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证人拒绝作证权,是指了解案情并有作证能力的人,因符合法定情形而依法卸除作证义务,不予作证的权利。我国目前对拒绝作证权主体的设定的范围应包括亲属型、公务型和职务型;对拒绝作证权主体行使其权利必须作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证人的拒绝作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诉讼制度没有近亲属和特定职务人员拒绝作证权的规定,不利于维护家庭伦理和职业操守。设立证人拒绝作证权有利于防止公权力对私权利过度侵害。我国设立证人拒绝作证制度要使免征人范围不宜过宽同时要完善相关的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用社会学、伦理学的方法研究刑事诉讼法的一种尝试,通过探讨和分析刑事诉讼中一些特殊证人如夫妻、父母子女等亲属作证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及负面道德影响与对司法追求真实所实现价值的比较,从而得出的结论是:授予夫妻、父母子女近亲属等人有限的拒绝作证权所实现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他们作证而实现的司法追求真实的价值。本文对我国的相关法律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了修改建议,建议我国诉讼法应赋予这类证人拒绝作证权,以实现刑事诉讼的公平、正义、秩序和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的理论研究,对于保护辩护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证人证言是一项重要的证据。而我国法律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还不规范,也不够完善,甚至有些还是相互矛盾,而且对证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因此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不便,不利于法律公平公正的实现,因此,建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非常必要,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证人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措施及证人出庭作证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不愿出庭作证较为普遍,导致在庭审中大量使用书面证据,这与司法改革所确立的"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原则相背离.设置相关原则和加强对证人的保护措施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86-92
新《刑事诉讼法》188条有关于近亲属证人免于出庭作证的规定,这并不代表近亲属证人拒绝作证权的确立,仅是回避了近亲属证人出庭作证的尴尬。建立近亲属证人拒绝作证权虽然在短期内会影响证人证言的收集,但从长远看,它既维护了家庭伦理道理又保障了证人证言的真实性,既是保障人权的需要也是各种价值权衡的必然结果。我国近亲属证人拒绝作证权应在权利主体范围、权利内容及权利的限制方面加以完善,达到提高诉讼效率与保障人权兼顾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证人①拒绝作证是一种权利,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均对此作了法律上的规定,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却未有涉及。但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考虑,我国都应设立证人拒证规则。本文从该规则的合理性、中外立法概况以及如何构建这一规则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我国司法实践及《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十分重要,为确保证人作证的真实可靠性,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规定:证人应当覆行出庭作证的义务,对证人进行法庭询问应遵守询问规则,证人应当享有物质补偿权和人身安全受保护权。  相似文献   

10.
证人不作证严重地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而完备的证人保护制度可以有效促进证人履行作证义务。文章探讨了我国证人保护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证人保护立法存在的缺陷,从成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扩大证人保护的预防对象、增加证人保护的对象范围、扩大证人保护内容、强化证人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证人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证人不出庭作证是当前困扰司法审判工作的一大难题,导致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法律规范存在明显缺陷;证人保护制度不健全;证人权力义务不平衡;缺乏保障出庭的相关制度;司法机关不依法办案;缺乏促使证人出庭的社会氛围;证人自身害怕打击报复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目前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证人不出庭作证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诉讼制度中规范性不够,并论述了应从诉讼制度的规范性入手,提出了证人出庭作证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证人证言是刑事证据中最为广泛、最为直接、最为普通的证据之一,是案件真实再现的主要依据,证人的这种作证义务是不是绝对的,作为证人,可否在一定条件下享有拒证权,拟从拒证权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及拒证权制度的具体构建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证人拒证制度的建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程序从启动到结束,是一个连续的、前后互相影响的逻辑过程。以审判为中心,可以将刑事诉讼程序划分为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两大部分。审前程序是整个诉讼程序的基础,是审判程序的准备;而审判程序是整个诉讼程序的集中,是诉讼程序的中心。这两大程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但是,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之间逻辑不吻合;在职权主义的审前程序之上建立的对抗制的审判程序无法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在于审前程序与审判程序之间的错位。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证人不出庭作证已成为困扰司法的一大因素,证人在审前所做的陈述在法庭上被大量使用,使得控辩式诉讼流于形式。刑事证人出庭率低,除了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证人的观念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法律制度本身不健全,立法上义务与制裁失衡,缺乏对出庭证人的权益保障措施。应当通过提高公民对作证义务的认识,完善对证人的经济补偿和人身保护制度,确立证人特权和豁免规则等来改变刑事证人出庭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庭前审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刑事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刑事诉讼和谐、公正、效率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刑事庭前审查程序中存在四大方面主要缺陷。在现阶段的大环境可以允许的范围内对目前我国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进行若干改造,可以对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再修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正当法律程序权利是美国刑事诉讼宪法性诉讼权利之一。普通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权利可以追溯到英国具有宪法意义的1215年《大宪章》。在联邦最高法院的创造性努力下,正当法律程序权利已经不再是当初权利法案通过时的“在许多方面明显多余”的规定,它已经成为在刑事诉讼中要求政府行使权力的方式方法符合基本公平要求的系统性的最低限度程序公正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现象屡见不鲜,已成为制约司法改革的"瓶颈"。只有深刻剖析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原因,积极探寻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的保证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这是自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以来,第二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修改。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内容涉及大量有关证据制度的条文,特别对非法证据排除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予以明确规定。现围绕修正案主要集中讨论证据制度方面的问题,在肯定其保障人权和完善法治方面的重大进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探讨和寻求完善的方法和途径。第一部分介绍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论述其进步性及局限性;第二部分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尤其是围绕其与两个证据规定之间的关系论述非法证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与结论唯一两种理论的对比以及非法证据在量刑程序中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我国证人出庭问题的法理基础、证人出庭难的问题与危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立法的角度看 ,刑事诉讼法属于基本法 ,只能以法律为渊源。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也要求刑事诉讼法仅以法律为其渊源。法律实务情况表明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单一性可以克服多元化带来的弊端。因而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应该具有单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