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义  王辉  王培涛  孙晓宇  吕婷婷 《资源科学》2013,35(12):2517-2523
我国海岸带区域是台风、风暴潮、地震海啸和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的重灾区,精细空间分辨率的人口数据,能够有效服务海岸带灾害风险管理。本文基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OLS/DMSP 和NPP/VIIRS DNB 两种夜间灯光数据及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进行了我国海岸带人口空间化方法与应用研究。利用建筑物与裸地增强指数法(EBBI)基于Landsat 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我国沿海区县建成区数据,作为人口分布的空间控制因素,以普查人口数与夜间灯光数据回归函数关系为依据,对人口进行空间化处理。反演得到了我国海岸带区县1km×1km和0.5km×0.5km两个空间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并利用福建省沿海乡镇人口数据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NPP/VIIRS DNB夜间灯光数据适用于人口空间化研究,且其反演精度整体优于基于DMSP/OLS传统夜间灯光数据反演的人口格网模型。通过本文实践,可以发现NPP/VIIRS DNB夜间灯光数据具有实现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产业关联理论出发,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杭州市会展业与第一、二、三产业以及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度,并分析了杭州市会展业与第一、二、三产业内部部分产业的关联度,发现杭州市会展业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度大于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关联度为0.724 8;会展业与第一产业内部农业的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800 5,与第二产业内部工业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593 0,与第三产业内部批发零售业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827 7.结果表明:杭州市会展业与第一、二、三产业以及生产总值均有较强的关联,会展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杭州会展业的发展能促进杭州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转型,并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抑制长株潭城市群蔓延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空间无序发展对其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辅助规划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本文利用1992-2013年长株潭城市群各县市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反演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过程指数,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上,通过对平均灯光指数、城市紧凑度等指标定量进行分析,研究该时间段长株潭城市群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研究主要以广西2001、2006、2011年统计年鉴的GDP、人口数据、三大产业值作为数据源。为了确定其两者之间的关联,将人均GDP和人口密度数据进行等级划分及进行基于地统计的局部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较大的区域,人口密度也较高,说明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相互有正效应作用即人口的集聚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应,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引起人口的集聚。基于地统计的局部相关的增量聚类图表明,第一产业与人口分布的较显著的区域集中在桂南和桂西北地区,而第二、三产业的较显著的区域只有少数几个,这与广西的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为研究视角,选取中国2005—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深入探讨其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级间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相邻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对本地区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临近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仅能促进本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并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的技术的吸收能力对本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会阻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内部行业、三产中其他行业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文化创意产业与三产中其他行业关联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但其内部发展不平衡。旅游、休闲娱乐对GDP影响最大,文化艺术和设计服务与GDP有较高关联,但这3个行业占GDP比重偏低;广告会展与GDP关联较小,但占GDP比重较高,发展比较充分;艺术品交易与GDP关联最小,占GDP比重最低,提升空间较大。文化创意产业与其它行业都有较高关联。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内部行业、三产中其他行业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文化创意产业与三产中其他行业关联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但其内部发展不平衡。旅游、休闲娱乐对GDP影响最大,文化艺术和设计服务与GDP有较高关联,但这3个行业占GDP比重偏低;广告会展与GDP关联较小,但占GDP比重较高,发展比较充分;艺术品交易与GDP关联最小,占GDP比重最低,提升空间较大。文化创意产业与其它行业都有较高关联。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根据常规可获取的能源消费、工业GDP、民用汽车保有量和人口数据等统计资料,考虑工业、交通、建筑和人体新陈代谢四类热源对于人为热的贡献,估算2010年中国339个地级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为1.13×10~(20)J/a。通过设置阈值(DN≥8)获得减小了夜灯像元溢出效应影响的遥感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综合处理后的遥感夜间灯光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互补性构建人居指数,有效减少夜灯的过饱和现象。人居指数反应的人居状况空间分布范围,即为人为热排放的主要区域。分别在中国四大地貌分区内利用各地级市人为热排放总量与其行政区范围内人居指数累计值之间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大尺度人为热排放量空间化模型,获得了1 km分辨率下中国2010年城市人为热通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中国地级市人为热主要排放区域范围内平均人为热排放通量为5.19 W/m~2。中国人为热释放呈类似于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典型地域分布特征,东西部人为热排放热通量差异较大,东部为人为热排放密集区,西部为稀疏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等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众多的区域人为热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与之前的研究相比,人居指数更适用于构建空间异质性、分布更为精细的人为热栅格数据,从而为大尺度区域城市气候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高分辨率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该文选择北京的海淀区、平谷区和河北省的曲周县作为研究样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第一产业增长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是农用地与环境用地间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比重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稳定,环境用地不断减少;在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是农用地内部之间以及建设用地对其它用地类型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内部耕地面积减少,园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也在不断增加;而在以二、三产业增长为主的经济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则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与环境用地之间相互竞争农用地,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环境用地面积增加,而农用地面积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2002年至2011年的《昆明统计年鉴》以及《云南统计年鉴》中城市发展水平的数据与房价建立经济学模型,在于揭示住宅价格会受到城市化水平的哪些因素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昆明市住宅价格受到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以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联合影响,对昆明市住宅价格上涨贡献最大的是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说明昆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中,第三产业对拉动住宅价格的上涨作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合理测度区域产业结构时空演进特征,对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区域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浙江省为背景区域,选取产业结构熵、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和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偏差系数构建产业结构演进测度体系,采用SSM-Esteban分析法对11个地市产业结构演变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浙江省形成了农业为辅、工业特色明显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在研究时段内,浙江各地市三次产业产值增加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其中第一、三产业产值增加幅度浙东北大于浙西南各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排在前五位的是宁波市、杭州市、绍兴市、温州市和嘉兴市;研究期内,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逐步完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11个地市与全省的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大部分较高,特别是2003年以后,浙江经济增长进入加速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阶段,第二、三产业逐步壮大,资源与消费结构相似、产业生命周期缩短等使产业结构逐渐趋同;从增长的绝对量来看,杭州市增长量最多而舟山市最低,11个地市2001—2013年所有产业共享份额N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研究区的农业增长率高于全省增长率的平均水平,但全省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竞争力矛盾较大的二、三产业带动,未来产业比较优势与专业化仍需进一步转整优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数据库,对2002-2008年我国企业跨区域并购的情况进行了归集整理,并分析了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通过跨区域并购,我国的资源型产业存在向资源富集地区转移,加工型企业存在向配套措施完善的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迹象。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各区域跨区域并购的净数量和净金额与区域内对应产业的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跨区域并购具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校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城市维度实证考察经济集聚、空间结构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链式反应关系。结论显示:经济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呈正U型关系,但总体来看经济集聚的边际创新效应递增;城市的单中心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最优空间结构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值约为0.423;经济集聚与空间结构的交互效应为负,抑制创新的"拥挤效应"会出现在集聚程度高的单中心结构城市,但集聚度较低的多中心城市也不利于创新。由此得到政策含义十分明显:考虑到经济集聚度越高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不宜过分强调"城市病"而控制大城市规模;注重城市经济集聚度与空间结构的合理匹配,引导中小城市走紧凑式空间发展道路,适度推动大城市的郊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次产业的总体分析,揭示南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即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地区GDP的比例正在不断的减少,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却在逐步的增加。再以拉动系数和贡献率为衡量指标,分别定量地分析第一、二、三产业对南昌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并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产业结构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整体上把握,为南昌经济长远的发展提供实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尤其是农业三产融合的进一步加快下,对于农业价值的定义应该更必须从传统的农业种、养领域即农业第一产业向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流通与销售等农业二、三产业扩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相对多样化指数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和生态位适宜度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不高,反而中西部一些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较高,说明东部发达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忽略了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形成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梯度式发展规划,使各区域的产业集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伴生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科学地分析并定量识别其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耦合理论,选取研究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个经济增长指标,选取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地均液化石油气供气量、地均供水量、地均供电量、城市人口密度、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人均道路面积、地均GDP、地均二、三产业总产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1个土地利用效率指标,测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3-2013年间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程度,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二者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处于良好或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发展度整体偏低,即二者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的发展水平。6个地级城市中,南宁的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发展度最高,但仍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最差是崇左,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其余各市基本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从用产业全球化的思维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提出了加入WTO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9.
吴晓明  杨力  刘琳 《软科学》2017,(9):74-78
围绕“产业结构、产业集聚程度以及产业资源投入”等三个维度搭建分析框架,构建起由GDP、产业专业化指数、产业空间基尼系数以及产业资源投入等4个变量组成的VAR模型,以四川省2000~2015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为样本,以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为分析方法对石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石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倒U型”的态势,产业集群与产业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不同的脉冲效应,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减排上各个国家应尽多大义务?这幅城市灯光地图上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这幅城市灯光地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根据美国气象卫星项目(DMSP)的传感器提供的数据所创建的。从图上可以看出,地球上夜晚最明亮的地方是城市化程度最高、最发达的地方,但并不一定是人口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