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苏轼《赤壁赋》的解读,历来争议很大。一般人认为是作者抒发自己面对厄运的一种旷达胸怀和悠远情志,其情感是"乐—悲—乐"。但从整个历史背景及作者写作心理上看,苏轼在赋中并没有真正地快乐过,其内心始终涌动着永远无法排遣的忧伤,其情感是"悲—乐(强为乐)—悲"。  相似文献   

2.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周济的"词亦有史"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歌酒筵席的应酬之作,到词可以用来抒发家国之悲,"词亦有史"的提出对传统的婉约词是一种背离和深化。背离表现在描写内容和美学风格方面,深化表现在情感的抒发方面。  相似文献   

3.
曹植游仙诗在情感的内容上可分为四类:一是表现"列仙之趣",二是抒发渴望自由之愿,三是抒发隐逸淡泊之情,四是抒发企盼长生建立功业之感.将郭璞的游仙诗与之比较可更清晰地看出曹植游仙诗的特点:情感的昂扬向上、借"游仙"途径抒发渴望自由之情以及浓重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4.
李白和杜甫的赠内诗,由于两人人生经历、思维方式、个性禀赋及所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在主旨内容、情感抒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李白赠内诗内涵比较丰富,情感变化跳动,抒情直接坦率;杜甫赠内诗内涵较为单一,情感恒定稳固,抒情曲折委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表现生离死别、羁旅行役、壮志难酬、情感失落等诸种情愫的内容很多 ,这些内容又往往与酒结缘颇深。它实际道出的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态 ,借酒表现深沉的亲情、乡情 ,或是渲泄心中的不平、情感的失落 ,因此常常是悲思、忧思却以豪言壮语写之 ,故而留下了悲而豪、悲而壮的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物感"说,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为哲学基础,包容儒家和道家的美学思想。主客体的对待关系,在创作上通于"比兴"手法,而在创作主体条件上,则要求做到"虚静"和"静观",保持创作心态对现实的超越性。在文学理论上,"物感"说具有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内容。艺术直觉是其思维的形式,作家感物生情,具有悲感和喜感两种趋向,但艺术情感常以悲为美,抒发悲愤情感的作品,常常更具有美感魅力。  相似文献   

7.
莎剧中"悲"情感意象基于身体体验构成意象图式,经隐喻投射形成"悲"概念隐喻,体现出人物情感和状态的变化。本文探究莎剧"悲"情感隐喻的内在机制,考察莎剧"悲"概念的认知思维方式,深入解读"悲"。研究发现,"悲"情感隐喻与人体的感知体验密切相关,其概念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悲"情感意象具有丰富的隐喻内涵,主要传达人物的悲伤、哀伤与悲痛。  相似文献   

8.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创作虽深受老师苏轼和同门"四学士"的影响,但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晁补之词与老师苏轼词相比,虽同有豪放的情感,但晁词的豪放中透露着难以超脱的沉咽之气;晁补之词与同门秦观词相比,虽同有哀怨的情感,但晁词的哀怨以积极入世的刚健之气化之。于是,晁词展现出沉咽刚健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9.
唐前女性作家的作品所呈现的悲剧性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既有命运之悲、离别相思之悲和弃妇之悲的感叹,又有不惜用生命捍卫自己信仰的悲壮之作。和后世女性作品相较,唐前女性作品在题材内容、作队伍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男性模拟之作相较,唐前女性作品更能表现女性自身本真生命状态,从而更能体现女性的自审意识。在抒发情感的方式上,唐前女性作家的作品表现出更加真诚和直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方文是明末清初桐城著名诗人,明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在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自成一家,被称作"嵞山体",创作内容丰富,突出表现在抒发强烈的遗民情怀、反映现实、感时纪事等方面;在艺术上表现为语言通俗流畅、浅显如话,所抒发的情感真诚直率等特色。"嵞山体"在清初诗坛多受褒扬,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词以北宋覆亡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为之大变,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变得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词以北宋覆亡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为之大变,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4.
学会抒情     
王淦生 《同学少年》2013,(10):12-13
抒情是作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去感染读者、打动人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综观同学们的作文,有的游离于主题之外,有的脱离了内容本身,有的空洞无物,有的无感而发……这样的抒情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指以形象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它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变得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6.
《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写景抒情的名作。作品由描写景物的乐事突然转而抒发对生死的感叹,这种由乐转悲的情感突变是否属于前后脱节,这种思想情感的突变又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下文人怎样的思想,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它用线为骨来表现花鸟山水,注重形似但并非西方自然主义的写实,它在中国传统的背景下写意写心,用夸张和浪漫的手法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深情. 2.体察虚词语气. [教学难点]悲喜交加,以喜衬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最能打动人的无外乎写出了一个"情"字,写人间最常见、最普遍而又最美好的情感.而世间最难写的也是一个"情"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明朝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看看他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来寄托这种情感的.  相似文献   

19.
"文似观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故事叙述要有起伏,情节发展要有曲折,情感抒发要起波澜.巧设悬念是使文章情节发展曲折起伏,主题揭示淋漓尽致的方法之一. 同学们在写作时,适当学一点巧设悬念的写作技巧,能够把事件叙述得更加形象生动,情感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情节发展得更加扣人心弦.下面,将结合实例分别就在创作过程中怎样设置悬念来提高文章写作高度谈谈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变得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