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SpeechActs)是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换言之,说话者(S)通过“字面用意”(literalmeaning)来间接地表达其‘喀外之意”(sPeaker’sleaning)。①间接日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向人们揭示了在交际过程中,尽管我们希望交际双方能开诚布公,直抒己见,以达到有效的交际,但是在一些交际场合,直抒己见会显得不合时宜。因此则要求说话者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让听话人去意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一、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论基础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论基础是言语行…  相似文献   

2.
塞尔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基于对3家跨国企业的实地语言交际的调查,从3个方面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即以言表意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中的语用失误,并通过具体语言实例分析探讨语用失误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英国的约翰·兰索·奥斯汀(JohnLangshawAustin),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对语言功能的研究影响很大。他曾在美国的哈佛大学作了一系列的讲座,题为《论言有所为》(Howtodothingswithwords?)中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那么什么是“言语行为”理论呢?所谓言语行为就是交际中的功能单位———话(语)句(uttence)。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句具有下面几种意义:1.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meaning),也就是言内之意(locutionarymeaning),或字面意义。2.言外之意(illocuti…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在具体交际环境下话语的意义,其中,说话者如何通过言语达到它交际的目的是它研究的重点.它提出的"言外之力"为具体情景下意义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对以意义转换为中心的翻译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翻译实践中出现错译、误译的原因,强调要结合言外之力、具体的情景因素全面地理解和阐释意义,尽可能把双语转换中意义的丢失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从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为言语交际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理论,方法和一套应该遵从的原则和准则.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言语行为理论关注的是人们以言行事,如何以言行事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会话含义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语境,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对翻译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袁园 《文教资料》2014,(31):166-168
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语言的使用视为一种行为,开拓了从行为角度来研究语言的道路。塞尔发展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且强调语言交流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意向性。 J.Mey提出的语用行为理论把使用语言看作一种交际行为,从情景出发,考察使用者如何达到交际目的。可以说言语行为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考察人们如何“以言行事”,而语用行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理论或者宏观的人际交往理论。本文试从发展的角度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述,并试图构建一个更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强调把语言的意义构建到结构的、社会的、文化的维度,通过三维的语境功能来表述语言的具体或抽象意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实施各种言外行为.交际教学法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有效体现.该文主要通过语言哲学的语用层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以及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8.
武敏 《海外英语》2012,(15):82-83,95
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强调把语言的意义构建到结构的、社会的、文化的维度,通过三维的语境功能来表述语言的具体或抽象意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实施各种言外行为。交际教学法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有效体现。该文主要通过语言哲学的语用层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以及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9.
李利 《考试周刊》2015,(21):33+20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人类交际的基本社会准则,在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借鉴等值翻译的内涵、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英汉语言的礼貌应用文化差异,探讨英汉篇章层面的礼貌等值。语言的文化差异性决定了英汉翻译中的礼貌等值的相对性及言语行为中言外之力等值翻译的相对性,因此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求达到最大限度的礼貌等值。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当一个人说话时,同时完成了“说话行为”、“行事行为”、“取效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要特别关注行事行为,即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当代语言哲学家奥斯丁(J·L·Austin)提出的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他认为,语言不仅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还是一种行为。起初,奥斯下将英语句子大致分为两种,叙述句和行为句。前者是对一个事件、一条新闻、一种存在或一类问题的叙述与描写,而后者强调说话这一行为本身的实践性,即言语人在实施一个动词的同时,恰好实现了该动词所表达的动作。例如,IatskyoutoPassmeacupoftea(我请求你递给我一杯茶)。在这句话中,“我请求”的动词是行为动词(Petormativeverbs),因为说话人在说这句话的同时,“请求”的动…  相似文献   

12.
劝谏是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言语行为,对劝谏言语行为的研究可以给当下劝谏工作提供经验指导。《战国策》真实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劝谏言语行为,《触龙说赵太后》便是一个经典案例。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触龙劝谏活动进行分析发现,整个劝谏过程主要包括叙事行为、施事行为和成事行为。触龙在劝谏活动中对话题的分解、转化,对语境的创设、利用都表明:要劝谏成功,必须在言语交际中掌握且遵守言语行为的规律——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广告翻译的可行性。广告在原语中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即说服广告受众的目的。而在翻译成目的语之后,其译语文本也应具有同样的功能。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以言行事”,可以作为广告翻译的指导原则,以求得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在动态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4.
否定性行事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行事语力显示项,在汉语中的典型格式是“我+不是+行事动词+你”。该结构表现两种特殊的行事语力:一种是否定某种言语行为的部分构成性规则而实施一种“不完全言语行为”;一种是在否定某种语力的同时肯定另一种语力。说话人使用否定性行事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语力表达意图、语力明辨意图和礼貌意图。否定性行事结构是一种语用否定。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在具体交际环境下话语的意义,其中,说话者如何通过言语达到它交际的目的是它研究的重点。它提出的“言外之力”为具体情景下意义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对以意义转换为中心的翻译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翻译实践中出现错译、误译的原因,强调要结合言外之力、具体的情景因素全面地理解和阐释意义,尽可能把双语转换中意义的丢失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取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演讲语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言语行为理论采分析语篇是可行的。每一篇中关两国领导人的演讲都有四种“以言行事”,分别是:“指令行为”、“表态行为”、“表情行为”和“判断行为”。说话人在施行“以言行事”时,都采取了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任何一篇领导人演讲都有一个宏观的言语行为——“指示行为”,说话人为了使指示成功,会先实施一些辅助的言语行为来创造条件,构筑情景,表达暗示等;通过比较,发现中英两国领导人演讲的宏观结构模式十分相似,从而证实了人类虽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但具有由客观事实决定的普遍的认知规律和普遍的逻辑推理方式,这为理解世界上不同的语言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说到底是人从言语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以“言语”为本位的语文课程,则意味着“语文课”是教人学习言语(交际)的课,语文课的对象是动态的语言运用(听、读、说、写),即现实的言语交际和言语行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必须向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偏移。  相似文献   

20.
韩卫春 《考试周刊》2010,(53):29-30
本文以奥斯丁言语行为和施为意义的理论,以及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为基础,通过现实生活的实例和历史人物故事的分析,说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选择言语行为,表达会话含义,产生所期望的施为意义.交际的过程有时是间接的,甚至违背合作原则.只要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能被对方理解,就是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