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钱穆[1895—1990],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江苏无锡人。钱穆以自学成名家。他从常州中学、私立南京钟英中学肄业后,就开始做乡村小学教师,后来做中学教师,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大学教师,1949年离开大陆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1年定居台湾;1990年病  相似文献   

2.
钱穆(1895~1990),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钱穆9岁入私塾,熟习中国传统文献典籍。13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后,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大、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其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台北"中国文化书院(今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相似文献   

3.
著名史学家钱穆教授1990年8月50日早上在台北市的寓所中逝世,享年96岁。钱穆生于1895年,江苏无锡人。他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抗战期间主持过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并任教于云南大学、江南大学。1949年到香港,创办了“新亚学院”。1967年到台湾定居,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并在台大、东吴、文化等大学任教。1986年退休,结束75年的教育生涯。  相似文献   

4.
钱穆(1895—1990)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字宾四,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18岁辍学自学,先后任教中小学18年。1930年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书院"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约1500万字。在民国一代学术大师中,若要问谁与中小学的缘分最深,恐怕非钱穆莫属。从十八岁因家贫而执教小学算起,到三十六岁离开中学远赴高校,钱穆在中小学的讲坛上渡过了十八载春秋。如果说学术上的钱穆完全是依靠自学卓然成家的,那么讲坛上的他也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摸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令学生倾倒。  相似文献   

5.
周勇 《云南教育》2007,(6X):40-43
钱穆(1895~1990),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钱穆9岁入私塾,熟习中国传统文献典籍。13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后,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大、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其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台北“中国文化书院(今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国学大师。钱穆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钱穆记忆力极佳,在私塾上学,"日读生字二十,忽增为三十",能强记不忘,又增为四十,每篇文字大约读过三遍就能背诵。他最爱看《三国演义》,傍晚屋里光线暗,干脆就爬上屋顶读,九岁时便能背诵《三国演义》。钱穆父亲的一位朋友听说他能背《三国演义》,便当即考他"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钱穆居然一字不落地当众背了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到《钱穆是怎样做小学老师的》一文,很有感慨。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他曾做过小学教师十多年,他是怎样教学生作文的呢?有一天下午,钱穆要求学生做作文,作文题目是“今天的午饭”。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以后,钱穆选择一篇写得好的将它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8.
<正>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国学大师,平生最敬佩三人:诸葛亮、王阳明和曾国藩。钱穆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尚未毕业),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多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1930年,因顾颉刚的鼎力相荐,他离开乡间,北上燕京大学,开始任国文系讲师,从此走上高校教书之路。钱穆记忆力极佳,去私塾上学,"日读  相似文献   

9.
胡适与钱穆是廿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了近代文化发展中两种不同的理念。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开创风气的闯将,胡适往往被人们看成“新”的形象。而作为传统文化守大成的钱穆,却被人们作为“旧”的形象。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 比较胡适与钱穆在文学观上的差异,不但有助于准确把握两位大师的各自贡献,对进一步理解新文化运动也将不无裨益。 胡适(1891—1962年)与钱穆(1895—1990年)都是上世纪末出生的一代大家。胡适年长钱穆4岁,成名却比他早十多年。胡适自小又在安徽受的私  相似文献   

10.
<正>整理者按:钱穆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海内外研究钱穆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所凭借的各种史料亦极为丰富,若非新史料的发现或高明者的洞见,要真正推进钱穆研究实非易事。我不曾研究过钱穆,只是在翻阅近代报刊文献过程中,发现一些跟他有关的史料,经查阅既存研究,似无人加以利用。这些史料包括四篇记者介绍钱穆短文和一篇他本人自述,对深入理解钱氏的个性、才情和思想不无裨益。最有学术价值的自然是钱氏早年自述——《苦学的回忆》,1935年4月30日初刊于《大学新闻》,台湾版《钱宾四先生  相似文献   

11.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曾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钱穆一生著作等身.其主要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 钱穆晚年曾多次提起他的父亲.正是由于他父亲的慈爱与严厉,才成就了一位国学大师. 钱穆的父亲叫钱承沛,字季臣.钱承沛三岁就没了父亲.由母亲抚养成人.钱承沛在母亲的教导下发奋苦学,幼时有神童之称.  相似文献   

12.
张光茫 《成才之路》2012,(16):99-I0016
正一张文凭,对现代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有些人,他们没有任何文凭,却靠着自学,成为一代大师。钱穆是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尚未毕业),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因此,钱穆是  相似文献   

13.
钱穆在集美中学、无锡三师、苏州中学从事中学教育的八年间,针对当时中学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主张中学教育以锻炼体魄、陶冶意志、培养情操、开发智能为目标,提出"文化教育"与"人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议通过国史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意识.他对中等教育改革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既是他从事中等教育的实践心得,又是他研究中国文化的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学大师钱穆(1895~1990)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从凡人到宿儒,是由于他读书的开悟得道。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2,(33):64
(2012年8月~2012年9月)1.没有文凭的大师(栏目:"博览")史学大师陈寅恪被人们尊为"教授之教授",而他终生连个"学士"学位都没有。……钱穆是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新 《华章》2011,13(1):56-57
1990年8月30日晨,台北大风雨。9时许,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 9月2日,远在北京的冯友兰向台北钱穆家中发唁电一封。 3个月后,11月26日晚,冯友兰病逝在北京友谊医院。 钱、冯同生于1895年,均享年96岁。国学大师中得此遐龄的还有梁漱溟,比钱、冯二:人长两岁,于1988年去世。  相似文献   

17.
钱穆,一代儒宗,曾在北大清华执教,被美国耶鲁大学誉为“古老文化的代表者与监护人,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并因此获得荣誉人文博士学位。谁能想到,连中学都没毕业的钱穆,是什么使他登上学问与事业的巅峰?应该说,他那个英才辈出的世代书香之家的熏陶、培养、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像钱穆堂兄、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总结的那样:“我们钱家有一种家风是好的:长辈教育孩子,从不疾言厉色,更不打骂,而是示范,启导,熏陶。家父与四叔都是如此。祖祖辈辈都鼓励读书上进,学业有成,寓教于乐,注意方法,不是一味死读书。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中学和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过程中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两个阶段。中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是中学教育的继续和发展。华中理工大学一贯重视这两个阶段教育衔接的交流与研究工作,曾在大量调查研究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先后于1982、1986、1988年召开了三次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交流会。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为高等学校输送素质良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生,该校于1990年3月7日至9日召开了第四次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共36篇,参加会议的有湖北和山东49所中学的50名代表以及华  相似文献   

19.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先后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  相似文献   

20.
<正>林汉达(1900~197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1990年出生于浙江镇海(今慈溪市龙山镇龙头场林家村)。家庭出身贫寒,祖父为贫农、文盲,父亲只读过一年"坝晔"楸(即晴天干活,雨天念书)。林汉达8岁入本乡私塾,14岁入上虞崇仁小学,15岁转入宁波崇信中学高小班(教会学校),1919年夏中学毕业后至观城约翰小学任助教。1917年春回崇信中学读书,毕业后为了积蓄上大学的学膳费,先后在上虞、宁波母校任教。1921年秋考取杭州之江大学。在大学里,他一边发愤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