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调整,人类对海洋资源需求大幅增长,海权竞争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从海权有关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看,海权涉及国家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海权关系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探索我国海权建设,应从海权的基本理论入手,明确我国海权维护的基本目标,并构建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权的发展方略,以期更好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更是中国通过海权而强国的世纪。谋求构建中国海权已成为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共识。从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解决海洋国土争端、保障国防安全三方面而言,构建中国海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从建设远洋海军的经费来源、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特定的历史机遇期、“制空杖’使海陆兼顾四方面而言,构建中国海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开始实施海洋战略,向世界大国迈进。德国之所以建设海权,一是由于地缘环境的束缚,德国的出海口相对封闭、海陆周边强邻环伺、海外物资比较短缺;二是鉴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威廉二世执政时期;三是基于德意志民族性格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尽管在追求海权的道路上,德国并不顺利,但却依然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对海洋扩张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认识深刻,重视海军在国家海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以潜艇为核心的国家海上力量作战装备,军事战略的调整为国家对外政策服务等。德国海权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海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他近40年艰辛曲折的革命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海权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海权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对与国家利益相适应的海洋权益的开发、维护及控制。而这个海洋权益是建立在海洋的巨大经济价值基础之上的,是通过具有一定威慑和反威慑力的海上军事力量来实现的。近代海权观诞生于1890年,由美国人马汉在其名著《海上力量及其对历史的影响》中提出。从本质意义上讲,马汉的海权观正是列强海上扩张政策的理论反映。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没落,致使我“万里…  相似文献   

5.
海权一词与海防或海军力量不能等量齐观。海权的先知者、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认为:海权不仅包括海军力量,还受有关“商业航运、海外殖民地等项国家政策之影响”“海权对于国家的成长、繁荣和安全都是极为重要的。”海权思想是海军战略的理论基石,亦是创办近代海军的认识前提,为历代军事战略家所重视。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海权思想逐渐为人民所认同,朝野上下开始对海权的危机有所觉醒。最早议论海权的是魏源,而李鸿章则是海权建设的集大  相似文献   

6.
章从海权、国家利益、观念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海军作战能力建设的原则、现实和长远目标,指出海军是海权的核心和基础,海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国际格局中海洋战略意义的提升与亚太地区海洋权益纷争的升温,海权论一再成为备受推崇的战略思想。以马汉海权论为主的西方海权思想所主张的海权对国家盛衰及历史进程的作用及其内在的动态内涵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以美国和日本为典型的一些西方国家正是在充分运用海权理论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国家海权安全战略的布局。美日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并行不悖地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海权观及构建中国海权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权理论既是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于海权理论往往过于强调其军事意义的一面,实际上,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发展.海权更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综合概念。本文就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及其演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也难逃厄运。而战争背后隐藏的是国家利益。本从美国对伊动武谈起,寻求发动战争的原因及战争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分析中国经济受美伊战争影响的特点,解读美伊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海权丧失史,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与战争几乎都来自海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代史鲜明地昭示着海权丧失意味着丧权辱国,甚至于国破家亡,亡国灭种。新中国高度重视海洋、海权和海防建设。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强国梦是中国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利益是驱动中国对外关系最基本的因素,也是中国外交关系研究中的核心命题,如何解读中国国家利益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学者争论的焦点。从理论上阐释中国国家利益内涵、属性以及国际关系中实现的三分性,对中国在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活动中,坚持国家利益三分性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从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来看.中国石油进口过于依赖中东和非洲的状况依然存在.多元化战略还任重道远。从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来看.过分依赖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使得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凸现。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发生的海洋权益争端和海洋领土纠纷,我国国民的海权意识正在迅速觉醒。加强大学生海权意识培养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研究表明,高校国防教育应从海洋观的培养、海洋经济意识的灌输、忧患意识的强化、海洋国防观的树立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孙子的利益观是一个结构比较完整、内容比较丰富、逻辑比较严密的思想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三种关系处理和三个实现路径。孙子的利益观对当前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启示在于:以国家利益为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在追求自身国家利益时应充分考虑他国利益;通过和平发展来谋取合理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经历了一个从注重意识形态转变到注重国家利益 ,从注重政治利益转变到注重经济利益 ,从对国际法的单向努力转变到实现双向互动的过程。这些演变特点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理念的不断成熟和国际地位、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后冷战时期,美国进入克林顿、布什两位总统执政期。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两任政府对华政策表现出连续性和灵活性。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时代,中美关系的积极、健康发展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基本上都是从中国本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环境的实际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做出的正确选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外交政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制订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应该是寻求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和平崛起视野下的国防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崛起战略是中国崛起方略的正确选择,为了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保持一支更加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力量,确保中国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中国应该加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应建立更加强大的国防力量,应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为国防建设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现代化面临着两大历史主题,民族化和农民的整合,没有民族的独立,没有农民的整合,就不可能真正启动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把农民纳入到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中,而且在理论上也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是一个中国,决非两个国家,这是历史和法律所证明的事实。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述了台湾的法律地位,驳斥“两国论”与“公投台湾前途论”这两种“台独”论调,并分析了《反分裂国家法》的特点及其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指出《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法。是指向“台独”分裂活动的法律武器。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