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教育名篇《学记》中说:“教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一论断;在我们今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所谓“长善”,就是要贯彻积极引导、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使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不断地成长起来。教师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业上的导师。古往今来,名人、名家、学者成才,都和他们的老师分不开。教师自身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懂得教学规律,而且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理论“灌输”,谆谆的说服告诫,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做到这一点一般来说并不难;难的是教师一言一…  相似文献   

2.
陆艳玲 《考试周刊》2011,(66):80-8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教育的“再创造”,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但是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教案剧”.而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语法是语言的三大基础知识之一,任何听说读写活动都离不开语法.语法教学应有效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高,“三导”语法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即以学案导学,设计语法学习的路径;用问题导思,架构语法学习的框架;依情景导练,活化语法学习的运用.其中,学案是总领,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和情景是两种方法,而不是两个阶段;应减少多媒体的运用,加强语法教学的建构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大自然的文字》师自读第6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生动形象地把花岗石介绍给我们的。(生读后交流)生1说冰块爬过来,把冰块当作人来写,是拟人的方法。(师板书拟人)生2作者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后面又进行了回答,这是自问自答。师这种自问自答,叫——生2设问。(师板书设问)生3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花岗石上披着青苔比成披着毛皮一般。师在说明类的文章中,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师板书打比方)师再浏览其他自然段,看  相似文献   

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内容、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动态生成"的。本文先谈"生成性"问题的重要性到巧妙捕捉"生成"为教学服务的创造性处理的积极心态,接着从上课、备课、练习等方面如何激发"生成"为教学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调控、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是一个个拥有巨大学习潜能的鲜活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生成性教学使课堂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能够更深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灵动与鲜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  相似文献   

8.
品德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应通过关注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善于倾听、观察和捕捉生成性资源;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深度对话从而诱发课堂生成;挖掘教学内容的冲突点,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推进课堂生成;利用有效的评价,提升课堂生成。只有牢牢把握品德教育的内涵,利用课堂生成有效激活富有生机、具有价值的活性因子,才能让动态生成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相似文献   

9.
李辉 《江苏教育》2007,(4):38-39
现象一:照本宣科,闭塞生成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一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发现是顺利的,教学效果看上去也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顺利”的背后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让学生会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现代教育》2011,(Z2):95-95
新课堂呼唤的是动态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记得叶澜老师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间余地。"因此一个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长善救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源于《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为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通俗地讲,“长善救失”就是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长善救失”一向被教育者奉为真理,但这条教育教学原则也许是教育中的一个“二律背反”。因为,在世界上,人人都无绝对的优点和弱点,二者犹如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如性格急躁者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正如王夫之所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刊物上,有关教学设计的文章屡见不鲜,然而,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近乎90%的文章存在这样一个特征:设计的内容过于细致,细致到流程的亦步亦趋,细致到教学的每一个句话。乍一看特别能体现老师的“功底”。然而,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下的语文课堂,时常呈现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主动积极的思维,往往是在静态下进行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多给学生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用心体味和领悟作品中的真善美,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静"语文侧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京剧进课堂话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综合各方意见,许多人对教育部京剧进课堂的作为表示赞赏。当然,不同看法者也大有人在。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在此也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载体。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做一名学生喜欢,一上课就让孩子们思维活跃,目不转睛的教师,就必须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锤炼。很难想象,一个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混乱,词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与我们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谋而合。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在这里,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知识的引领、组织;学生不再一味地被告知、被灌输,而是知识开发的参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  相似文献   

18.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一方面,课前细致地预设是静态的,而课堂教学却是动态的,二者之间常常出现各种不和谐.另一方面,预设与生成又是互相依存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地生成;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科学而艺术地对待"预设"和"生成",让这对矛盾体和谐共生,数学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师生发挥潜力、表现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9.
叶澜教授提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经常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方法,课堂的精彩之处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要保持一种动态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基础上运用相关资源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一、捕捉课堂"意外",拒绝"伪生成"在不同年段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在谈及课堂教学时,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难题,相互之间难免要吐吐苦水,求求妙招。低年段的老师觉得在课堂上孩子行为缺乏规范,常常不举手,想法脱口而出,或是别人还在回答,就抢先打断、插话;几次举手没有请他回答,还会自顾自地生气,闹些"小情绪"。高年段的老师却有些羡慕低年段课堂的"热闹",有时一个问题提出,应答者寥寥无几,课堂上安静得出奇,感觉自己在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