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临汾区块煤层气测井资料,对临汾区块5#煤层段进行精细研究。利用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测井响应差异性,对所收集的钻孔测井曲线进行分析,综合对比各个钻孔得到构造煤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构造煤较发育,主要分布在西部古驿-窑渠背斜两翼及东部紫金山断裂带,东部构造煤厚度最大值可达2.0m,中部构造煤厚度小于0.5m,大部分区域构造煤厚度在1~1.5m之间,垂向上5#煤层构造煤主要分布于煤层中下部,大体分两个构造煤小层,部分区域分1个或3个小层。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许多矿区分煤层开采,煤层时有缺失、剥失、分叉、合并,煤层厚度的变化会给煤矿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煤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的开展,它能提供三维数据体。本文以三维数据体中提取的多种地震波属性,利用谱矩法进行了煤层厚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聚类算法在图像处理上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的图像检索方法。该检索方法首先提取每幅图像的特征,并以特征值为数据集建立高斯混合模型,得到所有图像的高斯混合模型。再以所有图像的混合模型参数集作为数据集,用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聚类算法进行聚类。最后输出检索例图所在的类,即得到检索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新密市油坊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15万吨/年,主采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属三软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1—7.8m),平均厚度3.9m,煤层透气性差,为高瓦斯矿井。但在掘进11011工作面下  相似文献   

5.
石圪节煤业公司是潞安最早的一对矿井,有80余年开采历史。近年来,由于3号煤资源枯竭,矿井靠回收煤柱和开采兄弟矿井的少量资源来维持生存。为了延长矿井寿命,稳定职工队伍,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决定以石圪节为试点开采15号煤,进行下组煤水平延深。在地质勘查及后期的采煤过程中,15 4号煤层厚0.35—2.07m,平均1.12m,15—3号煤层厚0.32—5.90m,平均厚1.82m。较之前开采的3#煤层厚度均在6m以上,因此开采15样煤层为薄煤层开采,对我公司是一个尝试,经过综合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开采15#煤层开采的设备选型的充分论证,决定采用MG250/556-QWD系列电牵引采煤机进行采煤,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长180m,每天8个循环,循环进尺0.6m,工作面煤层厚度平均为1.2m,回采率97%,日产量为1384t。  相似文献   

6.
冯永玖  方学燕  陈新军  吴忠强 《资源科学》2015,37(11):2299-2308
空间插值方法在渔业资源领域应用广泛,但插值中涉及的半变异函数选择和插值结果评价并未得到充分阐释。以2009年和2010年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为例,探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在渔业资源中的应用,重点分析最优半变异函数的判别和插值结果的空间不确定性。分析认为,GS+的决定系数和残差项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最优函数(模型);从交叉检验衍生的拟合优度和一致率,同样可以用于最优函数选择,也能分析插值结果的空间不确定性。研究表明,2009年最优半变异函数为球形模型,2010年为指数模型。此外,通过图对一致性和Kappa系数,对各种模型的插值结果进行了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009年球形模型和指数模型的结果最相似,2010年球形模型和高斯模型最相似。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的聚类过程是高斯随机过程,因此在大数据分类中,构建稳健的数据分类模型,提高数理统计能力至关重要。二项-泊松模型具有全局解的凸优化随机聚类性能,利用二项-泊松模型对高斯随机性数据处理的优势,在有限维空间中,进行数据聚类分析。构建二项-泊松模型的KKT条件,取得二项-泊松模型的边值周期解多项式核,进行高斯聚类特征分解,得出Schur complement泛函准则,建立二项-泊松模型的数理统计大数据分类系统,最终验证了稳定性。推导结果表明,利用二项-泊松模型在高斯随机大数据分类过程中是稳定收敛的,有效提高了大数据的数理统计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冀中能源天泰煤业具体生产实际,进行了上行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应用理论分析以及UDEC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15号煤层上覆岩层和工作面回采后顶板破坏区域进行研究,得出15号煤层上覆岩层的冒落带高度为11~14m,裂隙带高度40~50m,上部的8、9号煤层位于上行开采15号煤层产生的弯曲下沉带内,矿井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垃圾焚烧厂的污染对大气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深圳市已有的垃圾焚烧的数据和信息,建立高斯烟羽扩散模型,经过对高斯烟羽模型公式的推导,从而得到了高架连续点源在大风情况扩散的高斯烟羽模型方程式,并在修正后获得小风和静风下的表达式。在进行科学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动态监测和垃圾焚烧厂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再利用环境评价等级参数表建立评价等级模型,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估焚烧厂检测的空气环境的影响情况和影响的区域范围可以通过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进行判断和预测,在垃圾焚烧厂周围制定监控布点方案,从而形成从环境的角度出发的动态监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地统计分析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如何用采样得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预测,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污染治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地统计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ArcGIS软件利用泛克里格插值建立模型,通过内插值产生预测数据来准确预测污染源区域及位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义井田地质采矿条件为研究背景,对采动过程中底板承压含水层水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在分析地质采矿条件基础上,抽象出的地质模型为:地层水平,煤层埋深750m,平均开采厚度4.4m;二1煤底板至L7灰岩间隔水段平均厚度10m,L7灰岩至奥灰间平均厚度40m,L7灰岩含水层平均厚度4m,L7灰岩含水层水压5MPa。根据以上条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归纳了底板采动的应力状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洛因吸毒者和正常人的脉象信号的特征差异,本文成功地运用非高斯AR模型对15例吸毒者和15例正常人的脉象信号进行了判定分析。运用非高斯AR模型估计了脉象信号的双谱,并选用水平切片上双谱和的相位作为区分吸毒者和正常人脉象信号的特征量,得到了初步的判据。据此判据,仅正常人Z15被误判。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基于非高斯AR模型的双谱估计能较好地分析吸毒者和正常人脉象信号的差异,是一种分析脉象信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勘探应用技术的拓展,其地震信息覆盖的广泛性,多方面、多角度的引申和反映了地质体各种地质现象,利用地震手段进行岩性勘探,解决煤矿开采中面临的实际地质问题,目前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本文通过B区对煤层顶板砂岩的识别与解释工作中的一点体会,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利用三维地震反演技术进行煤层顶板岩性的预测及厚度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并逐步列入了煤田地震勘探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七煤集团公司富强煤矿在六采区90~#坚硬煤层中成功使用了MG-150B单滚筒采煤机。解决了我矿90~#层采煤工作面产量低,材料消耗大的问题。富强矿六采区现有可采煤层87~#、90~#、95~#、98~#、98~#下,其中87~#、90~#、95~#、98~#下均为薄煤层。MG-150B采煤机自2001年3月安装试生产到2002年11月已累计生产原煤25万吨,因此在六采区推广使用薄煤层高档普采前景非常广阔。 90~#煤层概况: 90~#煤层煤质坚硬f=3.3,顶板有0.1m-0.2m煤矸,煤层厚度在0.85m-1.0m,煤层倾角15°-18°,煤层赋存稳定,直接顶为细砂岩,厚度2.1m,底板为粉砂岩,周期来压比较明显,来压步距18-22m,工作面涌水量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煤系地层中发育厚度10~20m的薄砂层,该砂层物性纵、横向变化快,具有典型的多期河道、多物源沉积特点,其又赋存在厚度15~30m、全区稳定分布的煤系地层下,煤层与砂层之间仅隔不到10米的泥岩,由于煤系地层对地震响应屏蔽作用,大大增加了下伏薄砂层预测难度,加上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将煤层屏蔽下的薄砂层准确的刻画出来。本文针对马朗凹陷的地质情况,研究形成了一套煤系地层中薄砂层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即储层精细标定追踪技术、基于拟声波构建技术的高精度储层反演技术、地震敏感属性分析技术、基于频谱成像衰减属性的流体检测技术。利用该套技术在马北地区西山窑组薄砂层预测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三维煤层精确建模受地下断层、岩层、地势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建模精度不高。为提高三维煤层建模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伪点剔除与四域样条插值的三维煤层精确建模算法,通过伪点剔除方法对建模点进行预处理,筛选出其中的孤立点,进行剔除,其余非孤立点用于基本模型建立和基于映射的模型重构,采用四域样条插值方法对非孤立点进行建模,在建模中,将建模域分为起始域、延伸域、稳定域、收敛域共四个域,在不同域中,对不同的建模点进行匹配加权插值处理,经过四域联合滤波,实现四域样条插值,对建模效果起到平滑滤波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三维建模精度。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对于外界断层、岩层、地势起伏等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三维建模精度提高,并且计算量明显较少。  相似文献   

17.
吴晨 《科教文汇》2021,(11):56-58
该文对原始AIS轨迹数据进行了重建、压缩和预测。首先是数据重建,将部分原始数据的位置信息可视化,筛选异常值,之后分别利用了三次样条插值和埃尔米特型插值构建丢失数据及异常点。其次是数据压缩,主要运用Douglas-Peucker算法,结合压缩质量和压缩率,选取最优的压缩阈值。最后是数据预测,该文主要运用了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指数平滑模型、ARIMA模型分别预测。  相似文献   

18.
摘要:地质储层物性参数研究是油藏储层描述和评价的基础。在沉积微相控制的基础下,采取相控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模型,并利用油水层解释标准对三维模型进行转换得到油层模型,其研究结果为油藏的描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聚类问题是当今统计学习界的热点研究问题,针对一般情形的聚类分析已经有具有了kmeans、高斯混合模型等,由于目前各种数据的细化,人们提出的聚类算法更多的倾向于研究某种特定的数据.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基于自回归的高斯混合模型,它假设模型是由符合自回归模型的高斯分布混合而成,算法利用EM算法,可以精确地估计混合模型中的自回归系数以及方差系数.  相似文献   

20.
距离反比插值算法与Kriging插值算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插值是一种通过已知点或分区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分区数据的方法。文章主要利用距离反比插值算法和Kriging插值算法对某油藏区测井数据进行插值,并通过实验结果,利用交叉验证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