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现国际接轨以来,我国立法也在不断吸收借鉴外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但在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这一领域中,关于是否应该适用严格责任,以及是否可以用严格责任来替代无过错责任的争议日益激烈,而学者们对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的态度,决定了未来侵权责任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连带责任制度,是《侵权责任法》将高空抛物行为定性为特殊侵权行为的重要依据。高空抛物侵权行为适用连带责任,在理论上缺乏正当性;在现实的利益权衡中,也不能实现利益均衡,不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属于一般侵权行为,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中的一般规定,无须单独立法。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法》第23条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鼓励和弘扬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但其没有理清侵权人、受益人、见义勇为者三方权利义务关系,难以实现其立法目的。而受益人对救助者的补偿并非基于侵权行为,不是侵权责任,因此不应在《侵权责任法》中加以规定。应考虑适用无因管理制度以及行政责任共同保障见义勇为者权利。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公民的民事权益似采用概括保护方式,但是由于纯粹经济损失的特殊性,其涉及到最难以把握的利益衡量——行为自由与权益保护,因此,我们不能一概予以保护,纯粹经济损失赔偿也应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将从各国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的比较以及欧洲侵权法原则的启示出发,在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下为纯粹经济损失赔偿模式寻找一条符合我国立法和实践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雇主转承责任是基于特定的雇佣关系而产生的,因而它不适用一般侵权责任,而应适用特殊侵权责任的法理原则。在现代各国民事立法中,雇主的转承赔偿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已被广泛规定。虽然我国民法通则未对雇佣关系中雇主转承赔偿责任问题作任何规定,但是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其法理原则已有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其原理已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6.
雇主转承责任是基于特定的雇佣关系而产生的,因而它不适用一般侵权责任,而应适用特殊侵权责任的法理原则。在现代各国民事立法中,雇主的转承赔偿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已被广泛规定。虽然我国民法通则未对雇佣关系中雇主转承赔偿责任问题作任何规定,但是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其法理原则已有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其原理已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办案实践中"农村自建房中房主是否对雇员损害承担责任"的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案例为视角,发现审判实践中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1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法律适用存在冲突,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5条已取代解释第11条之规定,原解释第11条不能再适用,农村自建房中房主对雇员损害责任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不应适用连带责任原则,从而真正实现法律适用的公平与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损害赔偿制度,在侵权责任领域适用大陆法系过失相抵规则,在合同违约领域借鉴英美法系的减损规则,本身存在体系上的矛盾,更直接影响司法裁判的统一性。在我国民法典编撰中,应将过失相抵作为损害赔偿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总则中予以明确,将损失扩大的情形纳入总则中,并明确无过错责任中应当适用过失相抵规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对民事权益的保护进一步加强。侵权责任免责事由是侵权责任法的一项重要规定,但是由于我国采纳大陆法系的立法传统,在侵权责任立法方面特别是免责事由方面存在不易理解的方面。文章试图对与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相关的概念,如: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侵权抗辩事由和侵权责任违法阻却事由等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免责事由的规定进行了简要的评析,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关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的立法存在法律效力较低、责任不明确、免责事由和归责原则不统一等问题。《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此种侵权责任的承担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并对责任确定、归责原则、补充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的处理应明确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和过错原则以及法定的免责事由,有关的地方性立法应作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从比较法视角来看,世界范围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由过失责任原则、担保责任原则到严格责任的发展历程。我国《产品质量法》按责任主体不同,对生产者适用严格责任,对销售者适用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相结合的综合归责原则。完善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应该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统一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以市场份额补充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2.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一方当事人过失地违反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先契约义务造成他方当事人损失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其赔偿范围包括因缔约过失行为导致相对方固有利益及(或)信赖利益的损失;对于固有利益的赔偿,应以实际损害为标准;对于信赖利益的赔偿,应当以履行利益为标准;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应坚持过失相抵原则、损益相抵原则、受害人自由选择诉权原则。  相似文献   

13.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加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无论是否有过错均应承担赔偿责任。相应的,环境侵权的无过错责任,即是指行为人的环境污染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除法定的免责情况外,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对损害结果负责。目前我国学界对环境侵权的归责应否采用无过错原则存在较大争议。这里从对环境侵权行为的多角度分析入手,认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社会本位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同时,在适用这一原则时应加以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实现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4.
缔约过失责任是不同于侵权责任的一种独立的违约责任,它与一般的合同违约责任也不相同,它产生的根据是缔约本身带来的缔约泛合同关系。广义的缔约过失责任包含了缔约侵权责任,实际上,真正的缔约过失责任与缔约侵权责任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论公平责任     
公平责任指依据法官的自由裁量而非法律的具体规定承担的责任,表明的是一种承担责任的正当性依据,而不是一项归责原则.公平责任可以在我国适用,但应当严格限定适用条件以避免司法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6.
归责原则是在国内民法法其中构建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文章从专家民事责任性质多样化角度分析,认为国内民法法其中对其归责原则宜采一元化的过错责任原则,而危险责任(无过失责任).公平责任与严格责任均不适宜。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责任能力作为侵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直接关系侵权法填补损害、阻吓与预防违法等功能的实现,更影响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因历史文化及社会观念的差异,各国对此立法规定不一。本文通过对大陆、英美法相关规定的比较,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不足,并指出:未来民法典应采行为能力 识别能力作为判断未成年人责任能力的一般标准,同时借鉴德国法等的作法规定作为例外与补充的未成年人公平责任;在认定未成年人过失时可借鉴“年龄组过错”的方法,并规定监护人应就自己疏于监督的过失与未成年人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8.
过错责任原则的实质是主观归责,无过错责任则是一种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在商标侵权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助于推进社会公平、提升效率.在我国今后的商标侵权立法中,应该坚持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理念及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但司法实践中难以达到效果,所以需要从英美法系引进严格责任原则适用于司法实践来惩治和预防环境犯罪。严格责任是英美法系所特有的一项原则,对于犯罪可以有效控制。为了减弱其不良影响,严格责任在我国的适用受到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侵权责任法》第77务明确了高度危险责任限额赔偿制度,其正当性之争及适用问题成为侵权法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国内外高度危险责任限额赔偿的法律发展表明,该制度在各国侵权法中不具有系统化特征.从高度危险责任制度的设立目的、严格责任的本质特征以及节约社会成本等角度分析,限额赔偿制度在理论上缺乏正当性.在最终废除高度危险责任领域中的限额赔偿制度之前,我国有必要正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条文,并适时调整最高限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