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话式学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话式学习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所谓对话式学习是指人在学习中不是一味地获取知识信息,而是与学习对象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地体认、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这里的学习对象,既包括人,如老师、同学,也包括物,如计算机,以及一切人化的知识,如书本等等.  相似文献   

2.
所谓对话式教学是指在教与学中不是一味地获取知识信息,而是与学习对象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地体认、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这里的学习对象,既包括人,如老师、同学,也包括物,如计算机,以及一切人化的知识,如书本等等。一、民主平等性原则民主、平等原则是对话式教学的首要原则。其中平等是态度,对话是途径,没有平等的态度,对话就成为形式主义。因而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钟小玲 《中学文科》2007,(9):102-103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理念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话教学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地获取知识信息,而是与学习对象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地体认、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实行对话教学中,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平等五动,尊重学生;二是形式开放,对话多元;三是注重过程,讲求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中,对话教学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本质的教学,这里的"对话"对象,既包括人,如老师、同学;也包括物,如计算机,以及一切人化的知识,如书本等等.所以,它不仅指师生之间透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也包括人与文本,人与自我的对话或理解.  相似文献   

5.
魏敏  张伟平 《现代教育科学》2015,(4):130-132,58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话教学目前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讨论的焦点。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野去审视有效对话教学的特征,探究其发展价值包括利于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机化、促进学生知识处理的结构化、推动学生有关能力的生成以及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此同时,促进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及时激发对话需求;强化知识的累积与加工;学习如何掌握一定的对话技能;良性对话教学评价,以期为对话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主动性活动、被动性活动与教学有效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积极学习活动才能取得,是其他人不能包办的。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多种形式的。笔者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按师生活动主体来划分,可分为主动性活动和被动性活动。所谓主动性活动是指在学习知识或在解决问题时以学生自己思维活动为主的活动,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自学、对话、讨论、练习、学生实验、自我小结、自检、互检等等。所谓被动性活动是指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以教师活动为主,而学生思维是服从的活动,如听讲…  相似文献   

9.
王扬飞 《生物学教学》2005,30(12):18-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话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可以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因此,对话教学不仅仅是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以对话精神为主导的新的教学形态,它不仅是言语上的对话,也是精神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当然包括学习)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育与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是对话。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与教学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社会性的认识。萧伯纳曾风趣地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各自还  相似文献   

11.
王荣 《考试周刊》2011,(50):70-71
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会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考,与教师一起去共同探讨未知的世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不断地被激励去主动地探究;学生的学习不再被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而是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对话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提问、对话和交流,充分显示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对话式”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它所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倡导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有用的知识,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因此,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激发勇气、共享知识和经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以语言为根本的特性和它所直面的对象——大学生在外界环境、学习要求、知识经验和心智水平等方面与中小学生的不同使"对话"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大学语文教学可以经由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等层面展示自身,并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5.
对话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把教学的目标、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在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在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汇与碰撞中研究性地认识世界,以达到深化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开展对话式教学是重新焕发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话式教学往往很难开展下去,或者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师生问答,对启迪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构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很难发挥明显作用。笔者在开展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或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如:学生无话可说,当然就谈不上对话了;师生就问题而论问题使得对话很难深入,当然更无法做到联系现实进行广泛的思考;学生体味肤浅或者照搬参考资料的内容,这样的对话只能说是换了形式的灌输,学生无法真正说出“自己的话”,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对话式教学势必将不是师生或者生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而变成了更为繁琐的灌输,大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本文笔者通过改变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颇有收益,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供大方之家批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建构主义思想流行,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新理念———在对话中建构知识,正在孕育形成。对话的原意是指人与人的谈话。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是发生在人与他生活的环境之间的某种沟通,亦即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或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它是指科学知识不能简单地传授,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与群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自然现象或科学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方式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意义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的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教学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理论揭示了语教学的本质,即语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与他人或自己之间的对话,是通过学习对话,学会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语知识都不再是独立、封闭的个体,他们在开放而又宽松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沟通和交往,彼此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建构性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化学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讨。能使化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包括知识层面的对话.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情感对话。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能力的形成都是在对话过程中完成的.而后者对前者又有着无形的决定力量。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否被学生接受.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受师生关系影响。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20.
缄默知识充斥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缄默知识是教学过程中出现难点、症结的原因之一,显性化课堂缄默知识是破解这些难点和症结的必由之路;创设开放、公平与民主的氛围,组织教学对话,引导学生分析和接近课堂中存在的各种缄默知识,帮助学生清除或克服那些阻碍其学习的缄默知识及缄默认知模式,是成功组织课堂并争取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缄默知识显性化的有效途径。教学对话主要包含师/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