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德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传承传统文化,开启"儒学校园"之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先贤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探索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育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阐述的是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方式措施。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沉淀中形成了一个博大而精深的完整体系,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行为方式。如今,随着时光流转,以儒家思想为主的道德文化却黯然失色,已与现代思想渐行渐远。而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应主动承担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重担,让几千年的璀璨文化在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让它重新焕发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赵露 《教育与职业》2007,(5):112-113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灿烂的音乐文化.在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入发掘、整理、传承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应该利用多种手段来发展民族音乐,弘扬民族精神,使民族音乐文化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西方社会思潮与文化的涌入,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正冲击着人们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民族文化观念中的传统美德正受到世界范围内多种文化的强烈冲击与碰撞,存在逐渐趋于衰落的风险。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人格修养上有很大的可塑性。利用语文教学让他们从小接受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熏陶,从中汲取民族历史的智慧与营养,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提升人格修养、个人道德品质,还能促进他们的语文学习,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撑。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于高中生个体之间语文基础的掌握程度、学习技能和个性倾向性等存在广泛性差异,因此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兴趣和演绎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依照不同学生的个体适应状况,巧用各类生动的感知情境和情感激励方式,使学生快速获取并掌握传统文化内涵,为今后的传统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优秀传统文化是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而来的,它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的精神文化宝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属于我们中国人民,也属于全人类,它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弃,需要我们每一代人都传承下去。对于小学生来说,传承优秀文化一般从语文课开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承载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为了阻止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衰落,笔者提出使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教学,从而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的同时还会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获取智慧和知识的主要来源。所谓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指由中国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以及风貌的民族文化。这一文化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入侵,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地被边缘化。所以使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从高中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0.
徐玥 《新教师》2021,(5):34-35
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引导学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中.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陈鹏 《林区教学》2013,(11):94-96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健身方式,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武术教育也是中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武术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身体方面、智力方面、思想品质方面等。基于此,主要从武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道德、人伦的规范,武术教育对意志品质的提升,武术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培养三个方面探究武术教育对中、小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言文教学既应守正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使传统的文言文富有时代的新元素。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创新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构筑文言文学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精神所在,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小学生是我们国家新一代的传承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例如参加国学的一些经典活动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扬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民族精神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民俗文化教育是母语课堂教学新的生成点,有益于母语教学生活化的达成,同时能丰富母语教学的人文性内涵,让儿童接触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有利于他们领略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热忱。  相似文献   

16.
高相坛 《中国教师》2020,(3):106-10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积淀传承下来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智慧结晶。现在,年青一代的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情感认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在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带领学生深层次的体会,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本文旨在研究教师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中的精神烙印,是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发展薪火相传的优秀传统,是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知识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征鲜明的中国式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学科——语文,在教学方面,正是通过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化,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和完善基础文化素养的同时,逐渐去培养自己优秀的品性,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在新世纪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中,小学语文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合理运用优秀的中国式文化知识去充实语文教学的课堂,通过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到语文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求知欲,以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到底应该弘扬哪些方面呢?如何来弘扬呢?下面我们展开来进行论述。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首先,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想。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民族文化传承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试着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民族文化传承当中去,通过二者的结合,找到一条民族文化传承的新道路,让民族文化传承在新时代换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