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听证制度被誉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灵魂和核心。为了实现行政听证的立法目的,保证行政效率和公共利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将其概括限定在行政机关作出的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之中,并规定了一些排除和例外情况。而且,根据听证自身性质又可以将其作不同的划分,有的听证法律作了严格的程序要求,不依法举行,即构成程序上违法;有的则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形式。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创立不久,适用范围明显过窄,今后应借鉴国外的做法。逐步将其拓宽。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行政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过窄,应予扩大,不仅要在行政处罚领域扩大听证的适用范围,还要从行政处罚扩大到其它具体行政行为,甚至在相当一部分抽象行政行为中也要适用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3.
行政听证制度一直被视为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甚至被认为是衡量一国有无行政程序法以及行政程序法发达与否的标志。以行政听证制度中最贴近大众生活的价格听证制度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下中国行政听证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行政立法的听证程序作了有关规定,这是我国行政法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本对行政立法听证制度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行政立法听证制度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5.
试谈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听证是一项对于行政相对人申辩权最重要、最关键的程序保障制度。尽管各国行政程序法对听证制度的具体规定不尽一致,但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程序制度,已成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在我国,听证制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适用范围过窄,行政立法听证流于形式,听证主持人员素质不高,举证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行政立法兼有立法性质和行政性质,为避免行政机关滥用行政立法权,必须完善听政制度。我国目前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听证制度的内在法律价值和独特的权利保障功能,听证制度成为了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然而一个正式的行政听证程序,必须要有完备的制度体系,而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体系很不健全,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是为当务之急.文章尝试选取行政听证的范围、听证主持人制度、听证笔录效力制度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听证制度作为行政参与,民主和监督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我国行政法律制度中最年轻而又充满尖力的制度,是行政程序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标志,笔者通过剖析我国地政立法的特点及现状,结合英美一些国家的实践及听证制度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说明在我国行政立法中引入听证制度的必要,并对听证制度实施的条件和具体设计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行政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已经被许多国家采用,我国法律也有关于听证程序的规定。本文试图分析我国行政具体决定听证程序的现状与不足,初步探讨如何完善该程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法律位于权力之上,与此同时在行政法的理论与实践中,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拥有的自由裁量的权力,往往会出现超越行政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严重偏离法律自身的真实意图,出现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情形。本文从行政执法主体行使裁量权方面分析其存在的必然性,进而从程序工具价值以及程序本体价值方面入手对构建程序规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构建切实有效的行政听证程序来监督制约自由裁量权的不适当行使。  相似文献   

12.
对行政立法制度实施控制,是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其中通过程序的设置对行政立法进行过程控制尤为必要。建立“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行政立法程序模式,是实现对行政立法权有效控制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行政立法程序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行之有效的民主参与和立法公开将是目标实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许可法》在规范规划行政许可中存在一些瑕疵,尤其是在听取意见程序上,具体表现在听取意见程序规定过于原则抽象、公开程序和最终意见回馈机制不够详细等方面。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严格进行程序控制。具体程序设计包括:完善其中的受理公告制度,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参与权;引入代理人制度和专家辅佐人制度;促使行政机关及时反馈。以期切实保护规划行政许可中当事人的权利,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4.
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有保护模式和维护模式。一个国家制定行政程序法时必然要在保护公民权益与维护、监督行政职权之间选择一种作为目标模式 ,以切实体现立法机关的价值取向 ,保持法律体系的协调 ,真正实现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效用。鉴于我国官本位的法律传统和社会现实对高效率行政的需求 ,我国在制定行政程序法时应采用维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问题是我国行政诉讼理论中较为薄弱的一环,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几经调整,在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扩大的态势。但现行行政诉讼在受案范围的立法体制、可诉讼行政行为的范围等方面依然存有缺陷,致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受到了诸多不适当的限制。因此必须打破传统受案范围理论的局限性,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模式作合理修改,并适度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人事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作为其重要部分的听证程序 ,更是发展和丰富了我国现有的听证制度。该法不仅细化了立法听证程序、首创主动听证程序 ,还明确地规定了案卷排他性原则 ,使我国的行政程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技术在行政立法程序中的应用仅触及该技术的表面,尚未充分发挥其互动性潜力,但已对行政立法程序的三个主要目标,即形式性(司法审查性)、效率和参与,产生相当大的冲击。电子信息技术本身仅是一个工具,其成效取决于能否更好地促进行政立法程序目标的实现,使公众参与成为真正的民主实践。这就需要将电子信息技术与行政立法程序的制度设计相结合,最终在参与目标与行政机关必要的形式性之间达成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浅析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制度是我国行政程序的重大突破,但从目前的有关规定看,诸如行政拘留和没收财产之类对相对人权利产生重大影响的处罚行为竞未列入听证范围。结合国外相关制度和我国司法实践,应当将行政拘留和没收财产纳入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前法律理论界、实践部门关于立法的民主性问题多从实质意义上进行探讨,认为只要立法机关向民众征求立法意见就体现了立法的民主性。也有从身份化的视角出发,认为邀请法学专家起草法律,较之于政府自己起草的法规、规章更能体现立法的民主性。从民主理论、程序正义视角来看,立法的民主性来源于参与主体的民众性、意见征求的被动性(制度性)以及少数人利益的保护性机制设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