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传书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I0008-I0009
由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野生大豆W05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通过对野生大豆重要农业性状关联基因研究,发现了新的耐盐基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G.max)的近缘祖先种,其地理分布限于亚洲东部,包括俄罗斯、日本、朝鲜和中国。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野生大豆考察,搜集资源800份,在我国大豆界引起巨大的反响。1979-1980年,我国开展了全国性的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从25个省区搜集资源5000余份。到目前为止,已搜集到野生大豆资源6000余份,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这些野生大豆资源中蕴藏着品质好、抗性强、丰产性好等一大批优异基因型,为世界大豆界所瞩目。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不仅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来源,同时也为大豆起源、演化及分类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因此,中国野生大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我国野生大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7,(12):1-2
种中国大豆,侵美国权,听起来似乎有点离奇,但它的确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一个美国研究人员从上海把中国野生大豆种子通过非正常渠道带回美国,后来他从这个野生大豆里分离出高产基因。他把这个基因申请了64项内容,在101个国家申请了专利。如今,中国要用这个基因生产高产大豆,就必须向他们缴高额的专利费。  相似文献   

4.
正所有人都认同狗由狼驯化而来,但谁最先驯化了狼却有不同的假说。根据狗的基因,包括细胞核DNA基因和线粒体DNA基因研究结果,以及狗的化石研究结果,世界上关于狗的起源有4种假说。一是认为欧洲人首先将狼驯化成了狗;二是认为狗最先在中东被从事农业的人群驯养,三是认为狗是在东亚或中国南方首先驯化成功,然后被带到世界各地;四是狗的驯化是在多地区分别和独立进行的。然而,新近的研究又提出了一种假说,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基金》1989,3(1):58-58
野生大豆是我国的资源优势,如何开发利用这项资源,挖掘新的蛋白潜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该项研究在王金陵教授主持下,通过对几个优良大豆栽培品种与8省、市野生和半野生大豆杂交的76组合后代的选择和回交改良,筛选出一批蛋白含量高、产量潜力大的新品种,改良了野生大豆许多不良农艺性状的育种中间材料,丰富了我国大豆育种的种质资源。从理论上阐明了野生、半野生大豆利用的潜力及其相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科院王连铮研究员是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学家和农学家,围绕大豆品种改良开展大豆杂交育种、野生大豆资源收集研究、大豆基因工程及遗传进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绩,为发展我国大豆科研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野生大豆的性状,并分别介绍了野生大豆在大豆育种中,饲料作物上及药用方面的应用价值。阐述了利用野生大豆所取得的成果,并对野生大豆大豆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6):546-546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的科研人员最近在水稻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两篇有关水稻重要功能基因及其驯化研究论文同时在线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Genetics上。  相似文献   

9.
正驯化下早期物种形成的基因组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利用欧洲大白猪与东亚民猪杂交群体,构建了F2通过F1继承F0基因组序列的精细图谱,通过分析F2代个体中的大白与民猪来源的基因互作,研究了在驯化下早期物种形成的基因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研究揭示了F2基因组内的DMI数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以及从F1到F2的同性别/跨性别传递差异。大白猪和民猪基因组间不兼容互作基因主要富集于血管生成、雄激素受体信号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提示生殖隔离进化可能与生长发育与免疫等方面的选择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
科技信息     
中国科学家揭示番茄进化历史:由小变大从野生驯化而来
  [导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深圳农业基因组所副所长黄三文领导的国际番茄变异组研究团队,通过对世界各地的360份番茄种质进行重测序分析,构建了完整的番茄遗传变异组图谱,揭示了番茄的进化历史,并为番茄的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鲫鱼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美食,市场对鲫鱼的需求量较大,所以近年来池塘驯化养殖鲫鱼得以快速的发展。文中对良种鲫鱼的品种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养殖进行了试验对比,并进一步对池塘驯化养殖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许守明  洪宪珍  王得利 《中国科技信息》2007,36(12):181-181,189
转录调控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转录因子一般通过激活或者抑制启动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转录抑制因子通过与特异蛋白因子或染色体部位结合来阻碍基因的活化,对转录进行负调控;而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去乙酰化过程是调控基因活性的一个关键步骤,它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调控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31230064)的资助下,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叶志彪教授课题组在番茄果实苹果酸代谢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 InDel in the Promoter of Al-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 9Selected During Tomato Domestication Determines Fruit Malate Contents and Aluminum Tolerance"(番茄驯化过程中SIALMT9基因启动子的自然变异决定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温度梯度驯化得到了一株适用于工业中高温生产酒精的工程菌——Z.mobilis基因工程菌。对该工程菌株进行温度、发酵起始pH、接种量、发酵周期以及添加营养盐的优化试验最终得到该工程菌株的最佳发酵工艺,即发酵温35℃,发酵起始pH 6.0,接种量为10.0%,发酵周期48h,添加营养盐10 mg/L是最佳发酵工艺。最佳发酵工艺下,酒精得率为94.0%,酒分9.5%(v/v)。  相似文献   

15.
全新世早、中期东亚季风区气候存在千百年级的剧烈波动,中国考古资料揭示,古水稻在这个时期开始了起源与驯化过程。本文统计了57个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水稻类别,将几个遗址点的水稻起源驯化过程与其气候、社会经济形态变化对比分析。初步认为遗址6.0kaBP以前的水稻处于起源或初级驯化阶段;6.0kaBP后是本地或异地继承的栽培稻;气候变化造成水稻驯化中断,中断后遗址中再现的水稻遗存无二次起源性质;中国古水稻为多区域起源。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普通认同一个结论:狗是从狼进化而来,而且是由人驯化的。但是,凶残和嗜血的狼是如何被驯化成温顺和忠诚的狗却一直存在争论。关于谁把狼驯化成狗,一直存在亚洲人、欧洲人,甚至非洲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之争;关于何时狼被驯化为狗,则有1万多年前到3万多年前的不同时间跨度之说。  相似文献   

17.
大庆石化公司化工污水处理厂于1988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设计处理能力2.4万m3/d,设计工艺为传统活性污泥法。在初次运行前活性污泥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与驯化,使微生物增殖,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起到降解有机物染物的目的;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淘汰和诱导,使具有降解废水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本文旨在对活性污泥系统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观测及栽培试验,对宽叶苔草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引种栽培技术及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园林观赏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宽叶苔草耐荫性较强,从野外引种驯化栽培容易,分株繁殖及园林观赏栽培技术简单,养护管理要求不苛,是较好的园林地被植物,可在水土保持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畜牧史话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疆土上劳动生息,在太古时代茹毛饮血,就把动物作为衣食之源;在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并掌握了自然界的某些规律,就开始以人为的饲养管理和驯练的方法,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远在我国文字没有创造以前,我国畜牧业就已萌芽 。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指出:继在旧石器时代驯化狗之后,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显然已经驯化了猪,继而又驯化了绵羊与山羊。牛,特别是马的驯化,则较这些动物为迟。据我国学者的推测,猪可能在公元前九千年至六千年首先在甘肃西南部被驯化成家畜的。畜牧业的出现,显示了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药剂配方、原材料粒度与药剂爆热的三层BP网络模型,通过10组数据对网络进行智能驯化,利用驯化后的网络对另5组数据进行预测,并对这5组数据进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BP网络能够反映药剂配方、原材料粒度与药剂爆热之间的关系,预测精度较好,相对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