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的借代     
数词具有借代的修辞作用。比如上海人说“十三”,在某种情况下,是包含了爱憎感情色彩的。它既可指代办事不慎,爱出风头的人,又可表示交谈双方逗乐、打情骂悄的口语。“侬介人介十三的”,“侬勿要十三”,同样的话在不同场合“十三”所表示的意义却大相径庭。这犹如北方人说“二百五”,香港人所说的“三八”一样。同样的“十三”,在西方人眼里,它又是不吉利,不祥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里,数词,除了表示确数,还可以用作虚指以表示概数或约数。数词的这种虚指用法,在修辞上是一种借确数替代概数或约数的借代格;在语汇上则是词义的虚化,可称之为“虚化数词”。虚化数词,从形式上看,大凡是成数。汉语的成数可以大别为两类:一类是十进位的整数,可称为“整成数”,如“十”“百”“千”“万”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基数词往往包含系数和位数。系数词为:零、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和十等。位数则分整数位数和小数位数。整数的位数词为: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等;小数的位数从小数点后由左到右依次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10”以下的整数(含“10”)只用系数词来称数,如“3”、“9”分别读作“三”、“九”。“10”以上的整数,则要把系数词与位数词结合起来称数,系数词放在位数词前面,个位数的位数词“个”不读。如:“51,273”读作五万一千二百七十三”,若最高位系数为“1”时,常可略去,只读位数,如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叫数词?数词有哪几类?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数词分六大类。1.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称为“简单基数”。简单基数加上十、百、千、万等,构成复合基数。如:十五、二百三十一。2.序数,即表示次序的数词。其表示方法是在基数前面加“第、初、卷”等。如:第一、星期六、初九、卷二。3.分数。分数一般用“几分之几”表示,如:百分之三十、五分之一。口头语言也可说成“几分”、“几成”。  相似文献   

5.
数词及其短语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表示数目的词语,用词或大于词的短语来表示,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有关短文和一些汉语专著,对于数目的表示大都只讲“词”而不提“短语”,却又在有关“数词”的举例和练习中,用了为数较多表数目的短语。笔者认为,这种混淆数词和其短语区别的做法,不仅不符合汉语的实十际,而且与汉语中其他类词及短语界说较分明的做法相悻,不利于学生掌握词和短语的概念。本文着重对数词和数问短语试作界说,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同仁。一、对数词有夫解说的辨析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对“数词”下的定义和分类基本正确:“数…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13,(9):49
公元190年前后(约东汉时期),在一本名为《数术记遗》的典籍当中,便相当完整地记载了中国表示数量的数词。这些数词计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杼、穰、沟、涧、正、载。而中国数词表示法当中最大的"极",在这本书当中并没有记载,不过却常用于表示无限大的概念。随后则因佛教的传入,与天竺的交流兴盛,所以便又加入了来自印度的几个数词:恒河沙、阿僧□、那由它、不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中,“七”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数词。该文以《说文解字》对“七”的阐释为出发点,以数词“七”在汉语中的广泛运用为语料,探讨了数词“七”的阳数和阴数性质,揭示了其深蕴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特质,证实了“七”抱阳而负阴的传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和翻译英语文献,特别是科技文献时,常会遇到数词或数词短语,其中有不少数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值,而是表示一个不定数量值或近似数量值。这类数词,数量多、用途广,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这类数词所表达的确切含义,至关重要。现就其常见形式的译法归纳如下。一、表示不定数量值的数词译法(一)有些数词所表达的并不是数字本身的数值概念,如:“hundred”、“a  相似文献   

9.
数词"多"用法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词“多”用在数词或数量短语后面,表示不确定的零数。什么时候用在数词后面,什么时候用在数量短语后面,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增订版)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1957级语言班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作了大体相同的分析: 1、数词为十位以上的整数时,“多”用在数词后面,表示整位数以下的零数。例如:十多封信|五十多岁|一百多人两千多斤黄豆|走了二百多里 2、数词为个位数或带个位数的多位数,量词是度量词、容器量词、时间量词或“倍”时,“多”用在…  相似文献   

10.
“二”和“两”作为数词,它们的意思虽然一样,用法上却有区别。什么情况下该用“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两”呢?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郾表示先后次序时,只能用“二”。例如:第二次。2郾表示数的个位、十位或百位,只能用“二”。例如:二百二十二。3郾在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中,只能用“二”。例如:三点二五、五分之二、百分之二十。4郾读数目字,只能用“二”。例如:一、二、三、四……5郾在量词前面,并且该数是个位数时,只能用“两”。例如:两个人、两本书。6郾在多位数中,千位、万位、亿位的前面,“二”和“两”都可以用。例如:三万二(两)千…  相似文献   

11.
数量关系是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数学语言中的数量词语相当活跃,也特别重要。研究数学语言,不能不首先研究数量词语。下面我们就从词法和句法两个角度来择要介绍它们的语法特点。(一)数词数词是指由数码、数位、数符三种语素构成的表示数的词。数码语素共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位语素常用的有“十、百、千、万、亿(万万)”等。“十”既是数码,又是数位。就一般情况而论,数码和数位都是非自由语素,只有二者组合以后才能自由运用。一个数码同一个数位组合,构成一个简单的系位构造,数码是系数,数位是位。比如“三十”是一个简单系位构造,“三”是系数,“十”是位。系数同位的语义关系是相乘关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期中,语法学家们都把数词和量词当作別类词的一个小类或者附类:把数词当作形容词的一个小类或者附类,把量词当作名词的附类;数词和量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是沒有取得独立的地位的。近十多年来,大家着眼于语法特点,渐渐发现数词和形容词并不相同,量词和名词也并不相同。比如:数词能带量词,形容词不能(“三朵桃花”成话,“红朵桃花”不成话);单音的形容词能单独用为谓语,单音的数词不能(“桃花红”成话,“桃花三”不成话)。量词一般能重迭,名词一般不能重迭(“个个、句句、本本”能说,“花花、书书、猫猫、狗狗”不能说);名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量词总是伴随数词或指示代词出现,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由于渐  相似文献   

13.
汉语儿童数词获得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时间线条上观察儿童获得十以内数词的时间点。本研究以《人生初年》为个案,辅以已有研究结果印证,认为儿童基数词的习得过程是呈阶梯式的、阶段性的,经历了萌发阶段(获得数词“一”)、初步发展阶段(获得数词“二(两)、三”)、爆发阶段(获得数词“四-十”)、高阶发展阶段(发展大数目数词),后一阶段的发展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在时间上交叠向前。前两个阶段,儿童通过具体的、现实的事物的数量特征获得极小基数词,后两个阶段儿童逐渐摆脱现实的事物、以数为认知客体获得数词。此外,数词获得的情感动因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总认为数字是最精确的,其实在我们汉字里,不少表示数的文字,往往是虚指的。而从其效果来看,却更有文学色彩。例如人们常说“三五成群”,显然并不是精确地表示由三个人或五个人组成的群体,如果由四个人,六个人组成的群体,也可包括在内。可见,它只是泛指人数不多的小群体。这里特别要说一说“三”和“七”。中国人喜欢把“大部分”说成“七分”,把“小部分”说成“三分”。所以在许多话里说到三分和七分,并不是数学概念上的“十分之七”和“十分之三”,未必那么精确,只是表明哪一方面的数量占上风而已。例如“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七分…  相似文献   

15.
《谋政》:“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课本和不少书上都注成:“意思是胜负各半”。此处的“一”不是数词。在“不知彼而知己”这个条件下,胜和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只存有或然性、偶然性而已。查《辞海》“一”词条第十三义项的解释是:或。所用的例句恰巧就正是这一句。在先秦著作里,“一”常作“或”解:  相似文献   

16.
数词小议     
数词除了表示数目之外,在汉语里用法十分灵活,很多时候不表实数,而是表示虚数。同时,数词还具有文化色彩、神秘色彩、地方色彩。恰当使用数词,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因此,数词也可用作多种修辞手法。一、数词的活用1.“三”或“三”的倍数表示“多”。在汉人心目中,3是多,3的倍数,6和9也是多,6和9的倍数12、36、72、108、360、720,等等,也都是多。清人汪中在《释三九》中说:“三者数之成也”,“九者数之终也”。“先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所以,…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幼童节庆风俗中,日本有个"七五三"节,节期在每年的11月15日的,也有的在11月15日前后的星期日。这是特别为年满三岁、五岁的男孩或满三岁、七岁的女孩设立的节日,是一种祝岁现象。在日本,不论男女儿童,到三岁就算从婴儿进入儿童期,男孩到五岁就可以穿一种日本民族服装袴,女孩到七岁要穿和服。七五三节就是源于古代的穿袴、束带仪式。这是有;同成长为少男少女的标志:男孩五岁举行穿“裙裤”仪式,女孩七岁举行“带子”仪式。之所以取“七”“五”“三”数字来庆贺,是日本习惯上把奇数作为吉利顺遂的数字。这是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单数为…  相似文献   

18.
黄后男 《教师》2011,(26):81-83
汉语数词“二”与“儿子”的“儿”都表音为“er”,但“二”却有两个发音,即大部分中国人一般把“二”读成“打”或“ar”。生长在中国的人,也许对这个现象不大会介意,但韩国小学生初学汉语时,常常对这个现象表示困惑。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把两种发音都标上去。  相似文献   

19.
语病知识不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而且在整个试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一个常考的有关“数”的问题,本来很简单,但学生因思想上的不重视,或没有系统的总结,往往坦途跌跤,实在可惜。笔者谨陈陋见,列出语病中有关“数”可能致病的五种特征,希望能对广大师生备考有所帮助。一、歧义一般是数词和量词构成的短语惹的祸。数量短语在定语、状语中的位置很活跃,可前可后,有时不影响意义,比如:三项工人的建议/工人的三项建议;有时却影响,比如:三个学校的校长/学校的三个校长。这就要求我们注意。1、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高…  相似文献   

20.
习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数词在汉语习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本文拟就一些常见的带数词的汉英习语作一比较。习语中的数词有些具有实质意义,如“一箭双雕”中的数量词“一”“双”都是实指其数,是实义。有些则是虚指,如“五光十色”中的“五”和“十”是虚义,并不指五种光和十种颜色,“五”和“十”只表示多的概念。而有些原义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