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柳是宋代伤别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柳意象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二种,即以柳衬情、以柳喻情和以柳拟情,在宋代词人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柳意象使宋词的别离主题得到了新的升华,呈现出极其绚丽多姿的景观,使伤别在词人笔下被表现得更加深刻与透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芳草意象进行浅析,即芳草意象溯源和芳草意象的意蕴分析。在芳草意象的意蕴分析部分又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芳草分别表现了感叹人生的愁、怀古伤今的愁和离别远思的愁。本文力图通过芳草意象的横向和纵向分析,从而探究其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与纳兰性德都是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词人,他们虽分处词发展的两个时代,但在花的意象选用上却有诸多相似之处,梅花代表格高韵远之志趣;落花蕴含惜春、伤春之情怀;梨花借指冰清玉洁之爱情;菊花抒写凄清孤独之愁绪。词人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这些意蕴丰富的花意象中,花成为自己生命的寄托,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与纳兰性德都是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词人,他们虽分处词发展的两个时代,但在花的意象选用上却有诸多相似之处,梅花代表格高韵远之志趣;落花蕴含惜春、伤春之情怀;梨花借指冰清玉洁之爱情;菊花抒写凄清孤独之愁绪。词人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这些意蕴丰富的花意象中,花成为自己生命的寄托,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在《花间集》中,"花"这一意象出现的频率超过了300多次,《花间集》的18位作者几乎都将"花"这一意象写进自己的曲词创作之中,使大自然中的普通物象升华为具有深刻意蕴的意象。"花"这一意象的出现与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享乐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其主题主要分为感时伤春、生命无常之感,孤独思念之苦,历史兴亡之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词曲赋等文学作品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在这些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众多“花”类意象中,梨花一直是比较突出的。在文人的笔下,“梨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辉,使其成为一种情感的依托体。这些细腻、深刻的情感内涵都是前人用他们生动的生命体验积聚而成的,在“梨花”身上体现出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厚重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7.
以汉魏六朝咏春诗歌为对象,以其主题、意象与艺术特色为重点,提出在汉魏六朝咏春诗主题中,与喜春主题相比,伤春主题占更大部分,尤需引起关注;此时期咏春诗中意象的选取主要以自然意象为主,其中柳意象的选取尤具特色;同时汉魏六朝咏春诗歌在审美情趣上体现出由铺张繁丽向生活化、性灵化的渐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世纪前30年西安城市书写的分析,认为在这一时期西安城市书写中,城市意象的构成主要包括城市景观意象与城市文化意象两部分,从而显示出城市书写与城市地理的历史性契合。但由于这一时期书写者观察城市的视野、角度不同,除了外国人的诸多意象生成之外,本土书写者的西安城市书写也呈现出了帝都想象、陪都记忆及废都感伤等多元化的意象特征。  相似文献   

9.
朱淑真为宋代名家,纵观其诗词,有十之七八皆为咏春、伤春之作.本文拟从纵向少女、少妇时期的春景寓意和横向上进行综合总结分析.朱淑真笔下的少女时期的春象征着青春年华、美好岁月;而少妇时其作品转入更为深沉、成熟的阶段.春景还体现了她爱情上的心路历程,且梨花与海棠花以春日将尽、年华易逝的象征意频频出现在她的涉春的诗词中,予人以更深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唐洪 《文学教育(上)》2013,(17):107-109
亭作为中国古诗中一种独特之意象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蕴藉。不同类型的亭,诗人倾注了不同的情感和审美理想。本文通过对山水园林之亭,古迹之亭,长亭短亭等古诗歌常见亭意象的分析,揭示出亭意象所积淀的诗人的闲情哲思,评点历史忧国伤时,别愁思绪的人生感叹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