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健教授无疑是一个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在文体上永不满足的人。他所提出的“语言个性理论”以译入语语性的完美发挥为终极追求,同时在总体精神上对译出语又十分负责。故而,探寻他的翻译轨迹将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翻译的可能性,建立在文化的共性上,那么翻译的局限性,则建立在文化的个性上。故之,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面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差异随处可见;而对其各自语性的关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健的语言个性理论或许是认识译出语与译入语之差异并超越这种差异的真正钥匙。该理论的基本精神是:语言各有其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对每种语言特色的形成关系极大;写作与翻译,尤其是后者,不注意这事便会造成不佳的译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摸准吃透译入语与译出语各自的语言个性,努力寻求双方语性的最佳融合点和最好的结合形式,在充分尊重原文表达形式的前提下,将所译的东西,从内容到形式以至风格,尽可能完美地融入译入语中,并以它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口语朗读流利程度。采用时间性、语言性和表达性三个类别十个指标对学生口语能力进行研究,对受试者的语言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对比分析,发现受试的口语流利度在时间性五个指标上与本族语者均有显著差异,但在语言性和表达性四个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发现对国内二语流利度教学与研究具有实验参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研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但是由于标准的规定会因为不同的思想体系而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翻译理论和体系必将具有其各自不同的标准。语性理论既然是一个以“译语”为中心的理论,它关注的重点势必在译语的落实上,即在兼顾源语语性的基础上,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协调,充分利用、调动、挖掘与发挥译语语性之特点与优势,继而使译文足堪与其原作相媲美。因此,语性理论致思下的翻译标准可名之日:“圆融说”。“圆融”既为文学翻译的标准,又是文学翻译的艺术追求,这是一个多维度、多关系、多层面、多功能,既带统一性、笼统性而又带分散性、具体性的复合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柴霞 《考试周刊》2012,(6):76-76
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强调语言与现实的联系。本文从认知的角度,以语篇象似性理论为指导.对新视野教材中的语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浅析肖邦对菲尔德钢琴夜曲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邦钢琴夜曲创作深受菲尔德的影响,但又不只是像菲尔德夜曲那样表现单纯的浪漫、甜美、优雅的沙龙音乐,而是在对菲尔德夜曲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个性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旋律中将声乐性与器乐性进行完美结合,和声中加入复调性和民族性,并开创性地将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夜曲之中,使之发展成为有着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能够完美表达作曲家所思所想的成熟的钢琴体裁。  相似文献   

7.
王楠 《文教资料》2010,(8):31-33
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语主语位置上的动词性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性结构可以直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且一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形态标记,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但动词性主语的句法地位和生成过程却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语位置上的动词性结构是以动词为中心.动词的逻辑主语应该是PR0,其最大投射仍是VP。因其表达一个命题.句法结构是小句,所以可以将其进一步分析为IP。由于此结构具有很明显的[+N]性,在IP之上应该还有一个最大投射DP。这样才能较好地解释此结构中动词的动词性特征、名词性特征.以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  相似文献   

8.
语篇象似性(textual iconicity)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之前对语言象似性问题的探讨多局限于词汇与句法方面,对语篇象似性问题涉及较少。从文学语篇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以卡明斯的视觉诗为例,探讨卡诗在语篇象似性层面上所具有的文体效果,能给人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看图说话为路径来探寻初中生语言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在中国环境下的现实性.研究发现:1.看图说话中“要求—不要求”、“要求—提醒”、“要求—不提醒”组口语表现有显著差异;“提醒—不提醒”、“不要求—不提醒”、“不要求—提醒”组学生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2.教师的纠正反馈语可以提高初中生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的频率,学生对于教师常用的“明确纠正法”、“诱导法”反应更敏感;3.在学生看来,教师的“部分重说法”有利于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成年男性和女性在情绪表达性(乐于表达情绪和抑制情绪)上的差异,共计102名成人参加了此次研究,填写了情绪表达性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成年女性和男性的情绪表达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性在情绪表达的自我观念方面和男性存在显著差异;(2)成人在情绪表达上的年龄差异不显著;(3)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人员(除艺术类)情绪表达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框架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翻译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为翻译研究提供另一种审视思维.根据框架理论,翻译的任务实际上就是需要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现从框架理论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入手,结合实例探讨框架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和成因.  相似文献   

12.
功能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其核心是译文必须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商务英语是一种目的和功能明确的专门用途英语,而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将翻译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形成正确的翻译价值观,从而最终实现商务专业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宗旨和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功能目的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有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商标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通手段使译文顺应商品的特点、目的语语言系统、目的语文化、目的语消费者心理等要求,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民俗语义词汇”富含独特的语言文化特征,在目的语中几乎找不到文化内涵完全对应的词语,所以翻译这些词汇格外棘手。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指出对这些文化词汇的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为目标、“关联域”为中介、“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传递为原则。但是当这两种意图不能被兼顾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也应遵守关联原则。文化翻译应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充分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是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及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等值翻译是翻译的最高目标,但由于原语和译语文化的差异会影响翻译的等值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对词语等值翻译的影响,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词语的等值翻译是相对的,只有在充分理解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才是有效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分析了文化与翻译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论证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目的或者说翻译者的任务只是翻译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字面意思.那是远远不够的,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语言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翻译,是以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取代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就难以谈得上真正到位的翻译.指出应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进行翻译,提出了适合翻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