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高晓声《摆渡》(人教版初中新编教材第二册)这篇现代寓言故事,总会引发我们许多联想。作为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像中“作家”一样,正充当着“摆渡”或“被摆渡”的角色呢?不管是哪种角色,又怎能离得开真情实意?  相似文献   

2.
《摆渡》是高晓声一本小说集的‘在言”。“有四个人到了渡0,要到彼岸去。”“彼岸”即“对岸”之意,但其含有特殊的佛教意义,指“超脱生死的美好境界”。仔细品读,(摆渡)整体是篇寓言故事,是借“摆渡”的故事宣讲文学道理,或干脆可看作是高晓声的创作宣言。要说的道理也许不算深奥,只是在回答一个老问题:作家是干什么的?答案已有千百种,同中有异,异中见同,不好统一。高晓声用这个故事做比方,交了自己的答案:作家犹如摆渡人,他以真情实感将读者“渡到前面的彼岸去”。“摆渡”这个比喻看似简单,但它对一个不易说全说透的…  相似文献   

3.
高晓声的《摆渡》一文中,那位作家后来改行做了摆渡人,人们认为这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很有意义的事。可我却认为作家这么做缺乏头脑。第一、作家和摆渡人这两个职业虽然都是“摆渡”,但前者摆渡的是人的精神,使人的灵魂由混沌而清纯、由低级而崇高。显而易见,作家和摆渡人相比,于社会的贡献要大得多。第二、作家乃一介书生,是靠笔和敏捷的头脑工作,而摆渡人是靠体力和技术,船桨可不是笔杆子,是没有那么好使的,况且,摆渡可是关系到人们性命的大事,若技术不过关,把客人连同自己都给弄去见河伯了怎么办?再说,作家一肚子的墨水没处流淌,一身才识…  相似文献   

4.
纪念     
由作家写作文,这是“作家作文”栏目闪亮登场的缘由。约请老作家金敬迈先生写今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纪念”,本是一种假设。因为盛名之下的作家写砸了高考作文,已有先例,怕被取笑,多以充分的理由婉拒,何况是老迈。编者心中没底,但还是大胆提出来了,想不到他听后当即应承。老迈一口气工作六小时,写了三篇以婉渤为题的作文,纪念的分别是《南京条约》、“南京大屠杀”和“一个街头小瘪三”。每篇都符合作文要求,都在800字以上,而且一篇比一篇长。限于篇幅,这里选登他的前两篇。另加上他孙子写的一篇作文,亦合高考作文题意,成为本次“高考作文你写我写大家写”的一件趣事,也是读者悦读的一次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5.
林徽因是一位名的建筑学家,也是一位活跃在30年代坛的“才女”作家。作为作家,尽管她曾经进行过各种体裁形式的创作,但她创作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就小说而言,其创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31年到1937年,创作的作品也只有六篇。然而,就是这仅有的六篇小说却也显示了这个“才女”作家的过人的智慧,即她的小说创作不但一出手就表现得很不平凡,而且在各篇之间还显示着她的不断探索与试验:第一篇小说《窘》写了一个落魄的中年知识分子爱上了老朋友的小女儿的故事,它主要剖析的是这个中年人的“窘”的心理;第二篇小说是《九十九度中》,它截取的“是一个人生的横切面”,作把北平“一天的形形色色”和“熙熙攘攘的世界”,“狡猾”而又“犀利”地披露在人们的面前;到了以“模影零篇”为总题的四篇小说,作每篇都以故事的主人公命名,且每篇都集中写一个人物,这无疑又标志着林徽因对于人物“模影”的侧重。  相似文献   

6.
聚焦巴金     
名家档案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芾甘,四川新繁县人。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83年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并称他为“当代世界的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金既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家》《寒夜》是其代表作;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散文家,五集《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作品阅读一我的第一个先生?巴金我可以坦白地说,《我的幼年》是一篇真实的东西。然而它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不过是一篇长的作品的…  相似文献   

7.
三点导读     
正如诗中所言,本诗也恰如“一声长叹”! 摆渡者“一辈子了”就这样“屈伸”着胳膊,日复一日重复着这单调的劳作,迎送着那来来往往的过客,将他们从此卑渡到彼岸。日月无情,风霜催人,“缓缓移动的风景”在悄悄变化,摆渡者额上也添上了道道皱纹,但是,“船是没有岸的”,摆渡者便也只能在此岸彼岸间劳作、轮回。  相似文献   

8.
《摆渡》     
【自读导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作家”的感情变化。  2.理解人们对“最宝贵的东西”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3.理解“摆渡”、“彼岸”在文中含义的变化,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4.学习重点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像,感悟“摆渡”的比喻意义。  (解说 :这篇哲理散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而文字精练,可以看作一则现代寓言。寓意是什么?作者没有明说。读这类文章,应该反复研读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设身处地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感…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科学是教人“求真”,那么,人文是教人“求善”、“求美”。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进而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学中,“文本”和“人本”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摆渡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土,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于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的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是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你听听吧。”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  相似文献   

11.
九年制义务初语教材中,编选了两位现实主义作家以“断案”为题材的作品:一篇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一篇是中国十八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趣的是两文的主角“奥警官”和“贾知府”,虽然国别不同,年龄也相差一个世纪之多,而断起案  相似文献   

12.
纪念(一)     
由作家写作文,这“是作家作文”栏目闪亮登场的缘由。约请老作家金敬迈先生写今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纪念”,本是一种假设。因为盛名之下的作家写砸了高考作文,已有先例,怕被取笑,多以充分的理由婉拒,何况是老迈。编者心中没底,但还是大胆提出来了,想不到他听后当即应承。老迈一口气工作六小时,写了三篇以《纪念》为题的作文,纪念的分别是《南京条约》“、南京大屠杀”和“一个街头小瘪三”。每篇都符合作文要求,都在800字以上,而且一篇比一篇长。限于篇幅,这里选登他的前两篇。另加上他孙子写的一篇作文,亦合高考作文题意,成为本次“高考作文你写我写大家写”的一件趣事,也是读者悦读的一次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13.
《摆渡》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高晓声创作的一篇散文。现将文中难点解析如下。一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13)记叙了作家等四个人过河这件事。第二部分:(14—15)交待了作家改行做摆渡人这件事及他对渡客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近读高晓声的《摆渡》,觉得很有趣味。有钱人、大力士、有权人和作家四个人要到彼岸去。摆渡人提出条件——每人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他。于是,有钱人给了金钱,大力士给了力气,有权人给了权力。作家一无所有,摆渡人拒绝他上船。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急于回家,不觉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摆渡人听了这一声叹息,同意作家上船。因为他从这一声叹息里听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  相似文献   

15.
闲来翻书,看到著名作家高晓声的一篇短文《摆渡》,觉得很有意思。故事是这样的:四个人,一个是有钱人,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主儿,还有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渡口的船夫说:"你们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相似文献   

16.
《摆渡》一所讲的故事,始见于学刊物《青春》1979年第11期的《也算“经验”》(高晓声);后又作为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80年6月出版的《七九小说集》(高晓声)的代前言。1981年,人民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高晓声的《一九八。年小说集》,按理,应当再写一篇前言。可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工作阶段性是相对的,连续性是绝对的,哪能年年另起炉灶哟!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从历史感的角度研究一个作家的长篇论文,论者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考察了陶然的“被放逐”背景,接着揭示了由“移民情结”引起的“飘”的意蕴,并研究了陶然由经典叙述到个人化叙述的转变;第二部分分析了为金钱所焦虑的各种人物,以及陶然小说中的“零”结尾”。  相似文献   

18.
高晓声的《摆渡》(新版初中语文第二册 ) ,文本情节与《法华经》《楞严经》等佛家经典中常见的典故很接近 ,有些怪诞 ,也有些玄奥。其中 ,寄托了作者对现世的关注———用一种独特的形式 ,用一种独特的声音 ,来呼吁真情写作。至少 ,作者有着力图达到这一高度的尝试———“渡”、“岸”本身就是佛家用语 ;而《摆渡》的创作年代又正是文学开始热起来的时候。《摆渡》是一篇既具有阅读价值又富于思考价值的精品。文章中有着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真实体会 ,我们甚至可以从中感觉到高晓声对文学创作理想境界的追求 ,对文革之后新时代文学发展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杨红玉 《现代语文》2006,(12):83-84
刘勰《序志》中把《心雕龙》分为四大部分,第四部分可以称为学评论,周振甫说,学评论部分,“即从学史、作家论、鉴赏论和作家品德论的角度来探讨学评论”[1],所谓作家论即为《才略》篇。纪昀评《才略》曰“各论其人”[2],指出《才略》篇是专门批评论述作家的。刘永济解释“才略”二字说:“才略,才能识略之谓也,属之人。”[3]詹镁说:“《才略》篇是专门评论作家的才思的。‘才略’就是才思和识略。”[4]这些观点都指出《才略》是论作家的。  相似文献   

20.
卢派清 《贵州教育》2012,(2):36-37,40
前不久,看了一篇《作家爸爸代写作文得了低分》的报道,感触颇深。文章说的是,著名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由于儿子在写作时突然流鼻血,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这时,作家爸爸才艰难决定“第一次为儿子代劳一下”,好让他有时间休息。按照作文的要求,作家爸爸认真构思,写完之后还诵读了一遍,觉得比较满意,想到这篇作文过关肯定没有问题。可第二天,儿子带回来的作文本却赫然批着“76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