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本解读《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饥寒交迫而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空调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人与动物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燕子专列》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感人,再加上叙述平实,语言浅显,三年级的学生读完一遍后,都能囫囵地说出一个大致的意思:瑞士人非常爱鸟,我们要保护动物。如何让这"爱"鲜活起来,让学生能触摸到这生动的感人的"爱",让这"爱"在学生的心间流  相似文献   

3.
[初读——整体感知]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被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保护动物. [再读——理清层次]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归纳起来,是从四个方面来写的.一、人们为燕子专列送行;二、瑞士政府决定将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三、瑞士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寻找燕子;四、燕子专列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简析《燕子专列》(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欧洲国家瑞士的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是一篇以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课文,真实感人。课题中的“专列”是一个专用名词,三年级孩子对它相当陌生,让孩子感受“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新词语比较多,这些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燕子处境的艰难,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词语教学,让它成为一扇门,引领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缤纷天地感受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下面举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来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背景《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题目很抢眼,“专列”作为一个专用词语,三年级的孩子对它的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燕子专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叙事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然下降,导致燕子经过瑞士时因找不到食物而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就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背景《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  相似文献   

9.
燕子专列     
1990年春天,在遥远的欧洲,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旁,站满了送行的人们。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迁徙到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很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到处可见。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南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离自己最近的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背景 《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1.
一开课,我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中父母关爱儿女的几组镜头,问学生“:你想说点什么?”孩子们有的说“:燕子妈妈把捉到的虫子都给小燕子吃,燕子妈妈很喜欢小燕子。”有的说“:河马爸爸教小河马游泳,河马爸爸也很爱小河马。”有的说:“羊妈妈保护小羊,和大灰狼打架,羊妈妈很爱小羊。”紧接着我播放歌曲《摇篮曲》,让学生闭目聆听,并随着音乐哼一哼、摇一摇,让孩子们置身于一种温馨、感人的情境当中,从而引发联想。这时我问学生“:你想到了些什么?”孩子们说“:想到小时候奶奶摇着摇篮哄我入睡。“”想到妈妈讲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想到……”我再顺势出示几幅孩子们和家人在一起的图片,说“:孩子们,你可以给图中的人物真情配音,也可以说说自己身上发生的爱心故事。”一个叫田琳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有一回,我生病了,高烧不退,妈妈赶紧送我去医院。医生说很危险,妈妈紧紧地搂住我哭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田琳说的时候,神情特别激动,在她说的过程中,其他的孩子有的跃跃欲试想发言;有的沉浸在感人的故事中默默不语;还有的眼眶都红了。在学生充分理解家人的爱,产生了情感共鸣后,我马上出示句式:的爱是。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其中的一幅图“: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相似文献   

12.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而本文则讲述了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  相似文献   

13.
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里装着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原来因为气温骤降,这些燕子曾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的居民们知道后冒着严寒去寻找燕子,并把它们用专列送到温暖的地方去。 多么感人的一幕!看着,看着,我想起了前几天我在思想品  相似文献   

14.
换词理解,就是把甲词换成乙词,然后进行比较理解。这是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例如《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的最后一段有这么一句:“小燕子高兴地说:‘妈妈,京生也爱学习了。”’怎样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可以把这句话中的“也”字换成“很”字,变成“京生很爱学习了”,然后让学生把它与原句比较。学生思考比较后,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设想《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为了使学生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本设计转换一个角度,不以作者的第三者身份进入课文,而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想象,从而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人们的浓浓爱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多媒体出示:站台上人群熙熙攘攘,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随着汽笛一声长鸣)师: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  相似文献   

16.
教我们的学生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的一切,这比任何一课都来得重要。因为爱自己是学生一生幸福的基石,是第一重要的事。在人的种种需求当中,“自我之爱”是人的一项最根本的需要,是自己今后所走的人生路上一块坚实而厚重的“人生基石”。让学生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和人性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愫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教学流程一、置境设疑,诱发阅读动机1.创设情景:多媒体呈现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2.质疑: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老师娓娓道来———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  相似文献   

18.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是《燕子》(第八册)一文中描写燕子停歇时美姿的句子。此句主要描写静态的远景。“痕”字更是逼真地写出了远景中电线若有若无的样子。那么,教学时怎样向学生讲清这个“痕”字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在默读中发现问题 教学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小节,然后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节中有什么词跟我们平常的说法不一样?”这时,学生们个个像猎人搜寻猎物一样一字一词地仔细阅读起来。一会儿,不少学生举手表示发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9.
《蝴蝶》     
她是丽莎,今年8岁,没有爸爸。她不怕陌生人,她的好奇心比大象还要大。今天中午放学,妈妈又忘了接她回家。她来到邻居爷爷的家,还打开爷爷的密室。脾气古怪的爷爷,说他要去找“伊莎贝拉”,那是全欧洲最稀有的蝴蝶。丽莎怕被送到孤儿院,于是缠着爷爷一起上山找蝴蝶。这趟远足好辛苦,她半路赖皮、后悔了……可是,最终她却看到了满天飞舞的蝴蝶,和妈妈的爱!《蝴蝶》是一部温馨感人的法国儿童电影,全片不仅将法国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拍得令人神往,导演更将隐含在人生中的心灵课题,用深入浅出的“儿童逻辑”表达出来,让人们在会心微笑之余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狐狸和乌鸦》的公开课,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三处值得商榷,有待修正。一、导入不当这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屏幕显示课文中的插图,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狐狸和乌鸦是两个怎样的动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说“狐狸是一个狡猾的动物,乌鸦是一个爱虚荣的动物”。教师作了肯定后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很显然,这样导入不当。因为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就给文本中的狐狸和乌鸦分别戴上了“狡猾”和“爱虚荣”的帽子,这种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体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