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朝帅 《文化学刊》2013,(1):161-167
电影《金陵十三钗》问世后受到了较多的非议,这其中透露出以何种姿态面对历史悲情的意见分歧。对于民族记忆中最深痛的那段历史,当代走过从无法言说到直面惨痛的一个过程。而这种直面伤痛的文化姿态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处境,又与今天人们面对世界时普遍的自信心态,形成一个值得思考的悖论。  相似文献   

2.
周毅  王蓉 《职业圈》2007,(8S):121-121,149
《莽秀才造反记》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当之无愧的经典。灌注其间的人民性思想精华表现为作者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人民呐喊的创作动机、对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坚守、审美品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巴人吸取了民间文学的养料,继承了关注底层和韧性战斗的鲁迅传统,精研细读马列主原著并保持了学者的良知和独立的思考。反观当前文学疏离和背弃人民性而陷入的尴尬境地,《莽》或许预示着走出困境的契机与出路。  相似文献   

3.
陈畅 《文化学刊》2022,(9):224-227
《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豪侠故事的代表篇章,明代张凤翼据此而作《红拂记》。虽然《红拂记》的故事背景依旧是隋末唐初,但张凤翼的改编使其带有了明朝思想痕迹,如虬髯公甘为人臣结局所体现的“海权”和“教化”思想,李靖成为民族英雄所体现的“大一统”和“抵御外侮”思想,杨素转为开明贤臣所体现的唐明两代社会矛盾的不同。《红拂记》中的人物在继承原作某些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九云记》是据朝鲜小说《九云梦》增演而成的汉文白话小说,又曾吸纳数十部中国小说的内容,在东亚古小说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其作者的国籍问题曾引发激烈讨论,为"1998年文坛十大论争"之一,然囿于材料,迄无定论。利用新见《九云楼》抄本可重作探讨,首先回应中国小说论者的三大力证:《碧芦集》等文献记载歧见迭出,难成定论;小说的中国色彩因袭自中国小说并衍生出种种漏隙;不同来源文本白话语言优劣悬殊,作者并不娴于白话。其次从有关中国地理描述的反常讹误与朝鲜视角,词汇语法使用的非中文母语痕迹与朝鲜指向等认定:《九云记》作者是朝鲜人。  相似文献   

5.
周毅  王蓉 《职业圈》2007,(15):121
《莽秀才造反记》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当之无愧的经典.灌注其间的人民性思想精华表现为作者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人民呐喊的创作动机、对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坚守、审美品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巴人吸取了民间文学的养料,继承了关注底层和韧性战斗的鲁迅传统,精研细读马列主原著并保持了学者的良知和独立的思考.反观当前文学疏离和背弃人民性而陷入的尴尬境地,《莽》或许预示着走出困境的契机与出路.  相似文献   

6.
论《大唐西域记》所载佛说《毗摩罗诘经》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唐西域记》所载佛说《毗摩罗诘经》相关遗址与《维摩诘经》文本之间的对照、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诸遗址是维摩诘故事宗教仪式表演的场所,《维摩诘经》文本的形成则是以这种戏剧化的仪式表演为背景的。以宗教仪式表演为背景的具备戏剧特性的佛教经典是印度戏剧艺术影响中国古代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影响经历了由表演而文本,再由文本而表演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蒋金运 《文化学刊》2011,(6):158-164
以《约伯记》与《九辩》为个案,探讨中西元典包含的人生观,可以发现人类在人生价值的追求上呈现出不同特征。在道德方面,《约伯记》求真——真即德,《九辩》求善——善即德;在正义意识方面,前者注重人类的乐于世俗的、浓厚的人生欢愉,后者注重人的坚强意志和温柔敦厚品质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价值的终极追求上,前者是利己的,关注的是个人的世俗化的执着追求,关注的是个人的现实情感和生命体验突显和张扬,后者是利他的,关注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执着追求,关注的是如何将人生价值寄托于人生理想的实现,将个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8.
容闳作为近代联通中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用英文写成的自传被译成中文,以《西学东渐记》最为著名。容闳个人对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不仅是经历者,还是参与者,因此该文从史料角度再读《西学东渐记》,不仅通过容闳的视角探究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交往,也了解到“留美幼童”计划的成型和夭折,还通过容闳经商之路再现了近代的中国社会图景,使读者强烈感受到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爱国心以及不断为祖国前途命运而寻找出路的努力和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河北定州清真寺现存的《重建礼拜寺记》碑,题为元人所撰,长久以来,被当作珍贵的元代伊斯兰教文献而屡屡为学者所引用。本文在姚大力先生论点的基础上,从碑文中《古兰经》"三千六百余卷"之误只能出自《大明一统志》、碑阴题名所见回回人人名的特点不符合元代的状况、《重建礼拜寺记》碑与同寺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重修清真寺碑记》碑有密切关系,以及由元入明中国伊斯兰教的巨大变化的背景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认为《重建礼拜寺记》并非元人所撰,而是出于明人之手。并推测其撰文的时间在《大明一统志》成书的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之后,具体说可能就是《重修清真寺碑记》的撰写年代——正德十六年前后。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书工作在以往各朝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文书管理制度,公文工作较为科学系统。在公文管理制度、方法等方面,清代许多学者潜心研究、阐述,著作颇丰。《枢垣记略》在文书学思想方面具有重要成就,它为人们探讨清代军机处的文书管理工作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赵征 《文化交流》2001,(4):49-51
世界著名画家旅澳华裔姚迪雄历经20年构思和创作的惊世巨作——人与自然《澳州魂》百米长卷,于2001年金秋在杭州世纪艺术馆首展。气势磅礴的百米长卷画面恢宏,超越想象,一下子震撼了人们的心。参观者仿佛走进了一个神话世界:那变幻莫测的风云与冲天的海浪竟是姑娘舒卷的长发;月光下那蜿蜒的雪山竟是少妇美丽的玉体;可爱的野鸭游上了少女的肩膀;一只鹭鸟在为鳄鱼清理牙齿……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世界,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这正是姚迪雄所要表现的主题:人和自然应当相濡以沫,相依为命,水乳交融。为了创作这一长卷,姚迪雄曾经三次  相似文献   

12.
桑东辉 《文化学刊》2011,(4):176-177
清代史家章学诚有言,"修辞立诚"、"论古必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的张锡勤先生新作《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以下简称《命运》)就是这样一部"修辞立诚"、"论古必恕"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3.
黄亦君 《文化学刊》2009,(1):177-179
时下讲史、品史之风盛行。由于学术背景不同、研究方向各异,讲史、品史的方法亦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讲史、品史风格,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是其利;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亦是其弊。如已经出版的数十部关于三国内容的读物,多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为蓝本,杂以《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一些野史、稗史等相关史料写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抚慰一般受众对历史知识渴求的心态,其学术价值实在难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4.
该书经周有光先生亲自审阅,提高了年谱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周有光年谱》是作者范炎培先后十多次前往北京拜访周有光先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周有光先生同意之下进行编写的。根据我们平常的认识,年谱一般是在身后编撰,而《周有光年谱》是在周有光先生健在时编撰,取名为"年谱"是得到了周有光先生同意的,而且二十三万字的年谱(打印稿是厚厚的一叠)经周老亲自审阅、亲笔修改后定稿而成。  相似文献   

15.
展江 《对外大传播》2008,(10):53-54
《纽约时报》2008年8月31日刊登了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来自华南的明信片》,有人戏言,这是在给广东免费做广告。这段中国对外传播的佳话源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一本闻名全球的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隐曼的“神交”,早在他任重庆市委领导期间就十分赞同《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表述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观念,并号召当地官员阅读此书,他还邀请弗里德曼到重庆做客,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女性婚姻视角着手,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辅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傲慢与偏见》和《我的前半生》中6位女性不同的婚姻模式和成因,不同人物眼中的理想婚姻模式取决于迥异的自我认知和当前社会背景。另外引出两位作者笔下婚姻观的侧重点,前者强调理想的婚姻应该有感情基础并相互尊重,即基于尊重和爱的需求;后者强调女性应保持经济独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即基于自我实现的需求。从需要层次五阶段模型来看,女性对婚姻的需求层次随着社会的变化逐步提升,个体独立思想变得显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盖俊竹 《职业圈》2007,(6S):97-98
《野草》是鲁迅“为自己”写的散文诗集,文章通过《秋夜》走进鲁迅心灵世界的幽暗花园。“极细小的粉红花”和“遍体苍翠”的小青虫,是展开作者心里图景的路标,透示出那段日子,鲁迅与许广平接触中触发的些微感情涟漪。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是意大利史学家丹尼斯·哈伊的一本力著。该书的观点和研究手法表明了近、现代西方史学界已经将实证的合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放在整体历史人文的范畴,对于文化本体的研究已不仅仅是唯一的手段,从政治、经济、历史、科学以及地理环境等综合角度出发,求得历史研究的整体概貌已经越来越成为西方史学研究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朱志先  张霞 《文化学刊》2011,(2):180-184
内藤湖南(公元1866年—1934年)是日本"中国学"创始人之一,著有《中国上古史》、《中国上古的文化》、《中国近世史》、《中国史学史》、《燕山楚水》等著作。内藤氏《中国史学史》一书,由马彪翻译,  相似文献   

20.
《朝闻道集》是周有光先生在105岁之前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的集成,笔者在拜读后不仅对周老心生敬佩,还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文化复兴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要正确的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学习理性客观的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要走出封闭、狭隘,拥有世界眼光。《朝闻道集》涉猎广、研究深,使读者受益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