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名家谈莫言     
莫言在文坛孜孜砣砣耕耘三十年,终于获得被国人视为"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最初的"欣喜与惶恐"之后,却经验着不曾有过的压力. 诺贝尔文学奖,是对莫言文学成就,尤其是其文学的全球影响力的确证,可喜可贺.然而,诺贝尔文学奖的性质,正如莫言所言,是一个出自评委的奖励,而不是文学最高成就的代名词;莫言水平的当代中国作家,肯定不只他一个.如果国人由此在尊敬莫言及文学的同时,获奖的情结能够稍微减少,对文学本身及人的精神追求的关注稍微增多,那么,将是文学的幸事,也是中国的幸事.倘若因此真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大得不得了,足以傲视左右,那将留下笑柄.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莫言、余华、贾平凹等作家的笔触牵动了时代的脉络,一场魔幻荒诞却又无比贴近现实的文学风暴席卷全国,正是这类文学的兴盛把幕后的影响者推向前台.于是,马尔克斯“乘着马孔多的飞毯”把《百年孤独》引向国人.  相似文献   

3.
刚刚评选出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在国人的殷切期望中折桂.已经走过110年历程的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作家得到世界范围内认可的标志,获奖者、获奖国度等也会随着这一全球盛宴而声名远播.莫言的此次获奖,证实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力.获奖后,莫言的作品在国内出现了抢购风潮.对于诺奖的强烈期盼与关注,催生了国内对于诺奖作品的关注,也幻化出强大的诺奖作品的阅读欲望与消费需求,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诺奖作品翻译出版的功利化.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2011年的争议频起、名家新作不断推出而言,2012年的中国文坛一直比较平寂.但到10月初,世界文学大奖诺奖公布,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莫言获此殊荣.一时间,莫言成了世界的焦点,而2012年的中国文坛也因此备受世界瞩目,并给国人留下了最骄傲、最兴奋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日,明天出版社隆重推出"明天文学馆"系列丛书。该丛书由王蒙先生担任总主编,其中中国当代文学部分,执行主编为北师大教授、博导张清华先生。"明天文学馆"将从中国当代文学入手,荟萃一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作家创作的适合今天少儿读者阅读的文学佳作。目前,该套图书入选作家有:余华、苏童、莫言、张炜、史铁生、毕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籍的作家,终于和诺贝尔文学奖有了亲密接触。这几天来,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是广播还是电视,莫言的名字铺天盖地。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从来没有一位作家,在短时间内受到如此密切的关注。上海的媒体在报道时,还不忘透露一句,莫言有16本著作的版权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仿佛这样说可以和诺奖更亲近一点。确实,诺奖颁给莫言,不仅使莫言个人的知名度极大提升,更能引起世界对中国文学、中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     
正2012年10月,莫言位于山东高密的老宅子虽然被纷至沓来的访客拔了萝卜苗,但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文学,乃至对中国文化的傲慢与偏见,由此也或将换来当地大面积栽种红高粱的无谓之举。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舆论的追捧下,莫言仍然看似面相木讷,但其作品洛阳纸贵,不仅给中国文学,也给中国出版打了一剂"鸡血"。莫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中国作家群体与世界接轨的成功。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一种让西方认可和愉悦的话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12,(10):12-14
当瑞典文学院宣布,来自中国的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时,持续了几个月的传闻终于得到验证,而争论与评议也如火石般不断地在各大媒体版面中碰撞。文学院对于莫言能够获奖给出的理由是:"他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之间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对于莫言获奖,国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既有支持其言论作品大胆直率的,也有批判其创作过于阴暗偏执的。而不少作家认为,莫言获奖,中国纯文学将会迎来春天,势必带来一股文学热潮和阅读热潮。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化界最欢欣鼓舞的事情。由于其影响力大、权威性高,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为世人所看重,在莫言获奖之前,中国作家为这一文学世界最高荣誉赋予了太多的梦想和期待。莫言的获奖,对中国人来说,是圆了一个梦想,我们终于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莫言的获奖,更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对中国文化的认可,这对于中国文学创作、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发展进步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于他本人和中国文学都是一件大喜事。也许将来.莫言构筑的那个叫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将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一样成为无数读者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12年10月11日,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无疑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瑞典时间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了举世瞩目的一个答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10月12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以及莫言全部作品版权方的所属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莫言文集的新闻发布会,祝贺莫言获奖,并公布了最新最全的莫言文集相关出版情况。随着莫言获奖的消息确定,关于莫言作品的归属问题立刻也成为  相似文献   

12.
曾经参与编辑、企划《三杯茶》《享受吧!一个人旅行》《朱丽叶》的我,原本熟悉翻译文学的范围仅限于英语作品,首次收到代理商寄来《熔炉》的书讯,才算是第一次接触了韩国文学.《熔炉》的作者是韩国知名作家孔枝泳,在书讯中看到了她的另一部小说《我们的幸福时光》,想起曾经听闻过这部作品改编电影的消息——原来不是太陌生的作家呢.简单的缘分吸引了我阅读孔枝泳的作品,我就这么开始接触了韩国文学.  相似文献   

13.
观点     
《中国传媒科技》2012,(19):24-25
<正>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因此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14.
关于莫言的新闻报道近期充斥着整个文化新闻界,各大媒体报道规模相当庞大,多为深度报道、人物专题访问,围绕莫言获奖的前前后后进行了深度挖掘。报道的主题多为莫言获奖的意义、获奖后社会各方的反应与反思,如公众该如何理性消费"莫言热"、"莫言热"商机能持续多久、莫言自己如何看待这场热潮、中国文学该如何融入世界等。"莫言"成了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5.
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是现当代作家作品中走出去成功的典范.本文从译者的赞助、权威评论家的赞助、专业期刊和出版机构的赞助、文学奖项和影视媒介的赞助等方面,探讨了莫言作品的赞助人体系.关于莫言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生产与流通的探析,对当下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夏建程  刘红 《视听》2022,(3):124-127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随莫言等六位作家回到他们的故乡,回到文学创作现场,找寻创作初心,打开了读者了解作家、理解作品的一扇视窗.该纪录片所具有的纪实性、文学性、文化性、视听性等特点,使观众感受到作家纪录片的类型美感,体验到与作家及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对话交流的感官愉悦与审美心理升华.《文学的故乡》是一次纪实、文学与文化三者相...  相似文献   

17.
兴起自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潮流无疑是20世纪世界文坛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一潮流不仅在拉美掀起了"文学爆炸"的态势,并因此而诞生了马尔克斯、略萨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也开枝散叶,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活动.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联已广为人知,不必赘言.此番莫言的获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演绎和发展.那么,一种文学风格或者话语叙述模式何以拥有如此惊人的魅力?莫言获奖的内在逻辑在哪里?本文将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永远有多久     
莫言这次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了我沉重的打击。我一直以为,我家豆豆继承了我的文学基因,如果加以发扬光大的话,那么百年之内,挪威肯定得把这奖给豆豆的。现在半路上突然杀出个莫言!实话说,我对这奖本身一点兴趣没有,是那700多万人民币奖金让我垂涎。我这三口之家挤在60多平米的蜗居里,豆豆跑几步就得担心被家具给磕着,做父母的没本事挣钱,就希望孩子发财。一想到那奖金能在北京换成多大的房子,我就莫名地兴奋,所以对莫言老师面对巨奖"一点儿也不兴奋"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为什么能发展起来?此乃必要性与可能性使然.所谓必要性,即社会需求.文学即人学,与其他学科门类比较起来,它具有先天的、广泛的普适性.喜欢或者从事"数理化,天地生"的人们大致也喜欢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而喜欢或者从事文学职业的人们却未必也喜欢阅读和欣赏非文学的作品.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表明,过去一年所有出版物的购买者、阅读者之中,文学作品位居榜首.  相似文献   

20.
虽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是在10月11日公布的,但整个10月Top10文学类榜单中,有6个榜位被莫言作品占据,回想一下莫言得奖时的轰动效应,10月榜单中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毫无悬念. 在中国,莫言不是一个无名之辈,他是电影《红高粱》的原作者,也凭借着《檀香刑》获得茅盾文学奖.作为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在文学爱好者中拥有不少拥趸者.但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却让莫言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不论文学还是非文学爱好者,都蜂拥至书店,一时间,存货不多的莫言图书处处卖断货,出版社忙着加印,渠道商忙着进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