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师范院校学生对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为我国21世纪办好师范教育提供借鉴。对甘肃省属7所高等师范院校的611名大学生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通过访谈结果作补充分析。结果表明师范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即“高认识-高情感-低意志”的不协调状态。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形成性教育,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了解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为我国21世纪办好师范教育提供借鉴。方法:对甘肃省属七所高等师范院校的611名大学生采用自编的“教师职业态度调查问卷”、“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和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进行测查,并通过访谈结果作补充分析。结果:师范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一,即“高认识-高情感-低意志”的不协调状态。结论:师范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现状不容乐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有效途径是加强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形成性教育,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研究的被试为普通师范院校大学生393名。自编“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吸引五个因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前三个因素基本持肯定态度,未达积极水平。教师职业行为倾向属中等偏上水平,个别差异较大。教师职业吸引约为中等水平。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态度差异比较显示,教师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行为倾向呈显著性差异,前者高于后者。据此,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提高教师职业态度:加强师德教育,变“灌输”为“养成”;重视职业情感教育;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调查法测查了601名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与教师职业成熟度,并探索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女生在职业意愿、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职业效能与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和职业能力成熟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职业能力成熟度呈年级越高评分越高的趋势,职业认同不存在年级差异,但其中的职业意志与职业效能存在年级差异;2)职业意愿、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职业效能与职业态度成熟度和职业能力成熟度之间呈正相关;3)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对职业态度成熟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职业意愿、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对职业能力成熟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基于此,应强化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着力提高男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高师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教师职业意志是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方面,它对教师的培养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高师生教师职业意志现状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研究发现,教育理论课对教师职业意志的预测作用尤其明显,优秀教师在培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理想主要由教师职业动机、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意志和教师职业信念等因素构成。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有四个维度:教师专业信念、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专业技能。教师职业理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理想增强了教师对教师专业信念的坚定,有助于教师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促进教师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对教师专业技能的习得。  相似文献   

7.
赵继国 《教育家》2004,(7):16-17
所谓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概念,是教师各种素养的集合体,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外品质的总和,或说是教师职业对教师个人所提出的内外品质上的要求。是否具备这些内外品质,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那么,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本拟从“职业”视角,提出四句话,即具备教师职业精神,树立教师职业理念,端正教师职业态度,养成教师职业习惯。  相似文献   

8.
应届师范毕业生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研究的被试为某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四学生284名。“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问卷由外在取向、内在取向、确定性和独立性等四个因素组成,并从性别、文理科、生源地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应届师范毕业生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处于一般态度,而非积极态度,并与常模基本一致;性别、文理科维度上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维度上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无明显差异。据此,从创设良好的职业环境、加强学校的教师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师生的职业情感是指高师生对教师职业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高师生师范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培养模式欠科学合理、课程设计与实施有待优化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准教师的专业归属感、职业认同感普遍缺失。高师院校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双师"意识,重视课堂教学中对高师生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高师生的职业意识包括教师职业兴趣、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教师职业的理想和意志等要素,对于形成教师职业能力十分重要。由于高师院校师范性在相当程度上的泡沫化等原因,造成高师生职业意识普遍薄弱。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团学活动突出师范专业特色、专业课程着眼于教师职业能力并有计划、按步骤实施,以构建起纵横交错的立体化培养网络,这样才能有助于将教师职业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调查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3)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各维度来看,农村学生在职业意志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4)家庭经济收入状况不影响免费师范生的总体教师职业认同感,但会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某些维度;(5)高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学生更多是由于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选择免费师范生,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学生更多是因为外在因素而选择免费师范生。这些结果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专业化既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必须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教师教育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师范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通过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培养师范生的准教师教学效能感,对研究如何培养跨世纪的教师队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讨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师范生教育信念、教育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综合大学是否具备教师教育资格,需要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组织"国家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认可,而能够举办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一般都有"师范学院"的历史基础,它保证了大学后期教育专业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符合举办教师教育条件的综合大学有两类:保留"师范大学"名称但实际已经或正在发展为综合大学的学校和具有师范教育传统的已更名的综合大学的学校。我国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是在"师范性"和"学术性"之间确定合理的平衡点,在其限度内维持这一必要的张力。我国应该发展这两类综合大学举办的教师教育,通过教师教育资格认证,给予教师教育办学方向和培养规格的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心理恐惧感增大,对大学毕业生择业恐惧因素的分析探索和研究消除择业恐惧心理的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大学毕业生能够形成正确、健康的择业心态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正处于挑战与变革共存的时代,日益增加的外部压力和学术条件的恶化,使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活发生了重要转变,大学教师职业变得更加多样化,其中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教师职责、聘任方式、学术权力和教师权益方面的变革尤其令人瞩目且影响深远。美国大学教师职业的现代转型对我国大学学术职业变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高师教育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普遍存在偏重学术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技能知识,以及不能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研究能力的倾向。改革这种倾向的思路在于,精减和压缩传统的学术知识类课程,拓展和强化方法与技能类课程,新增一批研究与探索类课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师教育转型期师范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略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教师教育转型期,我国师范大学既要提升办学水平,又必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师范大学面临的复杂情势可以概括为封闭与开放交织中的混沌、从低重心到高重心的艰难、在终结性与发展性间徘徊、在学术性与职业性间突围。针对这一情势,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是师范大学谋求发展的关键。师范大学首先是大学,然后并同时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大学。继而,师范大学要在办学模式上区别于举办师范教育,而应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学科架构、教学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深入改革,既促进教师教育的转型,也有效地提升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