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基于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道德文化现状,探讨以量变实现高校大学生群体诚信建设质变的可操作方式、以校园为阵地的"生态化"诚信建设的发展模式以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社会形成法治文化,要注重法治理念的传播,培育公民的法治思维方式。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法治信仰、促进高校法治文化的形成,使其成为未来法治国家建设的新兴力量。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公平正义思维、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以及程序性思维,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公众参与等途径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党员群体文化是大学生党员群体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当前大学生党员群体文化建设存在意识淡薄、体系不健全、途径亟须拓展、方式亟须创新等问题。高校要大力增强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健全完善大学生党员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的体系,积极拓展大学生党员传播先进文化的渠道,充分发挥学生公寓在大学生党员群体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4.
李雯雯 《文教资料》2012,(18):99-100
大学生组织文化为大学生学习、实践和精神生活提供基本的文化生态。加强大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组织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组织的科学发展,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因此,大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文化育人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颁布,高校在贯彻实施中,要把志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志愿文化建设要围绕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的和谐发展来进行,并对如何建设志愿文化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的大学生主要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他们所处的年代正好处于我国以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大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受到所处时代各种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思想文化、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变化特点.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现状积极探索既符合大学生思想现状又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凝聚力,其意义在于实现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建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等是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梁丽萍 《考试周刊》2008,(16):129-130
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中,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传承性与鲜明的时代性,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地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思想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积极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大众化”为契机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大报告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承载、传导教育信息,渗透教育内容,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等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可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搭建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中,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直接关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顺利展开.随着中国文化的推进,高校的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着结构的不完善和不均衡性.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要进一步实现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就不能离开文化传统这一根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校友文化的核心内容、校友文化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校友文化与大学生就业的搭建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高校校友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发挥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一方面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突进的特点,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高校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的高等教育公平公正问题。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的存在和扩大,不但影响学生成才和高校的发展,而且还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不良影响,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的九大类型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校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问题,促进公平正义和谐校园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活方式对人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关系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求扬长避短,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 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有着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 1.情趣高雅、内容丰富的闲暇方式。大学生是文化修养、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加上高校优美的外部环境和完备的文化设施,使得他们闲暇方式与众不同。社会其它群体限于各方面的条件,闲暇活动的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结合新形势,分析大学生思想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的不足,把握新时期思想教育的规律,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为中国培育文明素养较高的公民、有利于培育公民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发挥好高校的核心作用,同时还要重视社会上的相关部门及家庭因素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学院建设至今仍是一个热门话题。在高校建设学习型学院,要有学生优秀群体的主动参与。把学习型学院建设与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大学生党员群体在学习型学院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习型学院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大学生则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群体,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和网络信息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要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变化,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增强党组织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于迎接全球化趋势的挑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研究大学生文化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有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并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创建一种适应育人的环境,以物质为基础、制度为保障、活动为载体,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不断提升高校的文化内涵,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提高素质。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造就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