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文 《语文知识》2002,(6):16-17
将消息缩写成一句话新闻是考查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一种常见形式。它要求学生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缩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提取要素法。消息一般包括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即通常所说的五个“W”。五要素概括了消息的基本内容,因此,可以采用提取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在谈五个 W,是老掉牙的老问题。但是有许多来稿五要素不全.这里有必要复谈一下新闻的五个 W.什么是五个 W 呢?它是指新闻的五个要素。是: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和何故  相似文献   

3.
压缩语段综合考查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我们在备战2005年高考时,也应对此类型题予以充分的关注。本文就语段压缩题的主要考查形式及答题思路作一分析。一、拟写一句话新闻既是新闻,就要考虑新闻的六要素:何事、何人(物)、何时、何地、为何、如何。这六个要素,在一则新闻中地位略有不同:“何事”是中心,“何人(物)”紧紧围绕“何事”,再外围依次是何时、何地、为何、如何。虽然,一则新闻里六要素不一定都同时具备,但在一句话新闻里,至少人(物)和事是必须同时具备的。要拟写一句话新闻,首先就要筛选出有…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08,(Z1):98-98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风趣地写过一首《八位顾问》的诗。他在诗中写道: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其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位常  相似文献   

6.
任树清 《考试周刊》2014,(45):23-23
<正>一、掌握新闻文体及阅读的相关知识(一)新闻的文体特征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最新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定、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3.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2)主要特点:用事实说话。(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从青年时候起,就好学不懈,勤于钻研。在求知的园地里,博采奇花,酿造佳蜜,因而学识丰富,见解不凡,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有一次,师生们向他求教学习的“秘诀”,他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一首名为《八位顾问》的诗来,念给大家听:“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告诉我。你若问他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的这“八位顾问”,是从吉辅灵的一首诗里“请”来的。吉辅灵在诗里谈到治学时,主张要弄清楚六个“为什么”。即:什么事(何事),什么缘故(何故),什么人(何人),什么方法(何如),什么时间(何时),什么地方(何地)。陶先生根据自己治  相似文献   

8.
笑林 《英语辅导》2000,(8):23-23
一篇好的新闻必须具备五个要素,新闻界称为五个W。这“五W”原出于19世纪中叶美国新闻界,后传入中国。“五W”是指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任教时,要求学生养成研究学问的兴趣和习惯,并把起码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编成通俗化的歌诀。研究五字诀:一、集、钻、剖、韧(确定一个论题;多方取集必要的材料;钻进去;分析解剖;坚持不懈)。四把钥匙:中国语文、外国语文、数学、方法论。五路探讨:体验、导师、访友、用书、思考。八位顾问:遇事要向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几何。如何研究学问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学有声语言的本体属性及其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有声语言是一种语言范畴内的言语表达形式,是动态的言语行为,以一种带有书面色彩的"规范口语"语言形态存在.以有声语言为主体,非有声语言为辅助;以预设语言为主,随机语言为辅;以传统教学语言为基础,辅助运用多媒体有声教学语言的的话语表达形式.在运用时,要注重"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六个要素的合理运用,以便在课堂语境中达到教学信息传播效果的最佳化.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有声语言是一种语言范畴内的言语表达形式,是动态的言语行为,以一种带有书面色彩的规范口语语言形态存在。以有声语言为主体,非有声语言为辅助;以预设语言为主,随机语言为辅;以传统教学语言为基础,辅助运用多媒体有声教学语言的的话语表达形式。在运用时,要注重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六个要素的合理运用,以便在课堂语境中达到教学信息传播效果的最佳化。  相似文献   

12.
解答新闻题,重视新闻文本阅读是答题的根本前提,掌握新闻的特点是分析概括新闻内容、理解新闻观点的基础。读懂新闻之后,考生可以按如下要领,针对不同类型的设问答题。1.拟写标题:何地(何人)+何事+意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定位是报纸对目标市场的选择,是报纸在起步时就树立的一种理念。但定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受众的改变、竞争对手策略的变化都促使报纸必须对定位进行相应调整。报纸可以借鉴新闻的五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这几个角度来考察并调整自己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写一则消息,报道本校或本班新近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要求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用事实说话。(苏教版)提示:写消息一般要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写清楚,其中前两个要点最重要,后两个有可能不能立即弄清楚,可以追踪报道,或无须报道。比如车祸的报道,伤者如不是特殊人物就不必特别提,只说人数和性别,事故原因可能有待调查。标题应简洁、醒目,能概括事件内容,如“我体育健儿载誉归来”,如果还不十分清楚,可以加副标题,说明夺得多少金牌银牌。导语其实是标题的延伸,把具体时间、地点事件及事件特色写清楚。主体部分则是对导语…  相似文献   

15.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主题思想只是文章的框架,作者在构思过程中,还必须对要表达的观点进行陈述,读者应能准确记住作者在陈述中谈到是何人、何处、何事、何时、何故。因此,读者必须重视人名、日期、事实、数据和地点等。对于这类细节性的问题,多数文章都比较明  相似文献   

16.
[理论解说] 广播稿,顾名思义,就是供广播用的稿子.它借助广播站或者广播电台的传输功能将稿件内容传输出去,把作者要公布的信息、要讲述的故事和要表达的思想告诉听众.因此,它属于新闻的范畴,具有新闻稿件的诸多属性.在广播稿中,新闻的六要素"5W+1H",即"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  相似文献   

17.
新闻和通讯都是报刊上常用的体裁。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新闻则是指消息。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一篇消息。从这篇课文可以看出新闻的三个特点:一是真实准确,要让事实说话,不能够虚构或夸张;二是报道迅速及时;三是简明扼要。新闻是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几个部分组成。标题极其简洁、概括。电头是发出消息的地点和时间。导语是对新闻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是阅读新闻始终是最快捷直观的方法。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两篇》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体裁都是新闻,而且属于狭义的新闻——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地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19.
学会写消息     
消息属于新闻类实用文体,是报纸、广播等传媒工具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一种文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即指消息。学习写消息,首先应把握这一文体在内容方面的特定要求:真实与及时是新闻类文章的生命,是新闻区别于文艺创作以及一般记叙文的关键所在。作为新闻报道的事实必  相似文献   

20.
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燕 《现代语文》2006,(8):75-76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修辞学中,语境具体指修辞活动所依存的环境.历来研究修辞的学者都很重视语境的作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是以题旨情境为修辞第一要义的.<发凡>提出的"六何",即何故、何时、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就是构成语境的要素.今天我们主要从二者的关系方面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