解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增强忧患的能源意识 1.能源储量前景形势严峻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世界与我国目前主要能源储量有限,今后开发利用形势严峻,增强其危机感. 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预测,世界能源消费在2001-2025年将增加54%.在本世纪内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将是不可避免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探明储量最多可使用155年.  相似文献   

9.
吕云芸 《华章》2007,(4):156-157
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人民要求改善环境的需求增加、环境容量有限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等环境挑战,我国政府和能源生产、消费部门,必须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制定相应的综合性政策,引导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我国的能源环境问题现状,然后从不同层面剖析了我国能源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提出能源政策在环境保护上的缺陷是根本原因并对此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探讨了环境保护视角下的能源一环境政策改革.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能源与环境双约束下,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胜利油田通过构建"351"能源管控体系,搭建以开发能耗监控、预警报警、能效评价、能效优化、统计考核5个模块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管控中心,加强全过...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哪些属于非再生能源. 2.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知道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并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3.了解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危机,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人类获取光、热、动力等形式的能量的载体,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现和利用火标志着人类开始使用能源,对能源资源的使用能力也代表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动力.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未来发展和生存的威胁,也是当前全人类关注的热点.因此,应加大可再生能源教育,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可再生能源教育现状,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师范专业进行可再生能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能源问题已成为中考化学的命题的热点之一,现总结如下.一、考查能源分类的化学试题例1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A)氢能(B)酒精(C)煤(D)太阳能分析:"绿色能源"是指不污染环境或可再生的能源.氢能有资源丰富、发热量高、污染少的特点;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常作为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煤因为含有较多杂质,燃烧时会产生污  相似文献   

15.
能源计量器具是用能单位进行能源计量检测的物质基础.如果公司没有合理配备、定期检定能源计量器具,能源管理部门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对公司的能源利用状况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从而无法为公司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指导方向,造成公司能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王宝泉 《科技文萃》2004,(11):12-15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从广义上来说,生物质能、风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不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不产生温室气体,无污染,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洁净能源.中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今后十几年的时间内,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就可以逐步具备规模.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和协整及协整检验研究中国流通业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流通业产值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正向因果关系;流通业能源消费的增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产值、其次是部门能源强度、最后是结构因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强度的下降会促使流通业能源强度的下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的下降将有助于石油消费强度的下降;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比重的下降将有助于电力消费强度的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流通业能源强度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题一议     
[题目一]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读安徽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GDP增长率比较表(表1),回答1~2题.1.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高的年份是:A.2002年 B.2003年C.2004年 D.2005年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增高的原因有:①单位GDP能耗下降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③经济增长方式合理④汽车拥有量有较大幅度上升⑤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改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其反映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低,则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所需能源的提高不是量的投入,表明该国能源利用效率高,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组织法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东北亚能源共同体应是一个具有独立国际法律人格的国际组织,其宗旨和原则皆围绕促进东北亚能源合作、维持东北亚能源安全这一目标展开.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构建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以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为基础构建东北亚能源合作法律新秩序理应成为东北亚各国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对能源的关注和能源发展的需要,能源法学研究日益繁荣.实证分析30年来我国能源法学研究与能源法治建设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法学研究主要与能源立法和能源法制建设相依相伴,先导性不足;能源法学基本理论研究、能源法学学科建设最为薄弱,尚不能为能源、能源法的发展提供深厚有力的理论支撑.能源法学研究应沿着能源法学发展和能源发展的方向,与相关法学学科紧密衔接,进一步提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