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头琴源流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马头琴的源流 ,国内外学者多有研究 ,其中 ,“火不思始祖”之说和“叶克勒始祖”之推测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研究马头琴的历史渊源和沿革脉胳 ,认为唐代火不思应是马头琴远祖 ,宋代马尾胡琴才是马头琴始祖。马头琴的世系是 :火不思——马尾胡琴 (火不思式潮兀尔、弓弦苏古笃 )——胡琴 (忽雷式潮兀尔、叶克勒 )——马头琴  相似文献   

2.
胡琴源流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各族民间乐器中 ,胡琴类拉弦乐器 ,是居于首位的庞大乐器族系 ,历史悠久 ,流传广泛 ,遍及东南亚。对此 ,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 ,其源流脉络已基本清楚 ,并已逐渐形成诸多传统权威之说。本文依凭史料 ,指出其中胡琴“在宋为嵇琴”之说的不准确 ;论证了“嵇琴本嵇康所制”和“《元史·礼乐志》中没有记载马头琴这件乐器”之说的讹误 ;文中配以文献绘图说明了由蒙古帝国、元朝开始 ,胡琴在蒙古民族宫廷与民间中 ,已演变为潮兀尔与胡兀尔两种不同形制的拉弦乐器 ;指出明末清初奚琴与潮兀尔·胡琴的不同形制。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只要有马头琴奏响的地方就有蒙古民族的存在.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以特有的音色及悠长的连奏技法,淋漓尽致的展现出蒙古族人民朴实生活方式与自然结合的深切情感,这种情感来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及世代繁衍生息的历史情愫.本文以蒙古族文化传承为脉络,马头琴...  相似文献   

4.
简论历史上族际关系对蒙古族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代的56个民族历史上大都是在与其他民族频繁的族际交往中进步和发展的,族际关系对蒙古族教育影响就十分深刻,古代的畏兀尔人,以及汉、藏、满等族,对蒙古族教育基础的奠定、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形式的完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极为明显,当然,这也与蒙古族文化所具有的极大开放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的56个民族历史上大都是在与其他民族频繁的族际交往中进步和发展的,族际关系对蒙古族教育影响就十分深刻,古代的畏兀尔人,以及汉、藏、满等族,对蒙古族教育基础的奠定、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形式的完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极为明显,当然,这也与蒙古族文化所具有的极大开放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在北京和内蒙古等地出现了数十支蒙古族乐队,使用呼麦、马头琴等传统音乐形式作为其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表演形式及配器手法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演出活动主要在城市中进行。本文结合相关人物访谈以及田野考察的方法,梳理出当代蒙古族乐队的历史脉络、现状,并对其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万安县教育宾馆的大会议室里,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一位身穿蒙古族服装的女青年,双手拇指与中指夹着小酒盅,灵巧有节奏地击打着,在"草原小姐妹"的乐曲中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8.
《遥远的敖特尔》是马头琴演奏家李波先生于1981年创作的马头琴曲。该曲以蒙古族音乐为素材,在演奏技巧技法、节奏、调式特点以及蒙古族长调牧歌"诺古拉"式的装饰性音调等方面较完美地表现了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遥远的敖特尔》以鲜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乐曲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抒情性,充分体现了马头琴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人物介绍     
巴雅尔蒙古族,1924年生,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革命。195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留校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至今,曾任我校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兼任国际蒙古学协会会员,中国蒙古文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最具特色以及独有的乐器当属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体现,马头琴的产生和发展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飞跃。内蒙古自治区非常重视马头琴演奏人员的培养,大批马头琴艺术从业者遍布祖国各地。为推进马头琴的发展,我们要重视马头琴教学,这是马头琴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因琴柄顶端刻有马头而得名。关于马头琴的来历,传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1.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个少年叫苏和。苏和很喜欢唱歌,他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久久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上。  相似文献   

12.
瓜州总牙部又称:"瓜州族"、"总牙族"、"浪咱族"等,东迁前原牧居地在明代瓜州城及其附近,即今锁阳城。族属"西番"、"瓜州达种",属讲回鹘语的撒里畏兀尔,信仰佛教。正德年间总牙部东迁肃州后被安置在金塔的威虏堡、察黑包等旧堡,嘉靖年间又继续南迁至祁连山中,成为裕固族七部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初,日本蒙古史学者箭内亘发表《兀良合三卫名称考》一文,最先开始研究兀良合部落的渊源。1917年日本蒙古史学者和田清著《内蒙古诸部落的起源》一书,论证明代兀良合人是元朝游牧于斡难河流域的兀良合人的后裔。可是他说明清代兀良合人来源问题时却感到十分为难。近十多年来,我国有些权威学者陆续提出兀良合是古代蒙古高原林木中百姓的“泛称”。1985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族女学者奥登同志发表《蒙古兀良合部落的变迁》一文。对“泛称论”给予有力驳斥,并进一步对明代兀良合三卫诸问题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但我觉得,奥登同志对原来森林兀良合、不儿罕山兀良合的论述不完全使人满意。在1988年内蒙古师范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内蒙古地区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课程多样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高校体育应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从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探索,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是高校改革的必然。然而内蒙古高校引入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单一;在内蒙古高校开展的搏克项目较好,但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大同小异,不够丰富;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要鼓励牧区学生积极参与,施展才能、发挥特长,起到带头作用,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内蒙古高校开展应凸显特色。  相似文献   

15.
马头琴及其音乐与蒙古族草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其形制、构造、演奏技法及马头琴音乐的节奏旋法,都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特色。本文拟对马头琴及其音乐特色与草原文化的关系作探讨,从而认识这件蒙古族独有的民族乐器及其音乐与草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族音乐是永儒布艺术创作的根基。潮尔、马头琴及蒙古族民歌,是永儒布交响乐的主要创作源泉。他的交响乐作品体现出丰厚的民族风格底蕴,具有史诗性和哲理性的审美本质。尊崇自然、敬畏生命和爱恋家园,既是永儒布交响乐作品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交响乐作品所体现的典型的审美情结。向民族文化传统寻根,创作立意与民族传统紧密相连,是永儒布交响乐创作中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骑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男人三艺之一,以骑马著称的蒙古族人民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骑马是蒙古族男女老少日常生活的必备交通工具,也是蒙古族人民经过长期劳动创造和继承下来的财富.回想内蒙古传统体育"骑马"项目在全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国际那达慕大会比赛的辉煌战绩,内蒙古"骑马"项目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和国家,蒙古族传统体育"骑马"项目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各个地区,为此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科研方法,针对赤峰市巴林左旗蒙古族传统体育"骑马"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影响赤峰市巴林左旗蒙古族传统体育"骑马"项目的发展因素,为赤峰市选拔人才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为保护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做出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众多蒙古族作家对内蒙古的各方面进行了文学性的报道。然迄今为止,对于内蒙古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研究的文献为零,为弥补这一学术上的空白,本文以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为文本,通过研究具体作家及其作品来剖析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在选取报告文学题材上的特性,进一步阐发内蒙古报告文学所折射出的内蒙古文化生态;最后,笔者通过对影响内蒙古报告文学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研究内蒙古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内蒙古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巴尔虎是蒙古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支,现在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另外在蒙古国和俄罗斯也有分布。该文通过对巴尔虎蒙古族起源传说的探讨,论证了天鹅始祖母和巴尔虎代巴特尔作为始祖与巴尔虎蒙古族起源与名称由来的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头琴之于蒙古包、轱轳车、大草原,唢呐之于红高粱、信天游、黄土高坡,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单就胡琴家族来讲,除了二胡之外还有音色、个性、色彩备不相同的板胡、京胡、坠胡。虽然他们都源自十一世纪前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奚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