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楚 《教育》2010,(10)
打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分配需要实行教师流动制。那么,教师对教师流动制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教师的工作随着流动的开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对此,一些耕耘在教育一线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不均衡分布,是各类学校之间存在悬殊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教育均衡需要教师的合理流动.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流动存在着一些困难,要么有教师不愿流动,要么有教师被动流动.那么怎样让教师真心流动、争先流动呢?至少需要以下三种角色的转换.一是接受方在待遇上要厚待流动教师.  相似文献   

3.
关于美国移民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移民为什么要移居美国?其数量有多少?移民与美国工业化、高新技术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外来移民是怎样推动美国国内人口向着均衡化趋势流动的?美国又是如何对移民进行限制的?这些问题既令人关注,又在美国史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移民在美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整个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流动的孩子在北京的学校过得幸福吗?问卷从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三方面对学生、家长、教师分别做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拥有大量流动儿童的城市政府,在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教育之间,应做出怎样的政策选择?本文拟从教育公平理论、政策的示范性效应、可行性和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潘小春 《现代教学》2014,(3X):34-39
<正>自20世纪90年代始,农民工的流动逐步呈现出"家庭化"的趋势。随之而来,流动儿童群体开始出现并引起众多的关注与讨论。如今,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流动儿童对教育抱有何种期望?其期望存在何种特征?应如何加以引导?本文所研究的教育期望是指流动儿童根据其所处现状对未来教育及其成就的构想与预期,既要考虑期望实现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考虑儿童个体的主观意愿。具体包括学历期望和职业期望。基于此,笔者选取了曾经支教的北京市通州区G农民工子弟学校,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搜集资料。在该校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拥有大量流动儿童的城市政府,在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教育之间,应做出怎样的政策选择?本文拟从教育公平理论、政策的示范性效应、可行性和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下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流入地学校,与流入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好这批流动的学生,使他们真正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了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如何让每一位进入我们学校的流动外来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文俊 《山东教育》2003,(15):62-62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广阔场所,千姿百态的自然变化又为幼儿学科学、探寻科学奥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走出去,到大自然中观察、触摸、采集、思考、表达,在实践中积累科学经验,丰富科学知识,掌握学科学的技能和方法。如夏天让幼儿到室外观察风、雨、雷、电、虹等自然现象,想一想,风是怎样产生的?有云就一定下雨吗?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美丽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并通过教师的讲解、有趣的实验等,让幼儿了解、掌握空气的流动、光速与声速、光的折射与反射等科学知识,并因好奇而激发起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古浪县山区人口的流动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学生不断流失,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如何让小班化教育发挥其自身优势产生高效益呢?  相似文献   

11.
孙彦川 《中国教师》2011,(21):19-21
<正>《中国教师》:您曾经做过关于中小学校长的权力行为失范的社会学分析,根据您的研究,您觉得校长流动能解决权力行为失范这个问题吗?校长任期制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曾庆伟:校长的流动机制并非是一副能包治百病、完全治愈校长权力行为失范现象的良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才能既保证校长充分发挥个  相似文献   

12.
<正> 1 细胞质是如何流动的?在活细胞中,细胞质以不同的方式在流动着,包括细胞质环流、穿梭流动和布朗运动等,其中主要是细胞质环流。2 影响细胞质流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细胞质流动快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光照、温度、pH、生长素浓度和切伤以及自由水含量等,适宜的光照时间、温度、pH、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切伤部分以及自由水含量多时,细胞质流动快。3 当发现细胞质流动很慢时,应如何加速细胞质的流动?  相似文献   

13.
邬志辉 《辽宁教育》2013,(2X):17-18
<正>2012年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适应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然而,在社会转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布局调整困惑,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是什么?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否就是农村教育的城镇化?怎么理解就近入学?农村  相似文献   

14.
伴随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进程,教育失配现象已经在劳动力市场中屡见不鲜。但是,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工作流动能否摆脱教育失配困境?学界对这一问题存在论争。本文聚焦高学历者的职业史,探索教育失配和工作流动的关系,并通过2021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初职岗位教育失配方面,单位体制、学历和性别是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初职岗位的教育失配者,更有可能发生跳槽或外部流动。第三,跳槽或外部流动并不能有效摆脱现职教育失配,也难以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而工作晋升则可以有效摆脱教育失配状态和提升收入水平。以上结论预示着,在教育失配者的职业生涯中,工作跳槽并不是摆脱教育失配的有效路径,而工作晋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育匹配。  相似文献   

15.
幸福:一种相似的"拱廊街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问题,有一种"拱廊街计划"式的相似,好奇的眼睛与征服的野心总使人坚信可以寻觅到开启的密钥,而迷宫般的繁复与庞杂却使其往往无法真正解读幸福的精神暗码.文章试图借用"拱廊街计划"作为某种隐喻,寻求观测幸福问题的"另类眼睛":其一,在现代性流动、新奇、碎片、偶然的呈现特质中,幸福问题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是沿着什么样的理路发生变化?其二,生存并跃动于行动者关系中的幸福感会不会只是个人主观之事?它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修正的?其三,福特主义的工资增加方式与幸福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结?作为文化实践的幸福教育需要怎样的"延迟"?  相似文献   

16.
据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去年以来对国内30多个行业、近600家企业的薪酬福利调查,国内的人才流动比率正迅速上升,平均速度超过10%,而且还有加速流动的趋势。人才都流到哪里?谁在流动?为什么流动?仔细研究这些问题还是颇有趣的。  相似文献   

17.
首先,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却直接表现为师资力量的差距。很显然,落后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这些地区教育长期落后的直接缘由。如果允许教师自主无序流动,势必形成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的优秀教师不断流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那样,这些落后地区的教育到何时才能走向良性的发展之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怎样才能变成现实? 其次,大多数教师的流动,更多的是出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与教育的社会分层流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分层流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社会底层成员可以通过优异的教育成就流向上层社会;也有人提出教育是社会集团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教育具有复制社会等级、阻碍社会分层流动的作用。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教育公平在社会分层流动中的作用。教育能否促进社会分层流动,取决于教育是否公平。在新世纪,我国出现了学生辍学、考生弃考的"读书无用论",其原因是教育不公平现象弱化了教育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功能,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19.
教师定期流动会给社会、学校、教学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体育作为一项特殊的学科,能不能采取特殊的模式呢?在此之前,高中采取了选项教学,即流动学生而不流动教师,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初中采取集体备课后流动教师而不流动学生呢?本文具体阐述体育教师定期流动对学校初中教学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的流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流动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中最具活力的主体。本就流动人力资源的作用与流动形式,流动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人力资源大国实现“终身职业能力教育”与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利用、流动、管理一体化的构想;提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大市场的配置能力,走制度创新和国际接轨的道路,使人力资源建设与教育发展同步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