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到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至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考据学发展到鼎盛,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流井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4.
"六经皆史"和"六经皆为孔子所作"的观点由来已久.本文拟对刘知几、陈傅良、章学诚等历代不同学者的"六经皆史"观进行剖析,揭示其内容的各自差异,说明各自的主张具有其合理性,受到当时的时代思想所影响.最后提出不能用现代的史标准去衡量古人的史.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考据学发展至鼎盛,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6.
7.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含义,前辈学者已有种种的理解.通过梳理此说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明章氏晚年是从六经即政典的意义上断言"六经皆史".这应该是他的定说.而他晚年的这一论断,乃由三个逻辑层次构成:(1)古代私人不著书,则传统以为经乃圣人孔子私人所著,不合乎历史事实;古人不曾脱离日常事情空谈义理,则传统以为经乃纯以文字言理之典籍,是没有根据的误解;(2)道不离器,理不离事,而事、器是指"先王制作",故"六经皆先王之政典";(3)政典即史,故"六经皆史".  相似文献   

8.
余英时先生考论章学诚"六经皆史"之论,以为"六经皆史""实为针对东原'道在六经'的基本假定而发,同时也是对顾亭林以来所谓'经学即理学'的中心理论作一种最有系统的反挑战.""从心理层次看,实斋十分需要一个源远流长的学统作为他自己的后盾,不然他将无法与承朱子之学数传而起的戴东原相匹敌.""实斋说梨洲的浙东之学较之亭林为源远流长,又说南宋以来浙东儒哲言性命者必究于史,这些显然都不免有夸张之嫌."  相似文献   

9.
晚清以降,国势衰危,随着西方东侵、西学东渐,经典不再是士大夫发挥政治与文化理想的最高思想资源",六经皆史"遂成为流行的时代思潮。本文主要联系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民国新史学家提出的"六经皆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在其论著中多次提到"宋学"一词,与此相关的论述应成为我们解读章学诚思想的重要资料.然而,宋学在长时段的发展流变中,其学术形态和理论内涵都经历了重大变迁,需要对此做出必要的解析和滑理.章学诚在对宋学的褒贬毁誉之间,流露出对"程朱一系"道问学路径的偏倚;同时通过对"六经皆史"这个命题的多重阐发,可以发现章学诚所提倡、所坚守的是兼重义理和知识这种较为健全的儒学发展路向,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原始儒学之道的某种回归.  相似文献   

11.
清代史家章学诚,从史学发展着眼,提出"六经皆史","六经"是上古政典,对后世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还强调"六经不可拟","六经"之意可以"师仿"等.这些认识,对人们进一步研究"六经"、探索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教士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传播了儒家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西方传教士的翻译选题动机是为了调和中西文化,将基督教根植于中国社会的肌体。代表译者主要有利玛窦、理雅各和卫礼贤等,主要译介成就是对"四书五经"的外译。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与研究引起很大的反响,参与并影响了西方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深深影响了许多艺术家与学者。在译介儒家经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歪曲儒家经典原意的现象,对此学术界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经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学术,对古代文论的生成、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积极的促进作用方面,也体现在负面的制约作用方面。其积极影响,一是表现为经学元典构成了古代文论的重要思想源头。并从思想原理和话语表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刻影响;二是表现为后世经学家对经学的阐释、解读及理论著述促进了古代文论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宗经”意识的形成和“依经立论”文论建构模式的确立。经学对文论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文论家的影响而体现出来,这种影响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经学元典创始人的思想与文学观的关系;二是经学家的经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关系;三是文学家的经学思想与文论思想的关系。古代文论对经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了经学在文论领域的普及;二是文论家对经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或改造,从而为文论和文学服务。经学与古代文论的密切关系表明,从经学角度对古代文论进行研究,或许能更清晰准确地把握古代文论的思想精髓及生成、发展演变的真正原因。探索经学与古代文论的关系,是新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经、经学与中国传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经学从其产生之时起即与教育密切相关。"经"的确立,实际上是一个由"泛称"向"专称"转化的过程,"经"就其实际内容而言,多为"史"。就"经"在古代社会的地位而言,是"载道之经";就其具体作用于社会的方式而言,则是"教科书"。经学是一套特殊的学术文化体系,其意识形态的功能与教育功能统一而不可分。两汉的儒者通过经学对六经加以适当地诠释,使六经的知识系统很好地适应了汉代封建统治帝国的需要,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以"经"为教育模式的基本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清代四川经学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清初四川经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宋明之学的延续,经学方面很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中期四川经学有所复兴,但只有到晚清五十年,四川经学才异军突起。从整个清代来看,四川经学虽较江、浙、皖等学术文化大省逊色,但还是在曲折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章学诚与其说是一位史学家、文论家,不如说是一位思想家。乾嘉学者为考据而考据,章学诚却在思考学术的意义何在。他提出"六经皆史也"与传统经学之"经学即理学"相抗衡。他认为"六经皆器",只不过是"先王之政典",因此经学训诂不足以明道,而通过文史却可以见道。由"文史见道",章学诚将文、史、哲都结合到了一起,指向了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使文与史都有了哲学意义,也使哲学不流于空泛。因此,他站在"道"的高度论文议史,直指文心史意,见前人及时人所未见之处。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文庙从祀制度是指以孔门弟子及后世儒家圣贤附祭文庙,从而彰显国家对孔子、儒学的尊崇.依照与孔子关系的远近和对儒学发展贡献的大小,文庙从祀可分为"配享"、"配祀"、"从祀"三个位阶.这一制度的形成,既有上古礼制作为依据,又有后代统治者及士人阶层的大力推动.从本质上讲,从祀制度代表了儒家道统的衍续,但政治势力特别是皇权的介入,使得这一制度本身体现出道统与治统的争斗与交融.  相似文献   

18.
《六朝经济》一书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类叙述了六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与交通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六朝时期各地之间的区域性差异、部门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因素的积淀,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六朝经济的历史发展规律和特点,其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别具一格,对于六朝经济的研究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有这些成果,既是这一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视野,利于我们更多更好地还原六朝经济的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