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采用相对高差法来监控隧道因施工扰动产生的岩体变形,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分析拱顶沉降突变、周边收敛等现象,发现隧道在破坏前围岩的变形规律,可知在隧道开挖后15天内需进行重点监测,发生围岩沉降突变的断面进行加固,对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测和安全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托实际工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针对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开挖工法、开挖顺序展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施工工况得到拱顶沉降、边墙收敛、中间岩柱位移分布规律,得到先开挖大断面优于先开挖小断面的施工顺序以及不同施工工法的最大应力集中区域和造成的偏压效应特征,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3.
浅埋大断面隧道由于明显的空间效应以及断面面积、高跨比、跨度、埋深、施工方法等因素的不同,隧道在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破坏模式上常出现较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宁波大榭管廊浅埋大断面隧道进行有限元方法,模拟经济简单的中隔墙台阶法和上下台阶法,对拱顶沉降及初次支护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中隔墙台阶法能有效减少拱顶沉降及初次支护应力,各项变形指标均在规范之内。本研究对此类隧道的施工与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铁路隧道浅埋在软弱围岩下,当穿越高速公路的距离较近时使用大管鹏超前支护和选择使用两侧壁导坑法对路面和隧道顶端的沉降进行挖掘,都具有极好的控制功能,并且隧道纵向开挖范围效应和覆盖层厚度影响着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位移。本文对不能发生浅埋铁路隧道施工沉降的重要性和致使浅埋铁路隧道施工沉降的影响因素做了简单的介绍,并针对这些现象制定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为了能够既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行车又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隧道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等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得出了该隧道不同围岩岩性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采用多项式、乘幂、指数函数等分别对水平收敛量及拱顶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的间距较小,新建隧道施工时,易导致既有隧道结构破坏、影响运营安全。为了分析新建隧道采用不同施工工法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分别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工法施工新建隧道时,既有隧道衬砌的受力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分部开挖工法施工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差异较大,从控制拱顶位移和塑性区范围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新建隧道。既有隧道施工对中夹岩的影响显著,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中夹岩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处理。研究成果可以为近接隧道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掌握某山岭隧道开挖后围岩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及衬砌受力特点,基于隧道围岩变形和应力监测结果,提出了该山岭隧道施工监测技术要点,得到了Ⅲ、Ⅳ级围岩的位移和衬砌受力变化规律;并采用FLAC软件对该山岭隧道Ⅳ级围的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的位移值与实测值较吻合,表明该数值模型可应用于隧道开挖过程实时仿真,指导现场施工监测工作,保证施工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隧道处于富水软弱围岩当中,地表沉降较大,掌子面经常发生坍塌.采取合适的施工方式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阐述深孔注浆施工技术,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好,工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结合蒙河铁路新现一号隧道炭质板岩破碎带施工过程中遇到围岩犬变形情况,总结了此类围岩的变形特征,并阐述了控制围岩变形、避免初支侵限的综合治理措施及施工过程。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施工后量测累计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趋于稳定,累计变形均能控制在40cm左右,初支变形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0.
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可预测预报围岩变化、优化设计和指导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使工程投资经济合理。对沈长公路老岭隧道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沉降、喷层应力、钢拱架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与否的参数进行跟踪量测,通过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及时地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对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鹏  贺志勇 《科技通报》2019,35(7):195-199
浅埋隧道地质具有复杂性条件,支护形式如果选取不当,容易发生塌方等事故。由于隧道受力分析具有较多不确定的因素,较难把握。对高拉拔荷载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合浅埋隧道进行监控量测的资料,利用对数函数进行回归方程分析,以某市浅埋隧道作为研究的对象,构建隧道施工工程实际地形、地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施工力学模拟进行分析,得出浅埋隧施工围岩变形的规律。对隧道施工路径地层稳定性进行研究,对岩土、隧道施工地层的应力场、支护结构以及位移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围岩整体水平位移呈现非对称的分布,该研究对浅埋隧道施工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隧道建筑限界准确,一般将隧道设计预留变形量作为围岩极限位移值.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路隧道要层以软岩为主,采用上 述变形标准,大部分地段围岩变形量超过临界值,造成预警频繁,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实测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研究了软岩隧道合理的变形位移极限值和预警标准.研究结果可用做后续施工指导,对软岩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隧道塌方管棚法处理的施工技术。根据开挖断面的实际地质情况,对本隧道塌方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对隧道塌方段采用大管棚法,结合掌子面深孔注浆,从而使隧道掘进方向的掌子面、拱顶、边墙全方位区域的围岩达到固结作用,确保隧道开挖施工顺利进行。施工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处理隧道塌方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任永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4,(6):127-127,129
由于炭质页岩具有膨胀性、崩解性、风化性等物理特性,在这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极易出现衬砌混凝土开裂、衬砌侵限、钢架扭曲变形等情况。所以,有效控制炭质页岩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变形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笔者将通过在该地质条件下从事隧道施工的一些体会,阐述在炭质页岩地质条件下,采用分阶段注浆对控制隧道围岩变形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相似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对隧道中穿越的软弱地层进行围岩变形实时监测,掌握围岩变形规律,及时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隧道施工快速安全有效地进行。本文选取某在建隧道软弱泥灰岩断面围岩两帮收敛变形、拱顶下沉、围岩内部位移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对比,得出该地层围岩变形基本特征,判定出围岩松动圈范围,为类似地层隧道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极易发生围岩坍塌、结构失稳现象,钢支撑能够有效提高支护结构安全度。以贵广铁路胡山隧道为背景,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施工过程中钢支撑弯矩、轴力,以及安全系数。研究表明:V级围岩隧道拱顶所承受的弯矩大小约为23.36kN · m,I14钢支撑刚好满足抗弯要求。VI级围岩隧道拱顶所承受的弯矩大小约为56.6kN · m,采用I18钢支撑或者双层I14型钢支撑才能保证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成果将为对今后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钢支撑安全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依托广州已建某换乘车站的大断面隧道中洞法施工工程背景,进行了车站隧道中洞施工期间的地表沉降、洞内支护结构和围岩位移变形监测,分析了浅埋隧道中洞法暗挖施工过程中的各部位变形特征,对施工中出现的变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施工控制技术措施,为复杂条件下大断面隧道中洞法开挖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杭州软黏土地区不规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受力、变形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论述隧道注浆纠偏技术的变形控制效果,本文采用施工全过程系统监测方法,以杭州某临近隧道群的基坑B3-1-2分坑施工为例开展系列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力状态不同,各挡墙墙身位移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最大位移受注浆纠偏施工影响且大多向坑外发展;北侧挡墙墙顶位移变化均较小,其余挡墙墙顶水平位移向坑内发展而竖向位移先发生隆起再下沉的变形;支撑轴力与墙顶水平位移呈正相关变化关系;受场地空间制约,地表监测沉降值随基坑边距离增大而逐渐增大;得益于分坑开挖施工策略和MJS (metro jet system)桩隔离作用,分坑B3-1-2开挖对1号线影响较小;隧道注浆纠偏技术能有效控制隧道沉降和侧移发展。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提供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
软弱围岩大变形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大,处治成本高.文章结合磨万铁路Ⅲ标段会富莱隧道工程,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在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中应遵循"多措并举,综合控制"的总体施工控制原则,系统阐述了"优化开挖断面,加强支护措施;加强预报监测,预留合理变形;优化开挖工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顺利通过复杂断层带隧道的实例,研究了复杂断层带隧道面临的破碎围岩变形控制问题。通过计算确定了超前管棚注浆支护的设计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分析了断层区域不同支撑条件下的围岩应力和初支变形情况,对施工后初支变形量进行了现场实测,总结了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通过复杂断层带隧道的成功经验。实证: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提高了周围岩石的完整性和整体承载能力。虽然可以形成较强的预保护体系,用于复杂断层带破碎的围岩变形控制,但只有辅助物质探测手段提高注浆质量,加强监测,才能保证顺利通过复杂断层带,本文的经验可为相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