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岳 《现代语文》2006,(9):42-42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课文”,一般都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此为其一。其二,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大致读懂课文。而实际教学中,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注意力没有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再加上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初读课文”,不认真“初读课文”的现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  相似文献   

2.
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而解读中引导学生生成出自我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则提倡对文本的内涵进行解读。两种模式有着不同的操作流程。一、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模式分析(一)文章阅读模式文章阅读模式大体分为四个流程,即初读课文,提出问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中,初读感知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开始,是顺利展开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初读感知,并通过创设初读情境、强调字词教学、示范诵读课文、提出阅读任务等途径,引导学生展开初读体验,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初步认知,为进一步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初读课文的学习也会精彩。  相似文献   

5.
整体感知,是初读课文阶段的举足轻重的一大教学任务,一般应主要关注如下几个层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脉络结构;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有效的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在文本内容、文本情感、文本形式等方面获得的初步的、整体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学生继续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初读、钻研文本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7.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品读”、“美读”,而“初读”却渐渐被教师“遗忘”了。其实,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着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初渎呢?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对于教材中的插图,教师一定要走出丢弃一旁、视而不见和"看图说话"、本末倒置这两大误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初读、品读与拓展这三个阶段,通过插图辅助帮助学生强化文本感知,深化文本理解,引发文本想象,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课文背后的语文学习价值,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的学习,训练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而应该认真钻研文本,找寻出  相似文献   

10.
<正>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以读促知,领悟文中情感,又让学生超越文本,读出个性呢?下面是我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些认识和体会。1,初读,读前激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认为:"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因此,初读课文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如何吸引学生在一接触课文就产生要读好的强烈愿望?这要靠兴趣。如:苏教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16节语文展示课,不由对当下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些许担忧.为了课堂出彩,教师们几乎都把第二课时的"分析课文内容"调了一部分,或是全部放到了第一课时,对第一课时应着重学习的生字和初读课文,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试想,学生读课文还结结巴巴的,怎能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初读,让初读也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读很重要。让学生初读时敢于提问。学生初读一篇新课文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所以在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对题目、生字新词、难句、课文内容等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很有必要。一方面,教师可以从问题的难易程度了解学情: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围绕问题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是语文教师进行备课、组织教学的重要辅助书籍。历来是语文教师案头的必备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一般入的理解往往仅指学生阅读的课文,而没有注意到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我们就将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纳入到对话关系之中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低段阅读教学中,范读是对学生朗读指导最常用、最简便的方式,尤其是在初读文本环节,教师范读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在学生基本上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对文本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时,教师进行范读,并且适当地提出朗读的要求,对于培养低段学生的语感会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徒弟张永英要以人教版三下《和时间赛跑》为例,面向全县语文教师讲"如何进行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其教学设计多有可取之处,也不乏可商榷的地方。本文点评则侧重找问题,找瑕疵。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说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引入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抽生读词语,具体评价。2.质疑:作者为什么会忧伤、哀痛?为什么会着急、悲伤?又为什么会高兴、快乐呢?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生读书,师巡视。点评:是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还是学生初读课文后  相似文献   

16.
黄桂清 《教育》2015,(5):7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继而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最后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快乐、好奇、责任是一个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快乐是启发教学的力量把"快乐"作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品质,是不必过多解释的,因为快乐是心灵本能所追求和向往的。快乐对孩子来讲是最直接、最简单的生命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教会学生读文章,而要真正教会学生读文章,首先必须有一位会读文章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读好了课文,得之于心而不是仅仅求之于现成的参考和教案,到课堂教学时,自然就能游刃有余,不会再感到枯燥、机械或困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文共计280多篇,占据比例最大的是以下五类文体。笔者根据文体特征,列举相关课文来浅谈有效解读文本的实践研究,即"会  相似文献   

18.
"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初读的价值,提升初读技巧,提高初读的成效,使初读出彩,成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9.
【现象一】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不置可否。如一位教师教《小动物过冬》,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再读课文,并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同学们刚才初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小动物过冬  相似文献   

20.
李贤华 《教师》2012,(16):38-38
语文教学呈现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形式是一篇篇的课文,语文老师基本上是利用这一篇篇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许多老师在教学的形式策略上刻意追求有效性,而缺少对文本的深悟与探究,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当教师对文本进行深磨细琢,读懂读透教材,才能带动学生去感受课文的魅力。因此,有效教学亟须语文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地钻研与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