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纸馅包子"事件看虚假新闻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波 《青年记者》2007,(18):35-35
"纸馅包子"事件是近年来诸多新闻不正之风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虽然事件主角訾北佳不是一名在编的媒体员工,但是在我国目前特有的事业格局里,这种不在编、也不拥有国家新闻总署印制的记者证的"编外记者"不在少数,这也是国家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是否具有合法新闻工作者身份不应当成为我们讨论这个事件的前提。凡是在新闻媒体里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人员都应当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
廖慧平 《青年记者》2007,(18):36-36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经北京市公安部门调查,发现该新闻系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组临时人员訾某自带肉馅、面粉和纸箱,授意外地来京人员卫某等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訾某用其自带的家用DV机拍摄了制作过程,随后将其编辑,用欺诈手段获得播出。  相似文献   

3.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北京市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了严肃处理。7月23日,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一事向全国发出通报。这一虚假新闻的发生,是中国新闻界的奇耻大辱,令人震惊。它严重败坏了党和政  相似文献   

4.
张栋山 《新闻窗》2010,(6):21-21
2007年7月8号,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一则题为《纸做的包子》的新闻报道。这是虚假新闻的典型案例,"荣膺"2007年"十假"之首。  相似文献   

5.
孙肖波 《青年记者》2007,(22):44-45
七月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国内外一片哗然,关于新闻真实性原则和记者职业道德操守的讨论再次沸起。  相似文献   

6.
最近,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不但在新闻界引起震动,而且也成了全国舆论的焦点。面对这样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大多的思  相似文献   

7.
一位北京电视台的聘用记者訾北佳自编自导演出了一部假新闻,忽悠了成百上千家新闻媒体和无数百姓。“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令人震惊。在人们众口一词批判制假者,思考假新闻为何屡禁不绝的原因的同时,作者从新闻场的角度解读这一事件,剖析假新闻为何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早些年,一张颇具影响力的文摘报刊登了一则兄弟俩经营人肉馒头的新闻,阅后,毛骨悚然,惊讶之余,一直在想,世上还有如此蛇蝎心肠的人,竟将尸体肉作馅,裹馒头售人,真有此事吗,心中不免多了个疑团。事隔不久,此报刊发启事,澄清事实,声明"人肉馒头"纯属杜撰。无独有偶,作为一家省级官方媒体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竟炮制了"纸馅包子"假新闻,在社会上引  相似文献   

9.
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纸馅包子”的假新闻,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显示出虚假新闻仍是难以根治的毒瘤,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期刊发以下两篇文章,希望有助于对此类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欧东衢 《新闻窗》2007,(6):90-91
2007年的全国十大假新闻虽然还没有评出,但毫无疑问,发生在今年7月的北京“纸馅包子”事件将会成为今年最大的假新闻事件。从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纸做的包子”,到7月18日北京电视台为这起假新闻事件公开向社会公众道歉,短短的10天里,  相似文献   

11.
张伯涛 《中国广播》2007,(10):24-25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对我们新闻界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耻辱,把这样的人从我们的新闻队伍中清除出去,很得民心,而留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所谓《纸做的包子》的报道,曾在京城甚至更大范围引起短暂的"轰动效应"——许多消费者再不敢随便去街头购买包子,包子铺的生意严重受挫,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损……然而,这短暂的"轰动"之后,关于"纸包子"报道是假新闻的消息公之于众,社会震撼、  相似文献   

13.
郭武鹏 《新闻知识》2007,(9):65-65,81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报道后,一时间舆论哗然。人们对于包子以及有馅类食品谈虎色变。为此,北京市工商、食品安全部门迅速组织执法人员对北京早点市场进行彻查。然而8天之后,"纸馅包子"事件峰回路转。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纸馅  相似文献   

14.
江坪 《新闻实践》2007,(9):37-37
近期,两件虚假新闻引起新闻界的关注:一件是,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做的包子》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子出售的假新闻。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纸馅包子”事件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一则报道,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后经证实是一则精心策划的假新闻。这起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纸馅包子”事件使我们不能不正视当前我国广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思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从"纸包子事件"试看"新闻民工"的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于今年7月曝出的"纸包子事件",可以说是近年来新闻界的奇耻大辱,以致于转载此新闻的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直播北京》节目、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全球资讯榜》等栏目也跟着"吃药",事后纷纷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17.
在传播新闻时,真实性作为新闻传播的生命与基本准则,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并且在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的同时,不仅能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人文修养与职业素养,还能体现其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新时期背景下,一些媒体新闻工作者为了一时之间能够博取受众的关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会想方设法编造一些假新闻进行发布。尽管假新闻在新闻总量中占据少部分,但是其影响非常大,影响受众的认知和行为,这不仅会给受众造成一定的伤害,对新闻传播主体的发展更是不利。本文针对虚假新闻传播对受众行为的危害和虚假新闻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其危害,最后制定措施加以解决,最大程度地净化新闻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18.
近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媒领域栖身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新闻民工.本文试从"纸馅包子"事件的当事人訾某出发,看中国"新闻民工"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对如何解决"新闻民工"问题作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石月平 《视听界》2007,(5):21-24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8月12日公开审理了“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损害商品声誉案。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