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羽现象与儒、释、道三教蔡东洲"关羽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以关羽信仰和关羽崇拜为内容特征的文化现象。关羽本为蜀汉政权一位功过参半的大将,自唐朝起关羽开始被神化,至元代已成为"宇祠遍九区"的尊神①,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信仰和崇拜。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2.
宝、黛、钗与儒、释、道武占江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典型形象,如果说罗米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化的产物,那么,宝、黛、钗则是中华文化蕴育出的精灵。一部《红楼梦》儒家、佛家、道家诸种文化成份并存,楚辞、赋、诗、词、曲共陈,而以小说的形...  相似文献   

3.
一、绪言三峰郑道传(1337?—1398)是韩国高丽王朝末朝鲜王朝初,领导当时时代精神的思想家、政治家,及一代儒学学者。他既是朝鲜王朝建国的开国功臣,又是将儒学推为朝鲜王朝国学的一等功臣。三峰自小就喜做学问,从儒家经传到礼乐、制度、阴阳、军事、医学等...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儒、佛、道李颖科一、唐代社会与儒、佛、道并立唐代是继汉代之后又一个开放、豪迈的历史时代,特别是初、盛唐更是中国古代从未有过的一个风流、浪漫与自信的时代。仅就唐代历史而言,尽管也有经济衰微、民生凋弊、社会矛盾激化的危机时刻,但就中国历史长河来看,...  相似文献   

5.
6.
四川安岳大般若洞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石刻造像是历史的产物,不乏代表性.其洞顶的奇异字"人人"全国罕见,具有唯一性,堪称传达儒释道三教合一内涵的独特符号.因此,解析这些造像的构成关系和揭示其文化背景,破译"人人"这个奇异字,有助于对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家在做人与做官的关系上主张做人与做官相统一。儒家的基本理念是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修身是做人,治国平天下是做官。内在的道德修养是外在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良好的政治行为。这种理念落实到做人与做官的关  相似文献   

8.
道教的最高追求、根本信仰是道。道教继承了道家思想中道的哲学内涵,视道为宇宙的本原和主宰,并将其演化为宗教的至上神,以它为道教的根本信仰,由此推演出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和人生观。道教的道之追求不仅是一种理论探求,也是一种现实行为,重视道对治理国家整顿政治秩序和帮助人生命永存提升生命境界的作用和意义,有着丰富的人生论内涵,由此形成了道教独特的人生境界论、人生价值观、生存环境论和性别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孔子形象主要有三种呈现方式:图画、雕塑和文本.在图画、雕塑中,孔子或为师,或为帝,或为圣,其相貌虽有"七丑"之说,但无怪异之称.而文本中的孔子形象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相貌由简单、平凡趋向复杂、怪异,整体上突破了人体正常形态.比较而言,文本中的孔子相貌更具特色,更有研究价值,应给予重视.目前,学界对孔子相貌的...  相似文献   

10.
田探 《华夏文化》2013,(1):8-1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广义的“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古文献中出现“信”的频率非常高。它不仅是“四德”(孝悌忠信)之一,还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中国古人十分重视社会领域中对于“信”的贯彻,如君臣之间的信、官与民之间的信,如“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朋友之间的信,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夫妻之间的信、人与神之间的信,如“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等。“信”在这里表达出的是信任、相信、守信、信仰等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其中优秀的思想文化典籍与理念,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  相似文献   

12.
融合传播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形态是近年来出现的,但是作为一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就存在。论文从"言、象、意、融合"、"诗、画融合"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融合传播思想的根基是中国古代以"象"为核心的体悟式思维,最后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对当代融合传播所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陈启云 《中国文化》2004,(21):122-134
1995年8月,在台北市立图书馆举办的钱穆先生百年冥寿纪念专题讲演《钱穆师与思想文化史学》里,我提到钱师学术业绩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思想文化——尤其是中华思想文化的精粹特色及其在人类文化史中的定位——的探究。事过八年,我希望值此机会,对这个命题再作反思,并补充一些论点。  相似文献   

15.
本对汉初陆贾的“无为”论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陆贾“无为”论是在总结秦亡教训上的一种以道入儒的思想学说,其基本内容是以儒学“仁”、“礼”为纲,以道家为表,儒学为里;“无为”为用,“仁治”为体,而融合儒道两家,将儒家“仁义”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本还研究了陆贾“无为”思想的孟、苟思想的渊源及对汉代大一统政治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易》“经”、“傅”与儒、道、阴阳家学缘探要黄克剑一《易经》中的易道1.《易》并不像郭沫若所描述的那样:剥去“神秘的衣裳”後,留下的只是“一个原始人在作裸体跳舞”。它确实从未脱去一个东方族类的童年的天趣,但正是这份天趣持久地滋养了一种浑全而富有渴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儒学、道教等对中国佛教人文关怀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体现了中国佛教对中国传统宗教的基本立场:人文关怀的融摄贯通。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信仰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具体到清代的诸葛亮信仰,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在中央层面,清代帝王多推崇诸葛亮,康熙视其为"纯臣",雍正视其为"纯儒",乾隆称其为"全人"。诸葛亮崇祀从清初到乾隆皇帝时期,呈现出复兴到稳定的局面,其后则无明显变化。诸葛亮也于雍正二年正式被纳入文庙祭祀系统之中,享受官方祭祀,显然不同于其在明代之前武庙祭祀系统之中的地位和形象。清代民间如南阳、沔县、成都等地的民众往往祈求诸葛亮除灾攘祸、赐福祐民,诸葛亮遂成为具备多种神职的世俗神灵,由此民间的诸葛亮信仰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同时,考察清代诸葛亮信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确立了统治者"立教化民"的模范榜样、寄托了士大夫"君臣契合"的功业理想、丰富了民众"娱神娱己"的民俗文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全真道的身体观主要有四假观与骷髅观。全真道对身体的这一认识与儒家和佛教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差异。研究全真道的身体观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全真道对生命的独特体认以及重视心性修炼的全真精神成仙说。现代自然辩证法研究认为,人体在本质上是物质、信息与意识的统一体,与生命具有密切的关系。人体机能的正常活动也是生命存续的重要标志。但全真道却认为人的自然形体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在本质上来说,并非是实在的。这就为不执着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华夏文化》2011,(1):63-64,F0003
颜回(公元前521-前481),字渊,又称子渊,后世尊称为颜子。颜回为孔门“十哲”之一,自东汉明帝始,历代许多帝王在祭孔时往往以颜回配享,并且不断地给颜回追加先师等封号。颜回是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的开创者,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