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与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今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100周年,也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全世界人民都在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我们关注与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也正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他。他说:物理给了我知识,艺术给了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他说: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是直觉。他又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他又说:仅凭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与尊严,伦理道德的宣扬比科学规律的发现处于更高的位置。爱因斯坦这些话及有关论述,既表达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各自的作用,又表达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世纪伊始,世界上活跃着一批所谓的主流科学家,他们把持着出版物的审批权,经常在电视屏幕上露脸,传播着各种“世界公认”的科学真理。如果谁发表了反对他们的观点,一顶“伪科学”大帽便会迅速给你扣来。科学都在他们哪里,尽管他们也不过是在翻炒、传销洋名家胡乱编造的“科学故事”。如果你要提出问题,你就是在与“科学共同体”闹对立,是在“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主流科学家们说,爱因斯坦、莫夫、霍金都是“科”学之神,你们只能供奉朝拜,如果对他们提出质疑,那一定是脑子出了毛病。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地位已被世…  相似文献   

3.
华罗庚和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早在1947~1948年,华罗庚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访问研究员时,就和冯·诺依曼(J.Von Neumann)、哥尔德斯坦(H.H.Goldstion)等人交往甚密。华罗庚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深受冯·诺依曼等人的赞赏。当时,冯·诺依曼正在设计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冯让华罗庚参观实验室,并常和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这时,华罗庚的心里已经开始勾画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蓝图。  相似文献   

4.
佚名 《今日科苑》2014,(11):60-62
<正>"爱因斯坦一生关注并同情中国,中国人也始终尊敬和爱戴爱因斯坦。"谈到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与中国的一段缘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戴念祖这样告诉记者。两次路过上海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实实在在踏上过中国的土地。当时他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讲学,曾携第二任妻子来回两次途经上海。戴念祖很详细地考证了爱因斯坦的两次中国之行。他介绍说,爱因斯坦是乘日本船"北野丸"号  相似文献   

5.
幽默     
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数学家爱因斯坦的聊天爱因斯坦碰到三个新西兰人。为了打发时间,他们聊了起来。为了有针对性地聊天,细心的爱因斯坦先了解他们的智商。第一个人回答说智商是190,爱因斯坦很高兴:“我们可以讨论原子物理学和我的一些理论观点”。第二个人回答说是150,爱因斯坦说:“我们可以讨论新西兰为追求世界和平所确立的核不扩散条约”。第三个人回答说智商是50,爱因斯坦稍作踌躇,然后问道:“你预计明年的财政赤字是多少?”一个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坐在露天咖啡座上,悠闲的看着对街商店的人来人往。首先他们看到两个人走进商店,…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研究爱因斯坦及其科学理论的维度中,从种族的维度进行的研究显得非常特别。文章概述了从种族的角度对爱因斯坦进行研究的几种代表性观点,认为他们的论证并不足以证明科学与种族相关,而主要服务于政治目的或种族偏见。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即使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风格受到了犹太传统的影响,也不足以称其为“犹太科学”。科学研究是一项客观的事业,科学的客观性使得论证科学的种族性的各种尝试不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03,(4):16-16
在一项有关宇宙理论的重要实验中,科学家第一次测量出引力移动的速度。据《纽约时报》报道,这是科学家们1月8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公布的,这次实验再次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物理学家SergeriKopeikin博士说:“牛顿认为引力是瞬时速度,爱因斯坦则推测引力是以光速移动的,但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测量过引力的速度。”当木星通过它前面一个遥远的天体时,通过观测射电波轻微的“弯曲”,科学家们说他们确信引力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等。他们说这个发现的误差在20%以内,他们认为这足以…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作为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赢得世人无尽的赞誉.不过,即便最伟大的科学家亦会犯下许多错误,作家汉斯·奥哈尼亚在一本名为<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的书中,列举了爱因斯坦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犯下的一系列错误.  相似文献   

9.
陈桃 《内江科技》2002,(2):19-19
儿童音乐是涛、是画,是情,是景。儿童音乐象征着胜利,标志着未来,显示着希望。展望着光明。音乐能促进儿重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音乐能激励儿童奇特的兴趣,好动天性的发展;音乐能培养儿童爱劳动、爱科学、爱人民、爱祖国的美德。 儿童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深有体会地说:“我的科学成就,有的是从音乐中启发得来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其中以“跨文 化视野中的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论坛”为主题 的专题研讨会是此次大会的诸多内容之一。该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科学技 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美国《爱因斯坦全集》编辑部、美国周培源基金会、中 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位著名学者在此次研讨会上 做了大会报告。我们从这些大会报告中节选了部分发言内容刊发,并以 此纪念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  相似文献   

11.
王志珍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0):1121-1122
<正>世界上任何创举,人永远是主导性的第一要素。中国科技发展70年的辉煌也不例外,它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结果。早期回国的许多爱国科学家中,如:李四光,为新中国脱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赵忠尧、王淦昌奠定和开拓了中国的核科学;华罗庚开辟了中国近代数学;王应睐领导组织了新中国科学家领先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新中国成立前后,以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的宇宙秩序之和谐(世界秩序之美)的追求是爱因斯坦锲而不舍进行科学探求的动机;和谐是爱因斯坦构建科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研究方法之真);把科学理解为和谐(科学运用之善),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使命,是爱因斯坦科学的人文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创建的相对论引领了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他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也成为现代科学的一大财富。坚定的信念是爱因斯坦进行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是爱因斯坦科学方法的内在精神,而唯理论的哲学倾向和简单性的美学原则也是爱因斯坦取得伟大科学成就的重要因素。研究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对当代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美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华罗庚,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棵根深、叶茂、果硕的数学大树,其诗词虽不如他的研究与应用成果那样昭著,但仍然闪耀出科学色彩的迷人光环。  相似文献   

15.
50年前的4月18日,百年科学巨匠、物理“至尊”爱因斯坦溘然长逝;50年后的这一天,一项最重要的纪念活动———全球“物理照亮世界”光束传递———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开始,然后遍及世界。在这项活动中,上海崇明岛成为“光传递”中国区首站。“物理照亮世界”从普林斯顿开始综合英国、美国媒体4月18日报道,为了隆重纪念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有关组织者从2004年就开始策划一项计划:全球数十万人参加的“光束传递”活动,并称之为“物理照亮世界”。根据计划,美国当地时间4月18日傍晚,“物理照亮世界”活动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故居开始…  相似文献   

16.
美国正在建造新一代火星车“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以供在2010年探测这颗红色星球使用。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建造第一代月球车。“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很多,”英国卢瑟福一阿普尔顿实验室物理学家理查德·哈达威说(他于近期在上海参观了我国的月球车原型),“因此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太空军备竞赛。但是由于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和优秀的火箭技术,我认为中国很快就能追赶上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抗美援朝的人民志愿部队,和朝鲜的人民军并肩作战,在正义的和英勇的战斗中,连续给予美帝及其仆从国家入侵军以严重的打击,粉碎了敌人的总攻势。我人民志愿部队光荣伟大的胜利,鼓舞了全中国的人民,也鼓舞了全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但是,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当美帝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他们还有扩大疯狂性战斗的可能。因此,我们坚决拥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的联合决定,号召爱国青年,坚决地走向保卫祖国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因斯坦于1905年取得4项历史性成就是奇迹;更奇的是,他完全是用业余时间来探索科学的.本文着重从其成长过程和历史背景来分析产生奇迹的源泉.爱因斯坦的非凡创造力,不仅来自他对自然奥秘的惊奇和敢于向传统与权威挑战的反叛精神,更来自他那深邃的哲学思考--来源于理性论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自然界统一性的信念,以及来源于经验论哲学家休谟和马赫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批判精神.文章随后简要介绍了爱因斯坦在第二个高峰期(1915-1917)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认为他一生中至少有8项成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文章最后着力展示了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和平、自由、民主和人权的理想所作的不懈努力,以及对中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9.
华罗庚从纯数学研究转向简单的“双法”推广,令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但将其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背景特别是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我们也许能够理解华罗庚的选择,能够解释当时中国科学之命运.回顾我国科学发展的这段历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处理政治与科学的关系,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才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兰道教授的图形说,四类人才分别用四个图形表示:图(1)象征爱因斯坦、海森堡等人,他们头脑尖锐,知识基础宽厚,所以能做出重大发明创造。图(2)表示虽有尖锐的头脑,但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他们有发明创造才能,但不可能搞得深刻持久。图(3)是指大部分科学工作者,他们知识基础比较宽厚,然而头脑不够尖锐。当然,这种不尖锐的思维能被宽厚的知识基础弥补。图(4)则是那些头脑不尖锐,而且知识基础又单薄,他们必然是一事无成的。中国社会科学家邹东涛教授的符号说,把人才也分成四类:(1)“—”型(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