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9,(4):2-2
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承担研制建造的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的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电站,近期在广东珠江口的珠海担杆岛初步建成投产,岛上300常住居民由此实现了电力和淡水的24小时自行供应。  相似文献   

2.
作为可再生能源,波浪能的吸收和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热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基于惯性摆结构的波浪能吸收转换方法,对这种结构构成的水中载体所受到的波浪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并对这种机理构成的实验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的OE-W01区块波浪能资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勇  张杰  孟俊敏  王晶 《资源科学》2014,36(6):1278-1287
波浪能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波浪能资源可以有效地缓解常规能源短缺所带来的能源问题,波浪能资源分布状况的可靠评估是开发利用波浪能资源的前提条件。利用ECMWF ERA-Interim 1992-2011年0.75°×0.75°的较高精度的海浪场数据,计算了OE-W01区块(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的部分区域)的波浪能流密度以及波能资源的可用度频率、富集度频率、变化指数等评价指标。对该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发现:渤海海域波浪能资源呈现非常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秋冬季较丰富、春夏季较贫乏,秋冬季为波浪能资源的主要利用期,波浪能资源的相对富集区集中在渤海海峡以及渤海和黄海相连通的区域;黄海海域(包括东海部分海域)波浪能资源也呈现季节分布特征,与渤海不同,该海域90%的区域年平均波浪能流密度均在2kW/m以上,波浪能资源的可用范围较大,时间较长,波浪能资源的富集区集中在长江口东部海域以及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波浪能资源的重点开发利用区,可为该海域的波浪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能源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全世界都在推动第二代能源系统的建设,积极试点,认真进行立法准备,抓紧开发配套相关设备。第二代能源系统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燃料的多元化;二是设备的小型、微型化;三是冷热电联产化;四是网络化:五是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六是高标准的环保水平。而其中燃料的多元化,设备的小型、微型化,冷热电联产化和环保要求则代表着能源技术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分布式供电技术的兴起与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发展。通过对分布式供电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阐述,强调分布式供电对电力工业的重要作用,指出可再生能源为分布式供电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分布式供电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冷热电三联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产业资讯     
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出新型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 由中国海洋大学主持研制的“10kW级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近日在青岛市黄岛区斋堂岛海域成功投放并进入试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波浪能阵列化开发与工程应用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中国海洋大学介绍,这套装置的研制得到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资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6.
南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合理开发管理南海岛礁可宣示国家主权。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可为南海岛礁建设提供无污染的能源供给。研究先基于2006-2009年1 096幅QuikSCAT风场数据计算海面10m高度风功率密度,对南海岛礁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再根据风能廓线指数推算海面70m高度风功率密度,结合35景Landsat ETM+影像提取的干出礁礁坪估算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对南海岛礁风力发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7级,能很好的应用于风力发电;②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在季节上呈“逐渐递增”趋势,春、夏季风功率密度较小,秋、冬季风功率密度较大;③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中,西沙群岛综合而言最高,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均为第三级别,南沙群岛大多为一、二级别;④东沙群岛的东沙岛、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西沙群岛的华光礁、浪花礁、赵述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南海礁、日积礁、南华礁风电装机容量较高,可优先进行风力发电建设。  相似文献   

7.
南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合理开发管理南海岛礁可宣示国家主权。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可为南海岛礁建设提供无污染的能源供给。研究先基于2006-2009年1 096幅QuikSCAT风场数据计算海面10m高度风功率密度,对南海岛礁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再根据风能廓线指数推算海面70m高度风功率密度,结合35景Landsat ETM+影像提取的干出礁礁坪估算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对南海岛礁风力发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7级,能很好的应用于风力发电;②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在季节上呈"逐渐递增"趋势,春、夏季风功率密度较小,秋、冬季风功率密度较大;③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中,西沙群岛综合而言最高,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均为第三级别,南沙群岛大多为一、二级别;④东沙群岛的东沙岛、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西沙群岛的华光礁、浪花礁、赵述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南海礁、日积礁、南华礁风电装机容量较高,可优先进行风力发电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通过无功优化控制、联合优化调度、安全稳定控制等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提出了省级电网全清洁能源供电解决方案,连续实现了青海电网168h、216h全清洁能源供电,阐述了该项研究的4个创新内容。项目成果获得了广泛应用,在青海电网全面实现了多种能源协调运行控制,研发的成果在10多个省份进行了推广应用,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助力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宝贵经验财富。  相似文献   

9.
过去,大部分供电企业都是采用集中式、单一的供电系统进行供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供电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影响了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营。分布式发电技术,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一次能源的发电技术,受到国内外电力企业的广泛关注。在本论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含义及其在供电企业配电系统中的作用,而后对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规划问题进行了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各国的技术需求评估报告和合作专利分类系统,开展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的特征评估。研究发现,6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提及了726项气候技术需求,其中减缓262项、适应464项。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减缓的优先需求,农林牧副渔生产中的适应技术是适应的优先需求。但是,不同区域的减缓技术需求呈现异质性,适应技术需求呈现共性。非洲地区的优先减缓需求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非化石燃料技术和土地部门的减缓技术,亚洲地区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具有减缓潜力的燃烧技术,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为道路交通部门的减缓技术。为促进中国向“一带一路”区域的气候技术转移与南南合作,我国提供的重点技术应与各国的重点需求相匹配、提升技术信息的透明性并强化需求与方案的国别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23日,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领域“海流能发电与海岛新能源供电关键技术”主题项目启动会在杭州召开。科技部高新司能源处、高技术中心能源处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陈艳  朱雅丽 《资源科学》2012,34(1):50-57
能源开发利用的变迁过程中,常规化石能源面临资源储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可再生能源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小,有利于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了制度变迁在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技术锁定、制度竞争、资源赋存、制度安排、主导价值目标等原理来讨论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产业发展路径。得出结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其原因是技术锁定使得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在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可再生能源与常规化石能源相比,不具有价格优势;可再生能源资源赋存与消费空间的矛盾,导致短期内还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安排短期难以建立和完善;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再生能源还不能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扶持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超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利用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在负荷处就近供电,能有效弥补能源的短缺和绿色能源的充分利用.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在多种一次能源中的应用,可降低负荷对大电网的依赖,时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风力作为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致力开发的重点能源,然而风速的变动直接影响供电品质,这使得风力发电并网的可靠度分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可靠度计算数学模型,可靠度基础概念、风力发电机组可靠度模型三方面入手,探讨了风力发电机组发电系统并网的可靠度,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下机器人等水下载体能量自补给问题是提高其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的关键技术问题。波浪能作为可再生绿色能源之一,将其作为水下载体的能量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而能量吸收效率问题是研究的关键。提出基于惯性摆结构的波浪能吸收转换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通过ADAMS获得不同确定条件下的能量输出效率,并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建模,通过与ADAMS建模获取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训练所得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综合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虹  董亮  段红霞 《资源科学》2011,33(3):431-440
中国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的目标需要科学的规划,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有合理的比例配置。为此,本文根据"自底向上"的建模方法构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综合评价与结构优化模型(REAO模型),模型集成两个模块:第一,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可再生能源综合评价模块,从经济、技术、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设置核心指标,各级指标最终耦合为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指数从而实现对不同可再生能源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优先级排序;第二,基于综合评价结果与线性规划模型,构建优化模块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额权重进行优化配置。实证结果显示,受成本、技术、资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等条件约束,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占到15%的框架下,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分别占38.5%、35.7%、16.8%、3.0%、3.0%、3.0%时为最优比例。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政府制定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热利用与综合利用是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式。文章从建筑、工业和城镇化发展等领域分析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热利用与综合利用的需求,同时根据能源需求、技术发展进程,评估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热利用与综合利用的发展潜力,进而阐明了可再生能源梯级利用、互补利用与综合利用的技术发展前景和方向,并制定了技术发展路线图。明确提出了工业领域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的主要领域,太阳炉等技术是可再生能源热利用和综合利用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逐渐的发展并使用起来。主要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介绍,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替代经济持续发展的模型,旨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归纳了影响中国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有效供给的因素,并建立了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有效供给的综合影响因子。在对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有效供给的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了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非可再生能源有效供给体系,重视非可再生能源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确保非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可持续性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6)
作为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资源,我国风能资源极其丰富,随着风电装机规模越来越大,弃风限电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的弃风限电愈演愈烈。风电清洁供热技术的推出既大大提高了北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消纳能力,又降低了火电机组带来的大气污染排放。目前,我国的风电供热技术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不同风电供热系统的开发模式对供电能力、供电范围以及供电优势、经济效益等有着直接的影响。风电供热系统开发模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本文选取了三种不同的风电供热系统开发模式,并分别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为风电供热系统的高效益开发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