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周曙峰 《金秋科苑》2012,(18):114-115
紫砂陶艺的最终产品是紫砂器,紫砂器特别是紫砂壶也最能体现紫砂陶艺的特色与内涵。紫砂器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其器物造型集中国传统立体造型三大成,在民间工业造型艺苑中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2.
紫玉墨韵     
<正>宜兴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清",它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绝无仅有的艺术奇葩,它是紫砂艺人与文人墨客共同协作的产物,它也是中国茶器之首。紫砂壶问世几百年来,被众多的文人墨客和饮茶人推崇。如今,当代的许多紫砂名家继承了前人的紫砂文化情结,纷纷拿出其经典之作,参与到与当代书画界名家合作的队伍当中来。文化界、书画界的众多名家也纷纷参与紫砂创作,或制作,或  相似文献   

3.
<正>人物简介:马永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69年生于宜兴紫砂发源地潜洛村,1988年师从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陈洪平学习紫砂设计制作。2013年参加清华大学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其紫砂技法全面,基本功底扎实,擅长提炼传统作品,而又不失个人风格,即"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其作品造型简朴内秀,和谐统一,构思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4.
《知识窗》2007,(8):F0002-F0002
中国的紫砂艺术,以茶具为主,另有少量花盆、笔筒、碗碟、陶刻等。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09,(20):F0003-F0004
周勇生,现为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优秀青年陶艺家,现任紫砂合陶轩紫砂项目部艺术总监。  相似文献   

6.
赵孟君 《今日科苑》2009,(9):F0003-F0003,F0004
作者简介: 赵孟君,1966年生于江苏省宣兴市。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协会会员,紫砂陶艺家。助理工艺竞制币(国家级)。从小对紫砂感兴趣,过去的邻居现在几乎都成为紫砂大名家。他的全手工作品在当地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7.
作者简历:高俊,1972年出生于陶都制壶世家,工艺美术师。1990年跨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以后师从紫砂艺术名人吴群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沈遽华、周桂珍,并得到"壶艺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10,(4):F0002-F0002
<正>吴新,江苏宜兴人,字栋石,笔名中石,号东木散人,无极斋主人、青年陶艺家。在宜兴市紫砂一厂工作室从事专业篆刻、陶刻创作!现为中国书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0,(2):F0003-F0003
占小龙,现为紫砂中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从小酷爱美术,1997年在石湾学习和技术交流。2003年成立紫砂雕塑工作室,作品多次获陶艺雕塑大奖。作品生动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收藏家喜爱。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0,(2):F0003-F0003
占小龙,现为紫砂中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从小酷爱美术,1997年在石湾学习和技术交流。2003年成立紫砂雕塑工作室,作品多次获陶艺雕塑大奖。作品生动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收藏家喜爱。  相似文献   

11.
从宜兴紫砂谈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正>陈洪平是当今紫砂界中年壶艺家队伍中的佼佼者之一,他最近和津门画派的几位书画艺术大家在紫砂壶上合作,作品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紫玉墨韵"专题展览,并出画册。我觉得陈洪平在紫砂壶艺上能坚持传统,在传统基础上提炼创新,和文人墨客交流交往,注重提高紫砂壶艺的文化品位。为此,他请我作序,我欣然提笔。陈洪平出生在宜兴紫砂发祥黄金地带的丁蜀镇潜洛村,村西有历代紫砂巨匠云集的川埠上袁村(现为紫砂村),村东有近代紫砂高手聚集的蜀山  相似文献   

13.
周曙峰 《今日科苑》2012,(18):114-115
传统紫砂工艺的价值自明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重要价值在于:一、学术价值(一)历史价值对现代尚存的紫砂陶艺遗产的调查,并结合考古出土紫砂实物及传世紫砂实物之工艺分析,证明该工艺的技法、流程、特征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传承至今的宜兴紫砂陶艺堪称文化  相似文献   

14.
张臻 《金秋科苑》2012,(20):114-114,113
当今社会和谐安定盛世收藏已成时尚,紫砂茶壶收藏量日趋倍增。人们在关注着紫砂事业的发展趋势,锁定紫砂收藏的玩家藏家不在少数。我是一个全手工制作茶壶的艺人,是随紫砂行业的发展的受益者。也可以看出全手工紫砂茶壶制作在紫砂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阚炜 《金秋科苑》2012,(18):112-113
紫砂自问世以来,陶刻就是它不可缺少的装饰内容。最早的陶刻来自于古代人在制作的原始陶器时在泥坯上划刻,烧成后留下印记和符号。紫砂陶刻也是如此,最初的陶刻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刻划印记,后来紫砂发展到明、清两代,许多画家、文人参与了紫砂雕刻,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手段都融入紫砂陶刻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和风格,为提高宜兴紫砂陶的品位以至后来紫砂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紫砂艺术魅力。所以,在紫砂陶的发展史上,我们常说:紫砂工艺是热爱紫砂的文化人与热爱文化的紫砂人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09,(16):F0002-F0002
作者简介 赵孟君,1966年生于宜兴丁山紫砂村。 自从事紫砂工艺创作至今,不断汲取前人作品和紫艺同行的长处,结合传统紫砂工艺技法,力求创新,探索传统紫砂文化的真谛,作品深受国内外紫砂玩家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17.
冯群星陶艺     
冯群星高级工艺美术师1990年起涉足紫砂艺术,多次在全国专业大赛中屡获大奖,牛盖莲子、浪被中南海紫光阁陈设收藏,紫星提梁被中国宜兴陶瓷  相似文献   

18.
阚炜 《今日科苑》2012,(18):112-113
紫砂自问世以来,陶刻就是它不可缺少的装饰内容。最早的陶刻来自于古代人在制作的原始陶器时在泥坯上划刻,烧成后留下印记和符号。紫砂陶刻也是如此,最初的陶刻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刻划印记,后来紫砂发展到明、清两代,许多画家、文人参与了紫砂雕刻,将文  相似文献   

19.
楚戈 《今日科苑》2007,(9):45-49
紫砂壶的由来紫砂制品的种类繁多,紫砂茶壶尤为精品。相传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江苏宜兴讲学时,曾设计出一种“捉苏壶”。时至今日,它仍被人们视作珍贵的玩品。元朝以后,由于紫砂  相似文献   

20.
杨铎成 《科教文汇》2014,(6):114-114,116
本文对安徽皖南及周边地区蕴藏的丰富的紫砂矿资源通过实地调查,证明安徽皖南及周边地区紫砂矿源储量丰富,并对紫砂土做过多次化学分析,取得化验报告,证实皖南及周边地区蕴藏的紫砂土质量上乘,是生产紫砂陶艺的上等原材料。该文还对皖南及周边地区紫砂土的特性在生产紫砂陶加工工艺及泥土配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提岀了具体的配方比例要求和工艺流程。本文作者杨绎成先生原是安徽省紫砂陶项目研究领军人物,有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