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湖南省绥宁县有湘语和赣语等多种汉语方言。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今读音大部分是一致的.都有o类音、a类音和e类音;u类音是绥宁赣语果摄韵独有的语音形式;绥宁湘语东山话果摄字基本读a类音.与绥宁其它汉语方言和周边方言都与众不同。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韵今读o类音是中古以后的历史层次。今读a类音和u类音是中古之前的滞古层次。a类音和u类音之间具有音变关系;e类音是受通语影响的外来层次。  相似文献   

2.
澄江话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澄江话音变与普通话音变有极大的差异,且以其音变体现了澄江方音独特的地方变异性,区别于西南其它片区方言。这些音变现象不只是单纯的语音现象,与词汇现象和语法现象有密切的联系,有其独特的表达色彩。  相似文献   

3.
子变韵是汉语方言中与儿化韵同样重要的一种合音音变现象,是开封方言中重要的语音特色之一。开封方言中子变韵的音变方式是离散式音变,也有一些不符合音变规律的例外现象。开封方言中的子变韵目前正处于消亡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福清市地方方言的音、韵、调的基本情况,使人们对当地的音、韵、调有个初步的印象,并指出这些音、韵的概括是建立在古人研究、归纳的基础上的。本文从本地方方言的实际出发,运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翔实的语言材料,客观地描述了当地方言中存在的语流音变现象,其中有传统的词汇,也有现代的词汇;有歌谣,有熟语,也有生活中的口语。文中还充分提供了对照的语汇,对产生语流音变的语汇进行标识,使人们能够辨析出其中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5.
王碧 《考试周刊》2013,(40):23-24
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由于受临近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的快慢、强弱、高低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习水县隆兴镇方言连读音变的调查,着重描写了隆兴方言连续变调、儿化、脱落与合音这四种语流音变现象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林州方言"数+个"结构现时语音状况的考察发现,林州方言"数+个"结构中的音变读法已固化,其音变表现为基数词"一至十"与"个"的直接组合中,主要体现为合音和连说音变,其中又以合音为主。其现时的四种语音状态恰可证明音变历程并非突变形成,而是经历多个读法最终渐变而成,其演进过程为:完整音节读法连说音变合音。其中"个"音与前面数词音的语流音变既可以得到河南其他地区音变现象的验证,也可以从发音原理上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与普通话儿化音变不同,偃师方言的儿化音变有增音现象。根据偃师方言儿化音变的实际将其归纳为复辅音型、类双音节型、普通型3种类型,复辅音型与类双音节型儿化韵的产生不仅涉及韵母的韵腹与韵尾,而且受到韵母的四呼和声母的影响。偃师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产生是词缀"儿"的语音特征左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与普通话儿化音变不同,偃师方言的儿化音变有增音现象。根据偃师方言儿化音变的实际将其归纳为复辅音型、类双音节型、普通型3种类型,复辅音型与类双音节型儿化韵的产生不仅涉及韵母的韵腹与韵尾,而且受到韵母的四呼和声母的影响。偃师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产生是词缀“儿”的语音特征左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中古合口韵读为开口韵的角度,管窥山西方言声母对韵母的制约和影响。晋方言中,合口读为开口的主要有以下韵摄:1.唇音合口字读为开口较为普遍,但果合一、通合一、合三唇音字仍保留合口的读法;2.中古遇摄泥来二母合口字读为开口占大多数;3.部分方言点疑影喻合口字合流读为开口呼。山西方言合口韵读为开口是声母对韵母影响所致,声韵调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导致语音演变的内部动力,是除接触式音变之外的又一个重要的音变解释。  相似文献   

10.
山东鲁南方言中音变表意有自己的特点。对“这个”、“那个”、“去”、“么”四个词音变表意做具体分析,可知鲁南方言音变表意并没有脱离古汉语的破读之法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之方式。  相似文献   

11.
被动句在襄樊方言中的标记词多用“叫”、“让”,较少情况用“被”。因此,其被动句有自己的特殊用法。文章从襄樊方言被动句的结构类型、语义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被动句的标记词“被”的发展渊源,从而得出在方言中产生此种用法的特殊来源。  相似文献   

12.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语言政策 ,也是现代汉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复杂 ,方言的存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了解语言的现状 ,研究语言的变化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显得尤其必要。文章通过对徐州这个特定方言地区新老派之间语音构成要素变化的考察 ,探讨该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和特点 ,并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浙北吴误是吴语的重要次方方言,但各地方言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从声母来说,鼻音和边音是否有清浊两套,各地并不相同。浊声母dz、dz、z和z在各地方言中的分布也不一致,长兴、安吉、湖州怙地方言比其它各地方言多了一个dz,从的母来说,开、齐、合、摄四类的母在各地均存在着不少差别,如桐乡、海宁有,勘察各县则无。湖州有Y,其余各县则转为等。声调的类别和调值在浙北十县也存在着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4.
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与南通地区沧海桑田的历史紧密关联。可以通过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探索,结合南通历史上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移民资料的分析来推测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过程。南通地区南通话、如皋话、通东话、启海话等四方言小片之间的方言面貌和特征可以印证方言形成的有关推断。通过大量相对可靠的史料,对有关南通历史地理以及南通地区方言形成过程的某些结论和假说进行了讨论和辨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湘方言动物性别称谓词汇是畜牧业和农业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是不同历史时期积累起来的各种词汇形式的集合。结合方言学和社会学的方法,通过调查不同称谓词语使用百分比来考察该称谓的生命度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以此探讨新湘方言中新派和老派在动物性别称谓上的差异以及性别称谓词语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6.
谐音习俗是因语音相谐而形成的民俗事象,其产生是建立在语音的基础上.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特点,因而形成了各地不同的谐音习俗.汉语方言的声母、韵母、韵尾、声调等方面都能直接影响到谐音习俗的形成.同时,谐音习俗的研究,有助于对汉语史的研究,特别是对语音的发展演变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方言的分化和演变的过程中,在方言区的交界处或移往外地的方言岛,由于语言接触和渗透,有些方言兼有不同时代、不同方言的特征,对应繁复,异读多、同义手段多,归入哪区都不合适,以往的学者已经提过“混合型方言”和“过渡型方言”.本文先就比较典型的几种过渡型方言归纳了一些类型特征并区别了不同的等差.然后,就湘南、粤北和桂北的连片方言,在众多学者们的调查报告中,提取了16条语音特征和60条常用词,拿9个方言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已知的混合型方言的类型特征是相符合的.文中还就这一片混合型方言的社会文化特征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一种语言会有多种方言或地方话。喀什话作为维吾尔语中心方言的一个分支,在方言词和语音、词汇、词法结构方面跟其它方言包括自己所属于的中心方言也有一定的差距。论文对维吾尔语喀什话和维吾尔语标准语进行详细地对比,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从比较中看桂柳官话的历史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言的地理分布往往体现历史的层次。白石、荔浦、柳州、桂林四地从南向北,从农村到城市,体现了语言的历史演变上的阶段。白石话代表了桂柳官话的早期形态,桂柳官话大约形成于元明之际。  相似文献   

20.
讨论划分方言可以采用的各种标准,结合滇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和特征,确立了划分滇南方言采用具有“单一性”、“一致性”、“排他性”特征的“音质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滇南方言的范围,同时,也对某些讨论滇南方言的不确切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