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吴振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4):68-74
韩愈诗歌雄奇瑰伟,在中唐诗坛别具风采,对后代影响深远,但在接受过程中受到"非诗"之讥,被认为是"押韵之文".从韩愈诗歌刻画景物、人物的生动逼真、"以文为诗"的具体内涵等方面,论述了韩诗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是货真价实的"诗".韩愈的"以文为诗"实际上是诗文交融的必然结果,在诗歌流变史上,是文体变革内驱力作用下普遍性规律起作用的体现,具有永恒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3.
汪红艳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63-66
韩愈以其奇险的诗风成为唐代诗坛第二次新变的代表之一."奇"语和"丑"语的大量运用,一方面形成了韩诗奇崛瑰怪的诗风,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路;另一方面,过于追求奇险,流于文字游戏,又降低了中国古典诗歌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曙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5-90
考察北宋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历程,梳理韩诗与欧诗的艺术关系,揭示出欧诗承韩有学韩、似韩与变韩三个时期,其关键在于对“以文为诗”的标举与承传创变。欧阳修的尊韩、学韩确立了韩愈诗歌在北宋的诗学典范地位,他在模仿研习韩诗基础上的“变韩”为自家诗的独创新意奠定了基础,学韩而不觉其为韩的创新精神是他接受韩诗、领导诗歌革新的真精神所在。比较韩、欧诗歌的不同可见,欧诗“变韩”之处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日常生活化与文人化、议论说理的凝练精警与理性色彩、谋篇布局的疏荡章法与铺叙笔法等方面。此外,欧阳修还以平易细密扬弃了韩诗的过分奇险拗峭。欧诗承韩这一接受现象对创立有宋一代新诗风具有深远的诗学意义。欧阳修承上启下,是杜、韩与苏、黄之间的重要艺术中介,其接受韩诗之意义就在于对宋诗风格的形成起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昌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2(6)
诗歌表意祛魅是当今诗歌祛魅书写的重要表征之一.当今诗歌表意祛魅主要体现为:在表意功能、表意行为体认上祛魅,在语象和语素的采集与运用上祛魅,在技艺策略、文体样式上祛魅.上述几点祛魅,既各自有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又分别有着缺陷和偏颇.因此,对其加以学理性的辨析、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丁恩全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4-6
以文为诗现象在李白的诗集中较为多见,又是韩愈诗歌的重要特点,它体现了诗人不拘于成见,勇于创新的特点,因此,从这一点比较二人的豪放风格的异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谷曙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2):148-155
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钦许基本停留在诗艺诗法的技巧层面。在实际创作中,韩诗作为一个重要艺术渊源,是黄庭坚进一步学杜的艺术中介。黄之学韩堪称学而不泥、学而能变的典范,"以文为诗"是韩、黄二家诗艺术上息息相关的中心线索。中国古典诗歌"变唐入宋"的大转关始于杜甫、韩愈而成于苏轼、黄庭坚。 相似文献
8.
李彦华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16,103
韩愈作为中唐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在诗歌风格的探索方面也独树一帜,他与孟郊等人一起构成中唐时期一个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诗歌创作表现出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诗歌"奇崛险怪"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语言运用、艺术构思、营造意象、主观思想感情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韩善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4):13-17
韩愈的诗歌中出现的问句非常多,分为自问自答的设问、奇崛生新的疑问和反问、故绕一笔的借问等几类。韩诗中问句的艺术特色有内容上的点醒与暗示作用、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作用,以及情调语势上的突起波动作用。韩诗中的问句呈现"碎金"形态,这些包括"天问"在内的问句一起构成了韩愈坎壈不平、上下求索而偏爱发问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10.
方秀英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3):72-74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另辟了一种具有谐谑风格的诗风,给儒家文艺思想禁锢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空气,并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这种谐谑风格。文章归纳总结出这些表现方法:自嘲式、漫画式、寓言式、戏剧式,并试图列举实例来来逐条论证,来探索运用这些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谐谑幽默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何祥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54-55
韩愈诗歌里的情惑意蕴,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首先,韩诗反映了韩愈一贯倡导的"舒忧娱悲"、"不平则鸣"的诗歌理论 韩诗情思广厚,韩诗抒情运用了借古人抒情、托物咏怀、写景言情、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韩愈诗歌思想情感大气磅礴,韩诗诗旨情感基调为昂扬. 相似文献
12.
余恕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2):146-154
诗史上被称作以文为诗的韩愈,他的大变盛唐,既表现在将散文的某些因素融入诗歌,亦表现在融赋入诗方面.韩诗的铺排夸张、谐隐滑稽、联句赋物,皆与融赋入诗相关.对于参用其他文体的韩愈诗歌,在鉴赏和批评方面也应有跨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汪洋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5(3):59-61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江湖诗派的先驱。他的诗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生活于后的著名诗论家严羽的诗学思想具有启发意义。严羽以禅喻诗的妙悟说与姜夔的论悟颇为相近,两者都极力追求自然高妙的艺术境界;姜夔认为诗歌要“吟咏情性”,自然含蓄,不事雕琢,而严羽主张诗要抒发内心情感,以达到浑然天成的美妙境界,这也与姜夔有相通之处;两人在诗论中都提到了“气象”,并且都将诗歌看成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但两者对“气象说”的论述还是有所差异的。可见,严羽的许多诗学主张是与姜夔的诗学思想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陈松柏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1-7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对文学起源简洁而生动的概括。然而,生活在现实社会,始终坚持"不平则鸣",却确属凤毛麟角。因而倍显出韩愈的难能可贵,请看他的屡贬屡"鸣":爱民之鸣,得罪权臣,被贬阳山终不悔;忧国之鸣,直达天听,甘冒斧钺不惜身;为友之鸣,传遍四海,自古至今传佳话;为死者鸣,悼亡慰亲,些须误会又如何? 相似文献
15.
陈秋琴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112-114,140
韩愈抗颜为师并作《师说》缘于教育危机的背景。教育危机的产生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原因。而危机具体表现为古道不存、误解师之年岁和道的关系、混淆了小学和大道区别。韩愈为化解危机作了多方面努力:探寻道之本义;探索教育手段;钻研儒家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振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2):76-83
20世纪的韩诗研究仍然是对传统的国学研究尤其是明清诗学的延伸和扩展,但研究视野更开阔, 研究方法更丰富。韩愈诗学作为“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包括:韩愈诗集整理、诗歌选注等文本研究,诗歌艺术风格、诗史意义的探讨,韩孟诗歌流派及其诗歌理论的探究,韩诗接受史及韩诗学史的研究等方面。从总体上看,20世纪的韩诗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前60年的成果较丰富的高起点期;六七十年代的荒芜低谷期;后20年的集大成的丰硕期。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史书记载不一,关于韩愈故里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流行的看法主要有四种:"昌黎说"、"邓州南阳说"、"孟县说"和"修武说"。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支持"孟县说"和"修武说"者较多。故里之争背后是经济利益的博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本无可厚非,自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只是,文化搭台的前提要尊重历史,不能局限于地域之争。历史研究要跨越地域观念,以求实求真为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作为当时的朝廷重臣和声望极高的文坛领袖,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在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韩愈所作《送高闲上人序》一文入手,对韩愈的书法美学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郭慧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3-4
文学是人类的心声,女性作为人类的一员,也必定善用手中的笔倾吐心曲。汉代是我国女性诗歌创作较为繁盛的时代,女性们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证明自己艰辛而坚韧的存在。她们发自性灵深处的诗歌,是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强劲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