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即努力找出答案、解决问题.《辞海》对探究的解释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用很大的篇幅提到“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也容易出现差生难跟上,难后续等问题。因此,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五个问题。一、边读边查的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这个习惯,要求学生在查工具书理解词义时要说出理解的过程;学生阅读时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也不应立即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读物,思考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一旦找到答案,就会品尝到学习  相似文献   

3.
"争论"意思是"各抒己见,互相辩论"。笔者认为,学生的"各抒己见"在新时代的课堂有了不同的解释,并不只代表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变,而是他们想要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的一种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不同的答案,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大家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得我来解释,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大家才能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4.
刘颜 《湖北教育》2011,(7):43-43
学,其本质是学生自觉地以文本为师,以生活为师,自己教自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越来越多自己感兴趣的或未知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然后尝试着去感知、思考、探索,从而自觉地去寻找自己要的答案,这个过程往往会以书本为师,以别人为师,然后更加深入地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偷懒”是个贬义词,没人会喜欢偷懒的人。我说的这“懒”是说老师在课堂上不要太“勤快”,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教师有时要学会装傻,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其寻找答案。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6.
【验证性实验】 1.告诉学生详细的实验步骤; 2.告诉学生答案: 3.努力获取所需的答案; 4.教师依据学生接近答案的程度给予评价。 【探索性实验】 1.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探索的步骤; 2.不告诉学生答案; 3.努力探索答案; 4.教师依据学生实验获得的数据,数据的处理和书面解释的程度而给予评价。 (白雪)两种实验教学方法间的差异@白雪 ~~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科学探究学习(一)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科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好学好问的天性为这种教与学提供了必要条件。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造问题的氛围和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巧妙地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科学的愿望。2003年10月7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英国的科学教育专家June Mitchelmore女士为与会者讲了下面这个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案,却没有学会任何好的技能。(2)问孩子问题好吗?当你问孩子问题时,你在帮助他们思考,你让他们为找到答案而尽自己的责任。(3)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好吗?如果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那他们的技能就会得到发展,他们知道上哪儿去找答案。我的三个女儿都已经结婚,她们都是科学家。她们也不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2.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思考、亲自感知。科学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去实验、去收集整理资料,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发现、总结结论,发现新知。每节课给学生多少独立做科学的时间,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自行探究知识,又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如何去探究呢?兰本达教授说过:一节课,如果有一半时间教师在活动,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这个教师只是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解,即对数学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解答。对此,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事先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不提问很可能出错的同学或绕过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接着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认为正确答案是惟一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就够了;二是课上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更多的错解做出解释,能少则少。事实上,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行为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电路故障分析题,尤其是电路中不同用电器处的电压情况不同,如何针对问题找到答案呢?对刚刚接触电学的学生来说,经验不足,不容易找出问题所在。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应创设条件给他们做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以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电压表来检测电路故障,学生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弯路效应     
弯路是学生通往目标的阶梯。教师可以以自己的经验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然而,学生的思考过程是绝对不可省略和取代的.因为任何正确的答案或方式都是通过思考和探索才得以实现的。这个过程是一条曲线,你不想让学生走曲线,你省略了这种曲折,实际上就是撤掉了学生通往目标的阶梯。  相似文献   

11.
一、建构主义下的学习观 1、自主地探索问题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自主地解决问题,寻求答案,也就是他们必须努力、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从事问题领域的思维。在积极自主的学习中,学生对知识易形成多角度的理解,他们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运用对各种问题形成的建构性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的判断和信念。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索问题,这种学习是最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2.
某日课毕,一学生问:"赵老师,0能不能作除数?""当然不可以"我斩钉截铁地回答,"why?"他追问到,我一脸茫然…….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但我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为此,我开始深思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上事情的发生,便引起了我对中学数学教材中一些规定来龙去脉的思考.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及一些粗浅认识.规定1零不能作除数.理由19÷0=?,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就是找一个数,使  相似文献   

13.
<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人教版教学参考书认为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面对学生的答案,教师应该给出一个否定性评价吗?如何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抑或学生的答案才是正解?我们该如何解读中学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如何在众多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一个  相似文献   

14.
张永辉 《师道》2011,(7):21-21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在讨论着,但谁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天,我上语文课,讲了一篇课文叫《幸福是什么》,学生都被课文的三个主人公的经历所打动,继而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苏杰钊说,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解,即对数学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解答。对此,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事先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不提问很可能出错的同学或绕过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接着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认为正确答案是惟一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就够了;二是课上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更多的错解做出解释,能少则少。事实上,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行为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层面上,侧重呈现正确的数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错解现象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都说出答案了,还有必要讲那么多吗?"教务主任,也是资深语文教师,在我刚工作那年,上完第一次公开课后扔下的一句话。当时我上的是阅读课《荷塘月色》,我设计的问题是:我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当时我的学生根据时代背景的提示给出了我们期待的答案,但是我又引导学生给出了不同答案,而且我还把其它材料上的参考意见都亮给他们,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发言积极,用了较长的教学时间,我自己感觉不错。可  相似文献   

17.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一次探索》。其中有一篇作文从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都很好,但就是内容不切题。作文的内容是记叙他们三人小组完成的一个研究性课题,叫《数学、数与生活的关系》,但这个学生写得不是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究过程,而是选取的整个探索过程结束后要参加评比展示的演练过程,这显然不是探索。这篇作文该怎样指导?我想,教师不要直言否定,还是引导“上钩”“请君入瓮”好。师:用词典查一下“探索”的含义。生:意思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师:你们的这个研究性课题要寻求的是什么答案?生:数学、数与生活的关系。师:能讲一…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上课讲过名词性从句后,给学生出了两道题,让学生比较选择答案。等了一会,学生中除了个别学生没吭声外,大部分选择了一个错误答案。当我把正确答案说出后,问学生谁能解释为什么。看着平时程度好的学生皱眉思索一声不吭的状态,知道有点难。  相似文献   

19.
最新教育理论认为,问题的呈现方式大致有三类:一是呈现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由教师或教科书提出,求解的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解决它只需“按图索骥”就行。二是发现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由学生自己提出或发现,有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这对学生个体而言,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20.
自主评论是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对自己及他人的美术作品进行正确地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主评析与他人的评析结合在一起,从而对自己及他人的美术作品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严谨的自主评论活动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一、引导学生自主评析,丰富多元知识 自主评析不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