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通志》是明代贵州仅存的七本方志之一,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为宇内唯一,其点校本《贵州通志·万历志》中有不少错误,以"铜仁府"为例,短短11页文字,就有200余处错误。点校本之误主要有错字,增字,脱字,异体字、繁体字未改,底本之误应校未校及标点错误等形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BERT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任务联合学习的古籍文本信息标注工具,可实现对标点、专名信息的自动标注。相较于以往同类技术而言,该工具对人名、地名、时间名、书名的有效识别度更高,并将有助于“远读”方法在古籍文献领域的实现。以《四库全书》所收雍正《畿辅通志》为例,专名自动识别技术可快速提取文献出处、建筑设施的建造时间、人口分布等历史信息,也可以快速提取作家作品、经典意境。在对水利设施的兴建与对黄河水患的书写中,可以看出治河名臣李卫在编纂《畿辅通志》时的个人意志。  相似文献   

3.
支遁(314-366),字道林,东晋著名高僧与名士。精研般若,创即色义,明因缘,悟中道;又游心庄老,于玄学别有建树。其在佛学和玄学之外,尚有一些诗作和"像赞"传世。《阿弥陀佛像赞并序》是其对当时一幅西方净土变的描绘。其中对"安养国"——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进行了全面的描摹和赞颂。由其内容可见,其所描摹的西方净土庄严与当时流行的《无量寿经》内容一致。而其它文献所载的同类图像都迟于该"像赞"。因此,我们断定该"像赞"所描摹的应该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无量寿经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由传统开始步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的转变.中国文化的转变,是在吸取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打破中国人思想枷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是自明朝而开始的"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作者通过读<中西体用之间>一书有感: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结果,不是中国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而是中国文化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后,逐渐转变成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被中国人所接受的新型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孙玫贞  蒲怡 《文教资料》2008,(12):105-107
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刑罚中对罪犯的惩罚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注重对肉体的报复逐渐转变为对灵魂的改造.从当今教育领域对惩罚方式所进行的改革中,我们也可见到这种变化的影子.当今无论是公开惩罚地位的下降还是体罚的废除都是以学生人权为中心的,但它们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类教育理念进步的同时,却又废除了教育者的惩罚权,教育领域并不存在是否需惩罚的问题,但存在应使用什么样的惩罚手段问题,惩罚的存在对维护规范、建立秩序还是很有必要的.面对当今教育领域中对惩罚改革的矫枉过正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尊重学生人权的同时又能恰当地实施惩罚是促使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的一本著作。他结合自己20多年深入课堂.指导2000所学校成功创建“学习共同体”的经验,提出学校改革要进行“静悄悄的革命”。他认为,“从一个一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静悄悄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自晚清以来,中国学始终在中外化交汇撞击的大潮流中,开拓着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俄苏学在众多外来化学因素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以来,在中国现代学和比较学研究界,加强了对中国现代学与外国学的关系、对俄苏学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出现了一批富有学术创见和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有幸拜读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李祥博士的专著《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以下简称《问题研究》),该论著由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从总体上看,全书论证有力,说理充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问题研究》共分六章,约19万字。第一章主要是对我国历史上和西方社会历史上典型的有关公平的理论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论进行追溯,分析汲取它们对当前我国处理二者关系有益的经验教训。第二章重点是对效率与公平进行结构性解析,分别把它们解构为经济与社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第1期刊登了王云峰老师的《与时俱进的“节外生枝”》一文,文中讲述了自己在上《穷人》一课时设计的一问:桑娜夫妇那么勤劳,为什么生活还是那样穷苦?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得出结论:他们没有执行计划生育,孩子太多,所以受穷。王老师最后评价这种状况是:“学生对基本国策的认识如此深刻,对文章的发现如此独到”,“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王老师说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会碰到,这是教材与日新月异的时代之间的碰撞所发出的异响。我认为之所以会“节外生枝”,背离主题,是因为王老师没有把此课的时代背…  相似文献   

10.
《海南教育》2013,(8):62-63
<正>五天时间,我一口气读完《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给我的感触那就是震惊!为什么是抚松?为什么只是抚松?长白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农村县城,因教育资源和各类条件的不足,学校的格局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西岗的2人课堂,温泉的31人学校等等都成了这个县比较特有的产物,他们看似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在抚松却不足为奇但就是这样的一所所学校在  相似文献   

11.
最近 ,凝聚王家范先生多年心血的《中国历史通论》① (以下简称《通论》)终于付梓出版 ,欣喜之余 ,仔细研读 ,发现该书的特点之一就是以“通”的视野聚焦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问题。其中 ,前编第四章《农业产权性质及其演化》 ,提出了传统社会的“农业产权”问题 ,颇有新意。在此作一简单介绍 ,并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一、《通论》中的“农业产权”论有关农业产权的问题 ,1 999年的《史林》和《华东师大学报》上就曾刊登过王先生的部分初稿 ② ,此次《通论》的前编第四章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为系统的阐述。《农业产权性质及其演化》分上下两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读本写作肇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巳出版的这类图书数以百计。但是,就我的阅读所见,既有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读本,或者是抽象地介绍中国文化的思想和精神,或者是局限于对中国文化粗浅知识的介绍。因此,读者读起来多少有一种“隔”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一书,从一个个断面透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展现了高等教育发展改革30年的历史画卷。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高校办学自主权、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等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发展的热点和焦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思考,无疑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前沿报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由一个总报告和七个子报告组成,围绕合理解决保障基本教育需求与满足多元教育需求矛盾这一问题,以当代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以上海浦东实践为问题本源,给出了构建地方教育公共治理结构与服务体系的新模式,附录里还附有反映推进改革历程的大事记和典型案例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这三篇散文,可以称得上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教材。因此,对其文字本身的分析,已经十分精细,很难再多说什么。只能变换一个角度:由朱先生的散文成为语文经典,而联想到朱先生的散文写作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或许还有些话可说。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到马建强先生的《追寻近代中国的教育大师》.忽然感悟到,近代教育史是块离现实最近的“黄金地段”:这里有如繁星满天般的教育大师群像,这里有现在听起来依然振聋发聩的金玉良言。对从事教育的人来说,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类学家托马斯·巴菲尔德在《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一书中,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将历史主体性给了游牧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游牧民族"内部、外部边界战略"模式,游牧民族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从外部边界战略转向内部边界战略,再复归外部边界战略,形成一个战略周期。不管游牧民族选择实施内部还是外部边界战略,都有其自身和中原王朝两方面的原因,为我们重新认识北部边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严复与近代中国文学变革》一书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发展变迁,考察了严复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复杂的关系。作者认为:无论是理论上的"自洽",还是表面上的"悖离",抑或实际过程中的"推动",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之际为救亡图存所做的艰苦努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代文学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艰难轨迹。该书是对严复研究的深化和超越,提供了认识立体可感的严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可以预约的雪》的作者是生于1953年的台湾高雄人林清玄,他还有许多其它散文作品,如《莲花开落》、《传灯》、《迷路的云》等。《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议论文,使人读后感触很深。文中的"雪"即菅芒花,作者以菅芒花作为全文的引线,对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进行了深入思考,从中领悟出人生也是可以预约的,生命中的"常"与"变"是由时间所...  相似文献   

20.
武丽婷 《考试周刊》2010,(19):217-218
泰勒原理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不同的“经验”,人们对泰勒原理的理解也有不同。这也正体现了泰勒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第二章中“学习经验的选择”的原则。而泰勒的“学习经验”的选择对新课程的理论者与实践者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